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作者:九天玄珍 | 分类: | 字数:4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5章 新房建好了
熙风趁着田里的庄稼都已收割,秸秆也已离田,田里空闲,他带着一家子开始到田里打土坯。
熙风和深田负责成型等技术部分,渌云跟着和泥,孩子们当搬运工。
那时候庆田已经从乾塘村书院辍学,也加入到其中。
但是枫田已经到乾塘村书院读书。
庸田和枫田从书院放学之后也要一起帮忙。
同时,借着晒土坯的空档时间,到老樟树那里的地基上挖墙脚。
老樟树虽然已经被砍了,只留下一个树墩在那里,但当熙风挖墙脚挖到那一片时,发现树墩下面根系发达。
熙风不敢挖掉树墩,也没有斩断下面的根,而是小心翼翼的将树根周围的泥土刨干净再包好,而不影响根系的位置。
当年除夕前几天,邵田回到了家里。
他告诉家里人两件事。
第一件是自己已经调到省城工作,熙风和渌云都为此感到很是欣慰。
第二件是熙林已经娶了老婆。
熙林娶老婆之前给家里来过信,邀请家人过去参加他的婚礼。
张左英觉得自己上了年纪,一来出远门不方便,二来怕给女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张左英和熙风几兄弟就都没有前去参加。
只给他回信,让他早点带着老婆回老家来办酒。
邵田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正在打新房墙基,他也挥舞着锄头帮忙,不过他在家过完年,待了大概一周又回省城去了。
到新年开春,老樟树的树墩上发出一些青绿嫩芽的时候,熙风一家到前头江和坑头坂捡了很多石块,捡的大人小孩手指都破了皮,但还是不够。
熙风没法,因为以前做生意用的大板车轮子坏了,只得花钱到县上买了一个新轮子,让深田动起木工活,把大板车维修一新。
一家人拖着大板车到高岭山及其附近捡大石块,用大板车拖回家,再用大铁榔头一个个砸开。
总算凑够了石块,又暗自推算了一个好日子,将石块下到挖好的墙脚里。
下树根附近墙基的时候,仍旧小心翼翼,没有直接扔下去,树根下面的部分将石头一块一块的垫下去,垫到树根附近,还往周围包上一些泥土,然后再下石块。
房基地块靠近仙女河那座小桥的一边地势较低,熙风便将原先挑来种菜的那些土全部移到低洼处垫高填平。
用完那些土还是不够,熙风和深田又到小山岗上挑了填上。
这样,一块平整的房基便呈现了。
当时,村里那上吊死去的余东莲丈夫的侄子刘思明是个很好的泥水匠师傅。
熙风请他主持帮自己做泥水活,他欣然答应,又从外村请了两个师傅来帮忙。
说好按照当时的泥水匠行价一个师傅十六个钱一天给工资。
刘思明带头给熙风下了基石,然后吩咐熙风买好了青砖。
做房子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建房的开支很大,好在熙风早在年前已有准备。
熙风将去年养的两头猪交了统购后,把余下的肉全部用盐渍上,做成了盐水肉,自己一点也不敢享用。
熙风和渌云在自留地里种满了蔬菜,又节衣缩食,留好了粮食,他们有时候省得晚上吃饭连油灯都不点。
按照习惯,手艺人在外做事辛苦,主顾人家要包一日三餐。
渌云为此,每天心事不断,每天要搞一大桌子菜可不是易事。
好在手艺人个个通情达理,从不讲求别人的吃喝。
那时候农民之间也好似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别人家里吃饭,饭桌上的肉只是个看相,最好是不要朝里面伸筷子,万一忍不住了,也只能吃一两块。
这条规矩,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过年的时候,家里做的肉也是不能吃的,必须等到年过完了才能享用。
也得益于这条规矩,渌云炒上桌的肉,刘思明他们基本上不动筷子,那盘肉怎么上桌怎么下桌,端到房子建成才见底。
家里有手艺人吃饭的时候,只有熙风陪师傅们上桌吃饭,剩下的人都是等师傅们吃完之后,就着碗里的残羹剩汁就饭下肚。
熙风没有请小工,所有的杂活累活全部由自己的家人承包。
从土坯的转运到砖块的递送,泥浆的搅和,全由自己包办,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只能请熙水和熙火来帮忙。
好在他们两人做房子的时候,熙风也帮了他们不少,他们像还情一样,有时候主动来问要不要帮忙。
主墙体快做到一半的时候,熙风想,应该是解决树木问题的时候了。
当初他从高岭山搬下来的时候,带了二十多根杉树下来,但是远远不够。
这栋房子最少也要一百根树木。
熙风想起当年给熙水和熙火到高岭山偷树的情景,找他们两人如法炮制。
但是熙水和熙火两人却以麦谷不可靠为由推辞不肯前去。
眼看着主墙体完工了,树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不及时装好楼树盖好瓦,等下了大雨,对墙体就很不好了。
熙风没法,只得多方打听,打听到七首乡有杉树卖。
他带着渌云和深田拉着大板车走过五、六十里路到七首的街圩,再问到卖杉树的村子,又一路走一路问才到了一个叫二首的村子。
熙风几人走了二十几趟才算把要用的木材买了运回家里。
深田虽然会一点木匠活,但是做工太慢,熙风又不得不请了外村的一个手艺好的木匠师傅,打制窗户、门板等一应要用的木制品,又裁好楼板。
房子圆墙之后,楼树、瓦椽等都差不多装好。
这时候,熙风算算手里的钱,估计是不够,没办法,看来只有去找周立人。
恰在这时候,出了一批棉花换成钱,填补了钱数短缺的窘迫。
熙风买了瓦盖上,然后钉好楼板,房子基本上建好,还剩下一些不需要技术的零星工程全部由自己包圆,自己去完成。
这座房子的样式跟现在住的类似,但是又不一样。
这座新房要大出一间廊房的位置。
房子外墙有四扇门,前门、后门及左右两边各一扇的耳门。
房子总共有两个灶下,四间房间。
并且在房子右边用石块、青砖和土坯围了矮墙作为院子。
房子中间一路是前厅和后厅,前后厅中间隔着一个木屏。
左右两边第一间是与前厅连在一起的没做隔墙的廊房,用来做灶下。
左右两边廊房的后面分别是两个房间,靠前的一个,房门设置在灶下这边,靠后的一个,房门设置在后厅。
熙风和渌云又带着孩子们花了很多心力将屋子里的地面积平,然后打紧夯实,再积平再打紧夯实,总算把地面弄得平整硬实。
开春后,村里要开始犁田播种,熙风他们早已经将打好的土坯全部搬到了新房基边上。
等房子建好后,熙风搬了一百多块土坯搬到右边的灶下垒了一个灶台。
还剩一百来块土坯,全部码好放在房子外面靠左的屋檐下。
冬天时节,熙风的新房才算全部建成完工。
说来简单,但其实倾注了熙风和渌云太多的心血。
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做房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虽然花光了积蓄,但是自己辛苦建成后的欣慰与自豪是无可替代的。
这天,熙风和渌云到新房子里面去打扫卫生。
庸田早早的到书院,却又在书院“犯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