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贝柔日记

作者:沈志伟 | 分类:其他 | 字数:32.7万

三、代嫁

书名:贝柔日记 作者:沈志伟 字数:2732 更新时间:2024-10-15 14:31:07

三.代嫁

我为师太写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个老掉牙的姐妹易嫁的故事。

我在上文师太年谱中写道:

师太俗名钱贝柔,字宝华,祖籍钱塘。

三岁丧父。

六岁母病故。与孪生姐宝柔由叔父钱国箴抚养。

十六岁师范毕业。同年与施乃蓭定亲。

十七岁嘴上长出一个大血管瘤。施家退亲。同年,其姐钱宝柔下嫁施乃蓭。

二十五岁,战乱,与姐钱宝柔一家移居江南省永安县缆镇钱家庄。

钱贝柔与施乃菴是师范同学,肯定是有感情基础的。

施乃菴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名字相似,导致钱贝柔一生恨《水浒传》这本书。

我专门问师太这个问题,师太却说意见与文正先生相同。

于是我又百度了下文正先生的观点:

明清两代,《水浒传》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封禁,因为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水浒传》如同洪水猛兽般的存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经常败北于太平军。湘军主帅曾国藩更是多次惨败于石达开手下,甚至两次试图投湖自尽。

对此,曾国藩曾愤恨地说:“兵法战策,草野罕有,贼之诡计果何所依据,该有二三狡贼,采败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其取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尤多。”

另一位湘军名将胡林翼更是斩钉截铁地说:”一部《水浒传》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

原来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杨秀清、萧朝贵等将领大多是文盲,自然是看不懂《孙子兵法》或《吴子》等兵书。因此,他们常常将《水浒传》放在旁边,当成行军打仗,建军建政教科书,石达开从小就喜欢看《水浒传》。在很多人看来将小说当成兵书,简直是胡闹,肯定会打败仗,但历史证明《水浒传》还真能当打仗和造反教科书。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曾亲身经历过元末农民战争,并且和张士诚关系匪浅,他的徒弟罗贯中曾当过张士诚的同僚,对于军国大事早已了然于心。与《说唐》、《说岳》、《杨家将》等评书作者不同,施耐庵和罗贯中真的懂军事,真的懂该如何造反,将《水浒传》当成军事初级教科书不成问题。

朱元璋以造反起家,建立明朝功勋集团不过是成功的梁山108将。造反者在反抗暴政时,秉持的是“造反有理”的理念,一旦造反者打下江山,登上帝位,就得防备别人造反,反倒开始宣传“造反有罪”。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水浒传》刚成书不久,流传不算很广,实施文字狱的太祖朱元璋没有把这部书封禁。朱元璋死后,明朝处于上升阶段,国力和民生状况发展的很不错,社会矛盾没有那么剧烈,明朝统治道义合法性比较充足,《水浒传》的传播没有受到官府大规模干预,甚至有一些士大夫非常推崇这部奇书,从嘉靖到崇祯一百多年间,《水浒传》被刊印了31次。

崇祯年间,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明朝统治者面临和元末蒙古统治者相同的危机,大明王朝遍地烽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起义,更有山东李青山在梁山故地聚众造反,明朝江山岌岌可危,此时《水浒传》成为统治者眼中最不合时宜的一本书。

自北宋以来,评书早已在市井流行,《孙子兵法》等兵书都是朝廷垄断的军事机密,私学兵法会被问罪。即使将《孙子兵法》流传到民间,在文盲眼里也等同于天书。在历代农民战争中,绝大多数农民领袖都不懂兵法,朝廷镇压他们也毫不费力。

然而,看了《水浒传》后,百姓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兵法。如果进行造反,这些不识字的乡野村夫就能利用谋略让军官吃尽苦头。

对此,清代文人刘銮在其著作《五石瓠》:“水浒小说之为祸条载,张献忠之狡也,日使人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诸书凡埋伏攻袭咸效之。”在他看来,张献忠之所以能纵横天下,就是因为他在行军打仗时,经常找人给他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不是唯一一个喜欢《水浒传》的领袖,许多义军首领沿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称号,如张汝金混名燕青、许得住混名雷横、王中孝混名宋江。在作战中更是能将《水浒传》中的计策融会贯通。

在一次作战中,农民军趁着天降大雪突袭明军大营,俘获了明军主帅。对此明军主帅很好奇,曾向农民军发问:“你们不识字,不通兵法,何以知道利用此天时?”农民军将领回答:“吾等不知兵法,只知宋公明雪夜赚索超耳。”出于对《水浒传》的仇视,在明崇祯年间,朝廷便开始大力禁止《水浒传》传播。

公元1642年,山东爆发李青山起义,李青山义军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占据了梁山地区。李青山被镇压后,崇祯立即下令“凡坊间家藏《水浒传》者并原版速令烧毁,不许隐匿”。同时还命人丈量梁山,将此地收为国有,以免再有人效仿宋江在梁山发动起义。

清朝建立后,继承了崇祯皇帝禁止传播《水浒传》的政策,《大清律》甚至直接在律法中将《水浒传》点名。在清朝统治期间,清政府对《水浒传》共计毁禁23次,却仍然阻挡不住《水浒传》的流行。毕竟《水浒传》实在太好看,太吸引人,很多地方更是人手一本,根本不可能全部销毁。

封建文人见《水浒传》风行难以禁止,便另辟蹊径撰写小说大肆攻击《水浒传》,比如金圣叹腰斩百20回《水浒传》只保留前70回,并添加“卢俊义惊噩梦”一节,让梁山义军统统被官军杀死,成为清朝近300年最流行的本子。

其后,文人俞万春又写成《荡寇志》一书,书中108好汉没有一个好下场。此书流传甚广,影响力很大,喜爱《水浒传》的太平军诸将更是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只要攻陷一地就会将《荡寇志》焚烧殆尽。

《水浒传》的魅力是封建文人无法抹灭的,也只有无道的封建政权才会恐惧区区一本小说。如果政权治理的好,国泰民安,百姓幸福,让百姓造反他们也不会造反。

尽管整部《水浒传》不乏叛逆,甚至“很暴力”,笔者觉得普通人看的是好汉们的快意恩仇、侠肝义胆,不会太过计较人性的丑恶;文人看的是人物故事的安排和描绘,有题材可以议论;当权者看的是结果和作者的意图,把《水浒传》当成禁书大可不必,你们觉得呢?

喔!

原来如此!

十七岁的钱贝柔嘴上长出一个大血管瘤。施家退亲。很大的原因是施乃菴向家族的力量投降了,没有坚持娶嘴上长了一个大血管瘤的钱贝柔。

同年,其姐钱宝柔下嫁施乃蓭。

我看过钱宝柔的照片,真的很漂亮。

两姐妹区别很明显。

钱贝柔天资聪慧,才情俱佳,犹擅古琴。

钱宝柔天生愚笨,有力气,精女红,犹擅烹饪。

不同样的容貌。

同样的家境。

钱塘的钱家毫不犹豫选择了钱宝柔。

至于当事人的感情是其次的。

关于这个问题,师太用一首诗来回答我。

是吴桂君的《喜欢一个人》 :

伤害你的不是对方的绝情,

而是你心存幻想的坚持。

爱情永远是两个人的努力,

而不是一个人的委屈求全。

喜欢一个人,

始于颜值,

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

痴于肉体,

迷于声音,

醉于深情。

这样在一起,

才是嫁给了爱情,

愿你遇到一个成熟的爱人,

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

愿你幡然醒悟时还赶得上。

哦!

世事难料。

丈夫成了姐夫。

坚持输给了投降!

姐妹易嫁成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