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钱帝国
作者:还未死 | 分类: | 字数:7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5章 资敌?
雷老虎挥了挥手:“放出风去,这批收的麦子,会全部以三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出售,每人最多限购五石。”
随着人口不断的往外迁移,加上辽东饼源源不断的流入,正好又是收割季的到来,北方运河及黄河沿岸的粮价在多重打压之下,已经跌到了不到五两一石。
而曲阜农场估算的平均亩产在四石左右,仅仅是他这一百万亩地,产出就与往年通过运河调运至北方的粮食数量持平,雷老虎不过是给粮价再来一击而已。
“呵,三两银子一石?说得好听,不会是准备将刚收下来的湿麦子直接卖给我们吧?”
曲阜农场的丰收,已经让周围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眼红了起来,中古时代的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种田高手,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辽王府的这近百万亩地,产量要比别人的高出三四倍来。
今年旱灾,旁人能收一石就是老天保佑,而曲阜农场有肥有水,光是通过拖船加火车拉进来的那种鸟粪肥据说就有上亿斤,抽水机整个夏天更是没停过,所有人都等着辽王府亏得吐血,但现在看来,曲阜农场的利润比大明所有种地的人都要高。
毕竟现在北方一石粮卖个四五两是轻轻松松,光是这百万亩地,四百万石麦子,按现在市价折算就高达一两千万两。
但现在所有人都等着辽王府能否跨过最后一关:晾晒!
不说光靠农场万把工人能不能晒完这四百万石粮食,光是这么大的场地,曲阜农场就拿不出来。
“他们准备将这些湿麦子拉到哪里去?”
收割,脱粒这些大家都看得明白,但脱粒出来的麦子没有摊开来晾晒,而是直接倒在了拖拉机后面拉着的那个大斗之内,向着一个大院子拉了过去。
“湿麦子直接入仓?辽王不懂,不可能下面的人也不懂。”
他们却是不知道,这座大院子,除了一大半是粮仓外,其它几间带着烟囱的,却是机械化烘干房。
有了蒸气动力,烘干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东西,早在台北和南华岛农场开始推广,一条烘干线,每天就能将十万石粮食水分烘干至安全线之下,通过机械通风冷却之后直接入仓储存。
等众人了解这一切后,所有人都开始痛骂:“这他娘的得烧多少煤?人工能值几个钱,找些泥腿子来摊晒岂不是省钱得多?”
“蠢货,你家那几百几千石自然可以慢慢晒,人家这几百万石麦子,晒的时候淋一天雨要损失多少?”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他们马上看出来了,雷老虎这种全机械化农业,在面对天气这种人力无法控制的变化时,有多大的优势。
可以说,大明越是天灾不断,这种能够稳定产出的农场越赚钱。
很快一份账单就开始在山东乡绅们中流传,这份账单详细的列举了曲阜农场的人力,机器,肥料等各项开支,而收入也随着辽王府宣布的三两银子一石的售粮价,及412万石的总产量,被人算得清清楚楚。
“十倍之利?”
所有人都吸了口冷气,在这份账单中,曲阜农场生产一石优质小麦的成本仅为四分三钱银子,但北方的粮价从崇祯年以来就没低于一两过,这两年更是动不动几两十几两。
即使是按现在的市价五两左右,他们也能赚取十倍的利润,这可比从佃户手上收几成租,再放个高利贷还赚钱了。
“父亲,要不咱们家也置办几套拖拉机,收割机什么的,自己经营农场?”
白卫明是个出身书香世家的秀才,今年一整年就以游学之名,和同窗们在曲阜周围看热闹,现在人家麦子都割完了,他才带着那份流传甚广的账单回到了家中。
“呵,人家辽王府上百万亩的地,咱们才三千亩,如何学得来?”
白卫明扳着指头:“一台拖拉机管一千亩,咱们家置办三台就够了,再雇三十个工人,一年的开支也就三五千两银子,但收益可是五六万两。”
他爹瞪着眼睛:“糊涂,明年的粮价你还敢按五两一石来算?到时候说不定要跌到一两银子一石去。”
白卫明一翻白眼:“那也是七八千两银子的收益,不比现在收租强?”
他爹叹息一声:“但你想过没有,租给佃户,咱们什么都不用管,连本钱也不用投就有几千两的收益,但自己投银子下去,一旦颗粒无收,那就要亏得吐血了。”
白卫明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但您想过没有,辽王正在陕西拿钱买人,据说将整个陕西都要搬空了,他到时候会不会对山东也下手?到时候咱们拿家丁看着这些佃户都没用,他只要指使朝廷的军队动手帮他抢人,谁敢反抗?没人了,谁来给咱们种地?”
这才是这些地主老财们最大的恐惧,曲阜这边收人就没停过,现在但凡是谁家一个不注意,佃户就会全部跑光不说,人家陕西那边可是朝廷军队亲自下场抢人,他们有什么办法?
据说朝廷中弹劾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人的奏折都快要将皇帝陛下淹没了,但那又如何?下面十几万军将,他们哪里个个都管得到?
军队这种暴力机构一旦有将自己力量变现的机会,谁来了也不好使,后世越南和泰国的军队可以作为参考。
看到亲爹不出声,白卫明继续小声说道:“我可是听说,陕西那边不少人家因为阻拦军将抢人,将自己都搭了进去,辽王那边按五两银子一个点人头,才不管你是佃户还是地主。那些军将靠着占这些人的地都发了大财了,随便一个千户都能捞上几千亩地。”
他爹直接就被惊到了:“这些军将疯了吗?抢这些地都没人种,这地拿来有个屁用?”
白卫明扯了扯嘴角:“陕西那地方现在谁敢种地?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地放在那里留给子孙也不错,天灾时间再长总有过去的时候,再说了,现在不还有辽王府的机器呢。”
他爹摸了半天下巴:“那曲阜农场收了麦子在干什么?”
白卫明说道:“正在翻地,说是要种冬小麦。”
他爹皱起眉头:“连续种小麦,地里的肥力跟得上吗?”
白卫明指了指账单上的肥料二字:“人家有岛粪肥呢,这次一亩地下了两百斤,这曲阜农场种地就是拿肥堆出来的,不过明年他们是种不了春小麦了,据说是种一季大豆。以后就是一季冬小麦加一季大豆。”
他爹扯了扯嘴角:“大豆这玩意又不值钱,产量又低,有个屁用。”
这年代主粮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明的技术,用大豆榨油出油率低得可怜,主要用途就是做豆腐和喂马。
白卫明摇了摇头:“可不能这样说,曲阜农场的人说了,想要粮食产量高,最好是大豆和粮食轮种,据说是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这年代的人是不懂豆类作物的固氮作用的,即使是轮种增产了,也不会想到是因为种了大豆的原因。
他爹点了点头:“有机器种两季倒是忙得过来,以往靠着佃户们牛拉镰割的,种两季非要了他们的命不可。”
这就是机械化的另外一个魅力,可以最大限度的抢出农时,提高田地生产效率。
当下也不再纠结了:“这事你去办吧,挑好的佃户留三十户出来,其它的全部打包送给辽王府,机器也置办整齐了,咱们佃户现在地还没收割完,种麦子是来不及了,撒点紫花种子,明年做绿肥。”
不仅仅是白家看到了曲阜模式里面的利润,其它行动起来的人也不少。
山东像孔家这样上百万亩的仅此一家,但几千亩的地主着实不少,这其中只要有一两成的想要尝试一下,辽东各工厂的订单就将直接爆满。
为了照顾某些流动资金不足的地主,新开业的雷神银行兖州府分行还及时推出了农场机械化改造贷款,为大大小小的地主们提供包括贷款及种子,肥料,机械订购,培训服务,免除这些人的后顾之忧。
这操作将大明朝廷上下看得一脸懵逼。
“他莫不是疯了?仅山东一地,他发放的贷款就有三四百万两银子,按照曲阜农场的产量,山东一地就能供应京城乃至北方的粮食缺口,到时候他卡着扬州运河出口还有什么用?”
在这些官员看来,这辽王简直是作死,自己提供大量的贷款,收拢那些地主们手中多余的佃户,帮助地主们进行农场规划改造,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将大大提高山东地区的粮食产量。
他自己得不得好处先不说,至少朝廷的粮食危机算是解决了,到时候他就不怕朝廷和他翻脸?
无论是在西北地区拿钱向朝廷军队收购流民,还是在山东地区大笔洒钱帮助改造农田,这所有的行为都像是在资敌,帮助朝廷这个敌人解决粮食及叛乱问题,没人有看得懂辽王府这一系列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