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从狱警到权力巅峰

作者:南方椰湾 | 分类:都市 | 字数:67万

第284章 寓言

书名:从狱警到权力巅峰 作者:南方椰湾 字数:2177 更新时间:2025-01-26 01:46:10

虽然这地方相当隐蔽,一般的人根本就无法涉足,可是这纸里能包住火吗?

某些人的特权真是用到了极致。

这时墙角处的名贵沙发里站起了两个人。

江翰宁抬眼一望,视线中赫然出现了两位熟悉的面孔——孟明番与宋元腊,正笑逐颜开地迎接他的到来。

宋元腊热情异常,话语中带着几分恭维,“江主任,坐坐!”

“孟监狱长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请您来这儿吃饭。”

宋元腊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啊,孟监狱长说了,这顿饭不是一次性的,不仅是今天,以后成为惯例。”

宋元腊边说边给江翰宁倒茶,“这是监狱领导餐厅,但是你提级享受待遇。”

然而,当孟明番轻轻瞟了宋元腊一眼时。

宋元腊立刻像是接到了某种微妙的信号,话语戛然而止。

他的嘴角挂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退到了一旁。

这一细微的动作,在江翰宁眼中却如同戏台上的一次巧妙换场。

“江主任,来,我们一起坐。”孟明番的声音依旧温暖如春阳,他亲自上前,拉起江翰宁的手。

那份亲热劲儿,确实让人有种错觉,仿佛他们真的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而非仅仅因为工作关系才有所交集。

江翰宁只得与他一道坐了下来,宋元腊陪坐一侧。

三人围坐在餐桌旁。

既然是领导餐厅,江翰宁不免纳闷地问道:“孟监狱长,我斗胆问一句,为何今日这领导餐厅里,只见您与宋主任二人,其他领导似乎并不在此?”

孟明番轻描淡写道:“哦,这个问题啊,其实原因很简单。”

“咱们监狱里不少领导的家眷都直接安置在了监狱内的家属区,他们通常选择在家用餐。”

“他们中餐一般不到这儿吃。”

“除非公务接待。”

“我家室在市区,宋主任才有此一着。”

宋元腊在一旁适时地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与无奈:“是啊,江主任,孟监狱长这人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工作狂一个。”

“孟监狱长常说他自己这是‘以狱为家’,我怕他这身体会垮掉的呀。”

“毕竟他还曾经住过院的呀,这个你是知道的。”

“我想,人是铁,饭是钢啊,得让他有个好一点儿的环境,能吃好饭,这样才有精力工作啊。”

“所以才有了这个稍微装修了一下的餐厅。”

“我也就伴龙得雨,顺水推舟,饱一下口腹,陪孟监狱长一下,也来这儿蹭个饭。”

此刻,江翰宁心中恍然大悟。

江翰宁这才知道“逢君之恶”的就是这个宋元腊!

或者说他很快就与孟明番臭味相投了。

江翰宁心中想起了一个寓言典故。

《韩非子》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须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江翰宁透过历史的烟云,似乎看到,在那个遥远的古代,商朝末年,纣王偶然间对一双精致的象牙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下令将其置于御案之上,以彰显其无上的威严与奢华。

这一幕,恰巧被深谙治国之道的箕子目睹,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难以名状的忧虑。

箕子,这位年迈而睿智的贤臣,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他预见到这小小的一双象牙筷子,或许会成为国家衰败的起点。

于是,他独自立于廊下,眉头紧锁,思绪万千。

比干与微子,两位同样忠诚于国家的臣子,见箕子如此神态,心中不免生疑。

他们走上前去,轻声询问箕子缘何忧虑。

箕子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未来:“大王今日以象牙筷子为用,此乃奢侈之风初现之兆。”

“你们试想,既然有了如此贵重的筷子,他又怎会甘于继续使用粗陋的陶杯?”

“只怕不日便会换上更为珍稀的犀角杯,甚至是玉盏,以配其尊贵。”

“而餐具既已奢华至此,饮食又怎能不随之提升?”

“山珍海味,珍馐美馔,必将成为大王餐桌上的常客,粗茶淡饭,将再无立足之地。”

箕子边说边摇头,语气中满是对未来的担忧。

“再者,享用如此佳肴,又岂能身着布衣,居于茅舍?”

“大王必将追求更加华丽的服饰,建造更为宏伟的宫殿。”

“甚至可能在高高的亭台楼阁之上,设宴款待宾客。”

箕子的言辞间,透露出对人性贪婪与欲望**的深刻理解。

“我所恐惧的,并非这区区一双象牙筷子本身,而是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大王一旦沉迷于奢华享乐之中,难免会忽视朝政,任用奸佞,导致民不聊生,国家动荡。”

“长此以往,穷奢极欲之下,苛政暴虐必将接踵而至,社稷安危,危在旦夕。”

箕子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比干与微子的心上。

“我之所忧,非在眼前,而在未来。我之所惧,非在事之本身,而在其后果。”

“因此,当我看到这一切的开始时,便已心生恐惧。”箕子说完,长叹一声,仿佛已预见到那即将到来的风雨飘摇的时代。

比干与微子闻言,皆是面色凝重,他们意识到箕子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人性深刻洞察的远见卓识。

于是,他们决定携手并进,共同劝谏纣王,希望能够挽回国家于危难之际,让商朝的辉煌得以延续。

然而,一切无果,比干被残暴的纣王剖腹而亡。

过了五年,纣王造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的酷刑。

最终,纣王还将商朝推向了覆灭的深渊,他也焚死。

而箕子的忧虑与智慧,则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这则寓言通过箕子从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事件里,揭示了一个见微而知着预见性强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