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贞观交换生

作者:黑礼服的冰鱼 | 分类: | 字数:63.2万

第90章 佃户的契约调整

书名:贞观交换生 作者:黑礼服的冰鱼 字数:3332 更新时间:2025-02-12 02:03:26

第90章 佃户的契约调整

田家所在的院子中。

对于李虚一家人的到来,田氏夫妇二人,明显有些拘束。

二人提着木凳木椅,说道:

“李老爷,李夫人,李小郎君,快请坐。寒舍简陋,要是有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李天晓也是第一次被人称作李老爷,连连尴尬地摆手道:“田老兄,你唤我李朗便是,当不得老爷之称。”

田文水却依旧露出尊敬的神色,哈药点头道:“李老爷贵为七品官,这村里间人尽皆知。当得起的。”

“不知李老爷今日造访,所谓何事?”

李天晓闻言便说道:“田老兄,某今日过来,是为了契约之事。”

“虚儿,你看什么呢,过来。”

正打量着田家上上下下的李虚,听到呼喊声,笑着上前。

“田伯,你们家这些木凳桌椅倒是不错,自个儿做的?”

李虚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契约的事情,至少也要先了解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

田文水笑着点头道:“小郎君过奖了,家中这些个物件,皆是二郎所制。”

“哦?你家二郎还是个木匠啊?手艺不错,他多大了,人呢?”李虚有些意外称赞道。

在这个时代,能有个一技之长的,活下去倒是不难。

“回小郎君,二郎今年虚岁十六,并非木匠,如今还只是个学徒,平日都在长安城的家居行上工,还未回来。”

李虚点头,又问道:“这样啊。那你家大朗呢?怎么也没看到人?”

田文水答道:“大朗平日也在长安城,他在铁匠铺上工,是个铁匠学徒。”

一个木匠学徒?一个铁匠学徒?

“大朗铁匠,二郎木匠,都是手艺人,如此说来,你们田家过得还不错嘛。”李虚笑着说道,心中有些意外的同时,也觉得理所当然。

若是真靠这点田土,恐怕这一家人还真的活不下去,尤其是赶上去年蝗灾。要是没点其他的收入来源,那可真就是喝西北风。

听到李虚的调侃,田文水苦笑着摇头道:“小郎君说笑了。家中那两小子,皆是学徒,在城中跟着师父学手艺,都三五年了,还未出师。因而勉强能混个温饱,就逢年过节带些米面绢布回来。”

“三五年了,还没出师?那他们一月工资......不是,月钱酬劳多少?”李虚好奇的问道。

“酬劳?”

田文水摇头,叹息道:“小郎君,这跟着工匠学手艺的学徒,哪来的月钱和酬劳呀,有饭吃,有地方住,已经很不错了。”

李虚也回想起如今的时代背景,点头道:“哦,也是。既能学手艺,又有口饭吃,确实是不错了。”

这么说来,先前算的九亩地,再加上两个儿子偶尔补贴,这田氏夫妇过得也不算太差。

“小郎君,这契约之事?”田文水见李虚迟迟不提契约的时,便主动问起。

李虚正在思考要不要把田家两兄弟招揽过来,帮自己创造发明呢。

一个铁匠,一个木匠,年纪也不大,可提升的空间足,还真就适合培养起来。

想要靠自己一个人去改变生活,去发展工业,那是肯定不现实的。

正好城中的院子需要改造,村里也迟早要重新盖房子,要不就先把他们挖过来?

“啊~契约是吧。”

李虚回过神来,笑着说道:“是这样,关于契约,我是这么打算的。”

“我家里的这些良田,打算用来种一批域外来的粮食,所以等今年秋收过后,就不租给你们了。”

“啊?可这......”听到不租了,田文水脸色立马大变,开口反驳道。

似乎早就才到对方的反应,李虚抬手打断道:“田伯,你先听我说完。”

“田土虽不租给你们了,但是我会雇你们帮我种,我保你们生活。不论收成,每年给你们田家三十五旦粮食。如何?”

“三十五石?小郎君这是何意?”

田文水听到三十石很是惊讶,但却没他明白李虚的意思,对一旁的婆姨对视一眼,二人同时望向李虚。

李虚笑道:“那我就说得更简单些。”

“田土,我李家就不租了,但是会雇你们帮我种,每年......算了,每月吧,给你们三石的粮食,逢年过节另有福利。你们帮我干活,有可能是种地,也有可能是种菜,或者喂鸡养鸭。反正就是替我干活,我付给你们月钱。”

“田地的收成是好是坏,都不影响我每月给你们发放粮食,你们只管干活,不偷懒就行。”

李虚这么直白的解释,基本是个人都听得明白了。

站在他身后的爹娘,听到这些话,都想劝李虚再慎重考虑考虑。

田氏夫妇二人对视,大眼瞪小眼,眼中即是意外又带着些许的怀疑。

“小郎君,这......不太好吧?”

李虚还以为他们是不愿意替人打工,于是就劝说道:“你们也不要觉得我雇了你们,你们就是我李家的下人,不是这样的。”

“咱们是平等的雇佣关系,我付你们月钱,你们替我干活。双方不存在主仆之分。你们还是做以前那些事,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怎么样?田伯,可以吗?”

“之所以给这么高的月钱,是因为你们本就是这片田土的佃户,信得过且熟悉。”

田文水还在犹豫,他一旁的田卓氏似乎更会算账,当即问道:“小郎君,可是会签契约?契约多少年?若是小郎君中途反悔,怕是......”

“这个你们放心,契约当然是会签,还会送到官府。至于多少年,这个我也说不准,反正只要这田还是我们李家的,那契约就一直生效,如何?”

田卓氏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小郎君,此事可否容我们再考虑一两日?得跟家中的大朗二郎商讨一番方可定夺。”

李虚听她那语气,觉得此事基本是稳的,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农民,抵挡得住包吃包住。

“行,没问题。”

“对了,既然你们要跟田大朗田二郎商量,那到时候顺便替我问问,他们愿不愿跟着我干?”

“学了三五年,也差不多可以出师了。替我干活,手艺人嘛,全年包吃包住,月钱两贯,年底有鸡鸭奖金。”

田氏夫妇闻言惊呼道:“月钱两贯!?”

李虚笑问道:

“怎么,一人两贯还嫌少?”

“他们刚来,顶多算是初级工,我还得手把手教他们看图纸,用工具。再说这个工钱在长安城也不低了吧。我又不是没去铁匠铺打听过。”

话刚说完,站在他身后的老妈王秀秀,拉了拉他后背的衣服,压低声音喊道:“虚儿!”

李虚还以为老妈是催促他别废话,便转身的同时说道:

“该说的都说了,就先这样,你们好好考虑考虑,过两日给我答复。我们还得去朱家一趟。”

“......”

走出田家简陋的院子,拐过弯后。

王秀秀一把揪住儿子的耳朵,教训道:“好啊,你小子能耐了啊,张口就是包吃包住,月钱两贯替你干活。”

“老娘含辛茹苦将你养大,没见你给过月钱?”

“两贯呐,一人月钱两贯,二人一年便是......是”

被揪住耳朵的李虚抓着娘的手苦笑道:“是四十八贯。娘,你快松手啊。我昨晚不是刚给了你一百两嘛。”

“他们都是手艺人,请他们专门替我干活,一人两贯真不多,我又不是赚不回来,娘你看儿子像是会干亏本买卖的人吗?”

王秀秀这才松手,冷哼道:“臭小子,不知道你这一天天的都在折腾些什么,人是越来越精明了。”

“我不管,我每日替你洗衣做饭,你每月也给老娘两贯!”

李虚听出娘的心里不平衡,连忙笑着点头道:“好,给,孩儿给,两贯。爹娘一人两贯。”

一旁的李天晓笑了笑,说道:“虚儿,爹就不要银两了,给一斗酒便是。”

额~

一斗酒的价值,好像远大于两贯钱吧。

......

另一佃户,是靠近山林的朱家。

朱家的人口就要多些,一个老妇人朱陈氏,朱氏夫妇,大女朱婉秋年十六,小女朱招娣年十三,次郎朱全庆才五六岁。

相比于有两个儿子在城中有稳定工作,家境还算可以的田家,朱家的情况就要差些。

朱家主人朱贵福是个猎户,朱家除了租的三十亩地收成,就全靠朱贵福上山打猎,然后拿到长安城换钱维持生计。

朱家大女帮着干农活,二女就做洗衣做饭干家务活,老妇人就在家干些针线杂活照看孙子。

这种家庭条件下,面对李虚修改契约的提议,朱家人并没有田家人那么啰里啰嗦和犹豫,当即就签订了契约。

即便如今距离秋收还有将近半年。也就是说,契约还有半年才会生效。

虽然朱家人口多,但李虚开出的条件同样是每月三石。

......

造访两户人家结束,李虚与爹娘正沿着甘河边的空地回家。

忽然河对岸家的方向,一壮汉站在河边朝三人挥手大喊道:

“李小哥儿,药师有急事,请你速速上山。”

是铁木大哥?

李虚看清来人,当即挥手道:“好,知道了。”

说完李虚想起早上刚带回来的模型等物品,他又喊道:

“对了,铁木大哥,先跟我回一趟家,有几样东西要给师父带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