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交换生
作者:黑礼服的冰鱼 | 分类: | 字数:6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6章 不可不重视
第126章 不可不重视
夜里,西甘村李家堂屋。
餐桌上,一口涮锅立在桌子中央,四周一圈是一叠叠切好的羊肉和菠菜莴笋等。
桌边围坐的除李虚外的一家子人,包括坐在李虚身旁的许音岚,都不解的看向刚坐下的李虚。
李天晓低头看了看碗中五颜六色的调料,又看向李虚问道:“虚儿,这又是何吃法?肉和菜都是生的,如何能吃?”
李虚握着筷子,见涮锅中的汤已经煮沸,便夹起一片羊肉说道:“爹,放锅里涮一涮就能吃了撒。”
“涮熟后,再沾一下碗中的调料,味道美得很。”
羊肉切得很薄,李虚涮了几秒钟,将肉夹给一旁端坐着比较拘束的许音岚,说道:“岚岚,尝尝,这涮锅的调料不辣的。”
“多谢郎君~奴家自个儿来就好。”许音岚小声地应道。
一旁的李月牙因为年纪小个子矮,加上这涮锅由于底下加高烧炭的缘故有些高,嘟囔道:“哥哥,我也要!”
“好,哥哥给你涮~”李虚侧头看向妹妹说道。
坐在对面的王秀秀也学着儿子李虚的样子夹起肉片开始烫涮。
她一边涮着,一边看向许音岚,笑着说道:“岚岚,夜里你跟月牙儿睡吧。你与虚儿二人毕竟还未成婚,住一起可不合适。”
“嗯~岚岚听婶娘的安排。”坐在李虚身旁的许音岚顿时满脸通红,低头小声应道。
一旁的李虚也点头没有异议,将涮好的羊肉夹给妹妹,笑着问道:“月牙儿,鸡笼鸡圈都弄好了,接下来是不是就打算孵鸭子了?哥哥明天最迟傍晚前就得去长安,要不明日一早叫上二狗,一起去周边几个村子收鸭蛋吧。”
“好,那哥哥明日可不许睡懒觉哦~”李月牙点头欢喜的说道。
王秀秀这次没再阻拦,还建议道:“虚儿,鸭蛋不比鸡蛋,村中没几户人在养,怕是没那么好收。你们可以沿着甘河去下游打听。”
“嗯~知道了,娘。”
......
夜深人静,长安皇城,皇后寝宫。
一番游龙戏凤后,皇帝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无垢相拥躺在帐床之中。
被褥中,露出雪白细腻香肩的长孙无垢,侧躺在李世民的手臂上笑问道:“陛下,臣妾今日见陛下嘴角时刻挂着的笑容,可是有何喜事?”
李世民微微颔首,笑道:“对,今日有一少年献上了些技艺,于朕有大用。”
“陛下不是一向不喜那些奇淫技巧吗?是何技艺有如此大的作用,能让陛下龙颜大悦。”
“观音婢,那少年郎献上的是印刷术和造纸术。造纸术朕便不多少了,重点是那印刷术。”
“那印刷术,一旦制好印,定好版,一日印刷千本书籍亦不在话下。比之手抄快了不知多少。”
“从此,大唐将不再一书难求,百姓人人有书读。”
长孙无垢也是个聪慧之人,瞬间明白其中含义,由衷地笑道:“陛下,若真能一日印刷千本书籍,那的确远非手抄能比得。那少年是哪家公子,何许人也?立下如此大功,陛下应当重赏才是。”
李世民笑道:“那小子名叫李虚,就一村户少年。至于赏赐,那小子就为了一妙龄女子,舍弃赏赐,跟朕要了个犯人。”
“对了,观音婢,李虚他还是孙神医的弟子,倒也并非普通少年。”
话说到一半,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开始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说起那李虚,朕想起今日太极宫正殿外发生的一件事,观音婢要不要听?”
见李世民突然表情变得凝重起来,长孙无垢问道:“陛下,是何事让陛下面露担忧之色?臣妾自是愿意听的。”
“是这样,今日午后,朕刚接见完李虚,丽质她......”
“......”
李世民将白天女儿李丽质与李虚之间发生的事情,从头至尾的给长孙无垢说了一遍。
“观音婢,这女子嫁人太早,还会对身体不好?你可听闻有此说法?”
观音婢听完陛下说的,脸上带着些许的凝重。
只见她凝思片刻,微微皱着眉摇头说道:“陛下,臣妾并未听闻有此说法。臣妾不也是年十三便嫁给陛下的嘛。只是臣妾这身体......”
本来皇后还想说应该是空穴来风,道听途说。但她自己这的身体似乎就很像是一个典型。
“正是想起观音婢你的身体,朕这才记下此事的。”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
一旁的长孙无垢抓着被褥撑起身,有些担忧地说道:“陛下,那李虚是神医的徒弟,神医对妇人与孩童的病症尤为擅长,恐怕此事还真有什么依据。不可不重视啊。”
李世民也点头赞同,默不作声,只不过脸上开始浮现出越来越重的愁容。
如今已是四月,再有五月时间,便是他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下嫁长孙家的日子。
要是真如李虚所说,太早嫁人对身体不好,他总不能连女儿性命都不顾。
可长乐公主出嫁是年初便拟定好的婚事,若是以此为由往后推延,那他又该如何向长孙家交代?
长孙家可不是别家,是他的皇后的娘家啊!
长孙无垢与李世民生活近二十年,很清楚她的夫君在想什么。
“陛下也无需过于担忧此事,早些歇着吧。臣妾明日传御医来问问,说不定是那李虚的一句玩笑之语呢。”
“好。”
“......”
长安城。
宵禁过后,长安城的坊市间,除了打更的,便再也看不到人影。
不过虽然不能上街游荡,但长安城内还是有不少宅院楼阁亮着灯的。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延康坊的百花楼。
顶楼的包厢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身穿纱裙坐在木凳上单手剥着番石榴,饶有兴趣的听着一旁的男子叙述着这两日长安内发生的事情。
片刻后,女子开口问道:“乌师兄,可查到那个莫名替咱们顶罪的倒霉蛋是谁?为何他要在程府外刺杀宋国公?”
被问到男子笑了笑,摇头道:“没,那少年被关押在刑部大牢深处,每日对其严刑拷打,却是嘴硬得很呢。”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今日午后时分,李二突然下令重审岐州赈灾粮贪污一案,至于宋国公遇刺一案,暂且不做调查审问了。”
面纱女子听完,略显得意的轻笑道:“半年前的案子,此刻才发现不对劲。这李二那些个手下官员,还真是一个比一个无能啊。”
“就这还想查出刺杀太子的真凶。”
一旁的男子也不搭话,似乎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
“劳烦乌师兄了,师兄且回去吧。明日我们百花楼开业,我也准备歇息了。”
男子起身抓起一旁的长剑,拱手道:“好,师妹,那师兄便告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