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交换生
作者:黑礼服的冰鱼 | 分类: | 字数:6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4章 朝会议婚嫁
第154章 朝会议婚嫁
清晨,天微微亮,长安城上空的朦胧雾气让城外远处的行人无从辨识。
高耸入云的城墙上,一块块被岁月剥蚀的砖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城门口,守卫们神情凝重,时时刻刻保卫着这座繁华背后的命运。
太阳还未爬上山头,街道上便已经人来人往。
各色各样的面孔,五彩缤纷的衣裳,无不彰显着大唐这个国家的包容性。
城内各处寺庙和庙宇散发出阵阵沉静的香气,却依旧无法掩盖城市里渐渐升起的喧嚣声。
延康坊,李家新院正房中。
要去上班的李虚早早起来。
与他同床共枕的许音岚也早起,细心的替李虚穿戴官服,整理仪容。
“郎君今日穿上这身官服,看着与以往颇有不同。”
李虚低头看了一眼深绿色恩的官服,笑道:“是不是立马变得成熟了很多?”
“岚岚,你说陛下咋想的?我才十五岁不到诶,他就让我当官。”
见衣物整理妥当,许音岚却是不以为然地放下手说道:“郎君能十五岁做官,这不恰恰说明郎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嘛。”
“听闻陛下十五岁便带兵打仗,郎君也不差,这官自然是当得。”
李虚摇头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拿起一旁进宫所需的门籍,笑道:“行了,第一天上班,还是别迟到的好。”
“我先走了,家里就交给你啦,你这两天把月月和好好她们两个教会,早点从后厨脱身。”
“你可是女主人,要明白自己的定位。”
“有处理不了的事,就叫你弟弟他师父。”
许音岚点头道:“郎君,奴家晓得啦,快些出门吧,夜里奴家做好饭等你回来。”
“......”
延康坊距离皇城门并不远,走路也就十来分钟的事情。
大约辰时两刻,也就是差不多早上七点半的样子,他便抵达了皇城门。
路上的官员并没有几个,这让李虚很诧异。
难道自己来晚了?
出示门籍牌,李虚一路打听,朝着少府监的府衙走去。
少府监的位置距离皇城的南边的含光门并不远。
等他到了府衙才发现,不是他来晚了,而是来得太早了。
上面那些三品的大领导们,这会儿还在开朝会。
至于不用参加朝会的低品官员,许多都还没到。
他不识路,就只好叫了一名少府监的守卫带路,这才来到自己办公的地方。
引路的一个宫中守卫抬手指着一署院的牌匾说道:“李署令,此地便是制印署了。”
“此刻尚早,各官员还未点卯上工,李署令初来乍到,可在署院之中多转转。”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护卫臣自己为署令,但李虚还是点头谢道:“好,劳烦你带路了。”
那守卫双手握着长枪,笑着拱手道:“李署令客气了,若无其他事,属下便回守卫之处了。”
“......”
与此同时,就在北方宫城中的太极宫,正殿内,朝会正进行到中后段。
龙椅上的李世民俯瞰着下方的大臣,见他们都无事启奏,便开口道:
“既然诸位爱卿都已无事上奏。”
“杜尚书,朕让你调查的事情,查得如何了?”
随着李世民的开口,他的目光也自然而然的看向户部尚书杜正伦。
后者抬头与李世民对视一眼,便走出文官的队伍,弯腰拱手道:
“回陛下,下官与雍州府长史整合了京兆雍州府内各县的各户百姓成婚年岁资料。”
“其结果确如陛下所言,十三四岁成婚的女子,十之五六未能活过三十。”
“若一年之内怀有身孕的,活到三十的不足三成。顺利产下子女者,不足六成。且所产之子女,大多体弱多病,多有夭折。”
“而十六七岁十八岁再成婚的女子,十之八九皆是能活三十五以上,所产之子女,仅少数身体不佳的。”
“.......”
殿内的大臣们,包括房相、长孙司空等,皆是不解的竖起耳朵听着。
“陛下,微臣以上所述,各县衙皆有民册记录,绝无半点虚假。”
杜正伦说完,一众大臣们都齐刷刷的看向李世民,似乎在等着他细说这件事。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理会这些大臣们的目光,转而又问道:“那堂表之亲成婚之事呢?可有结果了?”
下方的杜正伦,脸上带着些许犹豫之色,片刻后才低头说道:
“回陛下,此事调查起来较为繁琐些,目前只走访查阅比对出了万年县和长安县的百姓。”
“结果便是,如堂表之亲成婚,若妇人怀上身孕。”
“有近一成会因腹中胎儿不正,无法顺利诞下,致母难产而死。有两成诞下后不久便......便离奇夭折。剩下的七成,有近三成长大后,或为痴愚儿,或为怪胎。”
李世民眉头微皱道:“离奇夭折?为何会离奇夭折?莫非那些百姓未请郎中医师给那些娃娃看过?”
下方的杜正伦支支吾吾地,最终还是不敢隐瞒的说道:
“回陛下,那些诞下的......孩子,因为长相奇特,或是四肢不全,或是体型怪异。被认为是不~不祥之兆,是噩兆。”
“为了不被街坊邻居闲话,自然会想方设法......使之夭折。”
户部尚书解释得已经很清楚,就差讲明是如何下手处理的了。
此话一出,龙椅上的李世民顿时脸色一沉。
大殿内一众官员,此刻也是脸色颇为难看,闭口默不作声。
偌大的太极宫,安静得有些渗人。
片刻后,李世民才开口道:“爱卿退下吧。”
待杜正伦退回他的位置,李世民目视下方大臣,缓缓说道:“朕今日要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关乎我大唐百姓婚嫁延续子嗣之事。”
“先说这早婚之事,朕从神医处得知,这少男少女婚嫁过早颇为有害,朕年十五便娶的皇后,那时皇后也刚过十三。因此对此颇为不解,也不信有此说法。”
“便命杜尚书及京兆雍州府尹一同查验比对。”
“如今结果已出,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说完,李世民扫视下方诸位大臣。
各世家之官员皆是一言不发,满脸愁容。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家中长子即将迎娶公主的长孙无忌。
陛下开口问话了,房玄龄见无人应答,便拱手道:“陛下,如今既然查对结果正如神医所言,臣建议,可颁布律令,将男女成婚的年岁定高一些。”
听到房相开口,几位持有同样看法寒门出身的文官武官也出列拱手道:“臣附议~”
这时,却有反对之人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
“这古往今来,百姓成婚之事朝廷并未过多干涉,只要不是强抢买卖,不应以律令强求。”
“再则,吾大唐百姓,能达不惑之年者不足半数,若是臣记得不差,人均不过三十六七。”
“众所周知,怀胎十月才产一子女。若强令百姓晚几年成婚,自然就会少生几人。”
“长此以往下去,大唐百姓只会越来越少,今后又如何能守住大唐的疆土?”
身为御史大夫的韦挺很会辩论,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把事件的影响直接拉升到了守卫大唐疆土之上。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果不其然,这话一出,不少持此观点的官员,纷纷+1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