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十两出嫁,赢华丽人生

作者:咸鱼一夏 | 分类: | 字数:92.2万

第164章 定下

书名:十两出嫁,赢华丽人生 作者:咸鱼一夏 字数:2104 更新时间:2025-01-21 01:43:55

“端看五妹如何想,若是想陪吴秀才白手起家,那就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若是想平安喜乐,那就选钱家,我都会支持。”苏白英表态道。

其言下之意很明显,不管苏白果选择谁,只要有困难,她都会出手相助。

陈氏得了她的准话,便放下心来。

而苏白英从陈氏的叙述中,也大概猜到爹娘的意思,询问自己的意见,就是想让她帮衬一二。

母女俩在屋里窃窃私语,堂屋里的气氛有些凝重,苏大山不管见了宋清淮多少次,在面对他时,还是会不自觉地紧张。

他坐在凳子上,双手紧握在一起,不停地搓着,嘴里嗫嚅了好半天,才问:“女婿,听英娘说你要参加科举,准备得如何了?”

宋清淮拱手作揖,“谢岳父关心,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对于院试,宋清淮信心十足,若不是那些事,他早就成为秀才了。而今不过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一点都不难,难的是乡试和会试,不过时间还早,两年时间足够他在书院里学习了。

为了孩子和家人不受人欺负,还有与崔家的恩怨,宋清淮都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

“华儿,祝姐夫金榜题名。”苏玉华拱手作揖道。

一旁的苏玉祥见状,也有模有样地学着。

苏玉林几兄弟和车夫坐在下首,一句话也插不上,本来他们就不敢和宋清淮多说话,提起科举,就更无话可说了。

很快,苏白果和钱三丫几人就把午饭准备好了,孩子也睡醒了。

把孩子喂饱后,苏白英和陈氏抱着孩子坐在桌上吃饭,桌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有鸡、肉、鱼还有豆腐丸子,虽然花样不多,但分量却很足。

刚好坐满了两桌,再过几年,恐怕还得再添一张桌子。

苏大山环顾着满屋的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年迎娶陈氏时,村里的人都嘲笑他。

毕竟陈氏是苏有银的童养媳,身材瘦小,用村里人的话说,那就是不好生养。

起初几年,他常常被人嘲笑,但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再也没有人嘲笑他了。如今,村里人谁不羡慕他,谁不说他有福气?

热热闹闹地用完午膳后,钱三丫在陈氏的注视下,不情不愿地收拾着碗筷,嘴巴撅得老高,仿佛能挂上一个油壶。她心里愤愤不平,凭什么孙氏什么都不做,而自己累得要死,还得不到婆婆的一句好话。

然而,没有人在意她的想法,大家都围在苏白英和宋清淮身边。

“爹娘,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未时过半,苏白英接收到宋清淮的眼神示意,便向父母提出告辞。

“好,等一下,娘去拿点东西。”女儿带着孩子,陈氏便没有挽留,转身回屋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回礼。

告别家人后,苏白英和宋清淮抱着孩子坐上骡车,离开了枣树村。

“玉林娘,英娘这就回去了,怎么不在娘家吃过晚饭再走呢?”邻居王氏站在门口,看着渐行渐远的骡车,好奇地问道。

陈氏担心女儿被人误会,连忙解释道:“英娘带着孩子,晚上走夜路不安全。”

村里人最擅长的就是无中生有、搬弄是非。如果自己不解释清楚,说不定等会儿就会传出英娘看不起娘家的言论。

“那倒也是,五丫头都快定亲了,你家老四有相中的姑娘没?”王氏似乎想到了什么,走到陈氏身边,压低声音问道。

邻里邻居的,苏家的一点风吹草动,王氏都了如指掌。前段时间媒婆频繁上门,她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还没呢,这知根知底的姑娘,可不好找啊。”陈氏叹了口气。

经过钱三丫的事情后,陈氏对儿媳妇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必须是知根知底的,否则一概不考虑。

这要是再娶一个如钱氏那般性子的姑娘进门,家里岂不是要闹得鸡飞狗跳了。

“我娘家侄女,今年十四,性格温柔如水,与你家老四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哪个?”陈氏狐疑道。

王氏面色讪讪道:“我弟弟前头媳妇留下的孩子,在后娘手底下讨生活,性格有些绵软,配老四正正好。”

她也是看出来了,苏家老两口怕是想留老四在家伺候田地,这才想把侄女介绍过来。

老四若娶一个厉害的媳妇回来,苏家的日子,哪有现在这么平静。

光老四留在家里伺候田地的事,就得闹得天翻地覆。

“我和孩他爹商量商量,成与不成都会告知你一声。”陈氏听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玉风媳妇的性格,确实不宜太过强势,否则看着其他人日子越过越好,心里肯定会不平衡。

“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王氏说完便扭身回家了。

王氏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苏家日子越来越好,别看他现在田地不多,将来肯定不止这几亩,到时候侄女儿嫁过来,那日子,还不是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陈氏回屋后,见苏大山靠在床上,把刚才的事提了一下。

苏大山眉头紧皱,“在后娘手底讨生活,没点心眼可长不大,还能得到姑母的同情,这手段可不简单。”

经过二儿媳这一遭,苏大山对儿媳妇的人品,格外在意。

“这事不急,先把果娘的事确定下来。”陈氏本来有些意动,被苏大山这一番话,给击得粉碎。

“那就吴家小子吧,人口简单,上头只有寡母,嫁过去就是秀才夫人,就算考不上,日子也不会太差。至于钱家,还是算了吧,谁知这其中有何内情。”苏大山深思熟虑过后,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决定同意吴家的提亲。

陈氏早就知道苏大山中意吴家,如今也不意外,“行,那就吴家的,过两天我给媒婆去个信,果娘也十五了,早点定下来,日子选在年底或明年都可。”

因着英娘嫁得好,其他几个姑娘的亲事,陈氏和苏大山格外上心,女儿嫁得好,全家跟着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