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0章 防小人,不防君子
校事官为曹操所置,专门用来监视自己人,可谓是臭名昭着。从设立以来,就遭到大臣的强力反对。
曹操有足够的底气,可以知错不改。曹丕作为大魏第一任皇帝,给了世家足够多的好处,也有资格耍耍性子。到了曹睿继位,少主老臣,再加上校事官越来越不像话,最终还是被取缔了。
官职被取缔了,但恶名还在。
毋丘甸被郭淮反咬一口,说他像校事官,顿时乱了阵脚。比起越权,校事官的恶名更不能接受,哪怕沾一下都不行。
强攻不下,反被偷袭,毋丘甸士气大落,有些狼狈的退下了。
王明山松了一口气,张威、徐霸也有点尴尬。
论口才,他们还不如毋丘甸,自然不敢放肆,自取其辱。
郭淮见好就收,让人将要处理的文书拿过来,正式就任五兵尚书。
——
稍晚些时候,曹芳就知道了尚书台的事。
有些惋惜,却不意外。
如果连几个毛头小子都对付不了,郭淮也不配与满宠、田豫、牵招同传,这可是曹魏后期的四大名将。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
不管心里有多骄傲,郭淮接任五兵尚书就是事实上的低头。嘴上再大的优势,也改变不了他背刺队友的恶名。
曹芳甚至在想,是否要接受毋丘甸的建议,将三台改名三省,恶心郭淮一下。
他露了一下话风,就被王濬谏止了。
王濬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圣人的教诲。陛下如果不肯宽恕郭淮,那就不用他,甚至杀了他。既然宽恕了他,就不要再羞辱他。
当初文皇帝羞辱于禁,遭人诟病,陛下不宜效仿。
曹芳知道王濬说得有理,就是心里不舒服。
就像他知道郭淮只是口服,并不心服一样,终究是个遗憾。
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五兵尚书,他是坚决不会用郭淮的。
“阿童阿童,早日成龙。”曹芳深深地看了王濬一眼,带着一丝不甘,幽幽说道。
王濬躬身施礼。
他知道,天子本来是希望他能接任五兵尚书的,但他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暂时担任中兵尚书郎。虽然这不是他的责任,终究是让天子失望,不得不妥协。
他能报答天子的,就是更加努力,早点成为一个称职的五兵尚书。
回到后宫,曹芳与甄瑜共进晚餐,钟琰在一旁陪着。闲谈间,说起郭淮与毋丘甸的交锋,甄瑜没什么反应,钟琰却不自觉的“哦”了一声,想起了什么。
曹芳看了过去,钟琰这才反应过来,有些不好意思。
“陛下,妾读过郭尚书提到的那篇奏疏。”
“哪篇奏疏?”
“就是毋丘兴平定叛乱后,凉州刺史张既报功的那篇奏疏,里面的确提到了蛾遮塞这个人。”
“你什么时候读的?”曹芳很诧异。
毋丘兴平定羌人叛乱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张既的那篇奏疏也不是什么文采出众的名篇,钟琰读过已经不容易,居然还能记得里面提过的一个叛军首领的名字?
既然能活到两年前,三十年前的蛾遮塞应该还不是大头领,偶尔提及,不可能大书特书。
“大约是三年前吧。”被曹芳盯着看,钟琰有些不好意思。“世家子弟都有读名臣奏疏的习惯,既能从中了解重大事件,又能熟悉名臣故事以及文风,为以后入仕做准备。妾虽女子,蒙父母宠爱,也读了一些。”
曹芳恍然。
又是世家子弟特有的资源,寒门子弟哪有这样的好机会。
不过没关系,等朕把印刷术搞出来,世家想垄断资源就不可能了。
“你还记得多少?能背吗?”
“妾试试。”钟琰想了想,不紧不慢地背诵起来。虽然嗑巴了几次,但总体上还是很顺畅。
甄瑜很惊讶,眼珠险些掉地上。
曹芳也很惊讶,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钟氏是不是都能过目不忘?”
钟琰笑道:“我们钟氏子弟记性好的是不少,但真能过目不忘的屈指可数,二三人而已。”
曹芳一听就明白了。
所谓二三人,就是眼前一个钟琰,以及中护军钟会,其他人都略逊一筹。
可惜钟琰是个女子,没有入仕的机会。钟会又聪明过了头,灭蜀之后居然想自立,钟家这好基因没能传下来,反倒便宜了太原王氏。
“那你说说,这校事官宜不宜立?”
“当然不宜立。”钟琰不假思索。“夫子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校事官监视百官,既不合君臣之义,又不合古制,徒增事端。武皇帝立校事官,本是从权。如今正朔已定,君臣义立,岂容宵小弄权于君臣之间。”
曹芳笑了,拿起筷子,继续吃饭。
一看曹芳这笑容,钟琰就知道曹芳不同意她的看法,而且连和她讨论的兴趣都没有,俨然一副大人不愿意和小儿计较的模样,顿时有些不服。
“妾冒昧,敢问陛下高见。”
曹芳吃了两口菜,见钟琰还不肯罢休,非要问个明白,就放下了筷子,取过布巾,擦了擦嘴。
“校事官的弊端不在该不该有,而是怎么做才合理。如果说君臣之间只能无条件的信任,那朝堂上还能有几个人?”
曹芳想了想,又道:“你听过猜疑链吗?”
钟琰茫然地摇摇头。
曹芳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将猜疑链的定义说了一遍。
正如他所料,虽然猜疑链的定义很简单,但推演出的结果却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尤其是对钟琰这种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人性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美好想象的人。
说是三观崩裂可能有些夸张,但大受震惊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钟琰忘了礼节,盯着曹芳看了半晌,才结结巴巴地说道:“所以……陛下信奉的是荀子的性恶论,欲以法……礼法治国?”
“你颍川钟氏以法律传家,不会相信纯儒那一套学说吧?”曹芳不屑地哼了一声。“就算是再天真的儒生,也不会相信治理天下可以不用法律。法律嘛,本来就是防小人不防君子,为所有人划定底线。在这一点上,校事官与刺史、御史异曲同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钟琰无言以对,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几次张口,却什么也没说。
甄瑜不安地看向曹芳。
就算她不关心朝政,也知道校事官不是什么好人,曹芳这些言论过于惊世骇俗,一旦传出去,让人觉得他有心恢复校事官,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你们也不用紧张。”曹芳笑了。“眼下还用不着,也不具备那样的条件。”
钟琰松了一口气。“陛下以为,设立校事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朝廷能够验证校事的指控,以免他们指鹿为马,诬陷好人,而且不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