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六百年前的自己
作者:旺仔不迷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34.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4章 巡抚贵州
永乐九年六月初十,朱棣因病崩逝于乾清宫,享年五十一岁,葬于北京长陵,庙号太宗。
按其遗旨,太子朱高煦即皇帝位。
朱高煦登基后改年号宣武,次年为宣武元年。
赋闲在家的甘武得知朱棣驾崩,心中一股巨大的落差感席卷而来……
“这……这怎么会这样呢?”
“那谁来当大明皇帝?”
张芯看着甘武那失魂落魄,自言自语的模样,以为甘武是一时无法接受朱棣的突然驾崩,大脑受了刺激。她安慰道:“甘郎,皇上不在了,还有太子呢,朝廷不会乱的。”
甘武确实是无法接受朱棣的突然驾崩,因为历史上的朱棣还有十三年的在位时间,怎么会这样?难道历史是错的。
甘武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他又不知从何下手。
六月十六,郑和完成了第三次下西洋的任务回到南京,此时的南京官民都沉浸在皇帝驾崩的悲伤之中。
而郑和对此还一无所知,当他来到午门外,看到那满城的白幡,这才意识到宫里可能出大事了。
朱棣的灵柩缓缓从皇宫出来,即将运往顺天。
郑和看到这一幕,难以置信的瞪大大眼睛,仿佛这一切都是梦,是那么的不真实。直到前面开路的士兵呵斥郑和闪开,郑和这才回过神,踉跄着退到一旁,接着跪倒在地仰面痛哭不已。
此去顺天,路途遥远,为保安全,朱高煦令甘武负责护送先皇灵柩并全权负责善后事宜。
郑和跟在护送队伍后面,他想送这个替自己圆梦的主子最后一程,不过甘武很快就发现了郑和,他并没有赶他走,反而让他与自己并肩同行。
郑和从小就跟着朱棣,朱棣与徐皇后对其宠信有加,郑和也很忠心,在战场上多次保护朱棣。靖难时,郑和因在郑村坝之战中作战勇猛,保卫了北平城,朱棣为了纪念郑和在此战中的功劳,特赐其郑姓。
朱棣登基后,郑和对朱棣说,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海的另一边去看看,去看看大明之外的世界。朱棣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并且全力支持郑和,允许他建立船队,还给他提供资金支持。
在郑和心里,朱棣既是自己的主子也是自己的伯乐,郑和无比敬仰他。
途中休息时,甘武让郑和与自己一起用餐。
突然,甘武向郑和问道:“郑公公三下西洋,可有发现建文帝的踪迹?”
郑和一脸震惊的看着甘武:“柱国公你……?”
甘武笑笑:“郑公公不必惊讶,这自然是皇上生前与我说的。”
郑和闻言这才平静下来。
“原来柱国公也知道此事。”
“可惜我未能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郑和叹息道。
朱棣虽然不在了,但朱棣交代的任务还在,郑和还想着回来后再下西洋。
甘武对郑和道:“你觉得你还能出使西洋吗?”
郑和不解:“为何不能?”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想当初除了先皇还有谁支持你出海远航?”
“如今各地又遭水患,国库的银子更是捉襟见肘了。”
甘武的话让郑和一阵沉默,多年的海上生活让他早就喜欢上了远航,他喜欢那种迎风破浪、探知那世界未知奥秘的生活,远航是他唯一能找到乐趣的方式。
一路上,甘武发现这次天灾淮河、黄河沿岸破坏严重,又出现了不少流民。
山东兖州府竟出现了小规模暴动,好在都被官府镇压了,路过的甘武目睹了这一切。他叫来地方知府询问了情况,知府说这次已是第三次暴动了。
甘武道:“定是你们安抚不到位,才导致激起民变。”
兖州知府沉默不语,这次天灾殃及全国,其破坏力数百年难得一遇,身为父母官,他也是有心无力。
“其他地方也有此类暴动发生吗?”甘武问道。
“有,听说山西,江西,广东,贵州等地都有暴动,连关外的女真部也蠢蠢欲动。”兖州知府不敢隐瞒,据实回答。
想不到如今地方上竟如此动荡,甘武隐约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不过甘武有重任在身,一时管不了这些,他准备从北京回来再去跟朱高煦说,要不然照这样下去天下必定大乱。
历时一月,甘武终将朱棣的灵柩护送到了顺天。此时的长陵还没竣工,规模还未达到预期的一半,好在墓室大殿挖出来了,朱棣的棺椁得以存放。
朱高煦还算有孝心,下旨长陵照常修建,直至完全竣工。
甘武在北京见到韦齐,韦齐邀甘武在家中做客。
韦齐对甘武说:“最近关外有些不太平。”
“怎么,他有入关袭扰的动机吗?”甘武眉头微微一皱,心想:难道历史改变了,女真部要提前崛起了?
韦齐道:“那倒没有,一群靠狩猎为生的小部落还没这个胆子。不过这次天灾毁了他们过冬的物资,恐怕这个冬天很难过。”
“前些日子,东海女真与旁边的朝鲜发生了些摩擦,没占到什么便宜。”
甘武突然想起些什么,问道:“那个建州女真有什么动静?”
韦齐道:“建州女真倒没什么动静,他们很规矩。”
“注意下这个建州女真,他们离山海关太近,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怕我们的士兵会措手不及。”甘武郑重的嘱咐着,“你现在身为北京都司指挥,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韦齐很自信的保证道:“大哥你放心,有我在他们进不了关。况且如今的山海关守将王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此人沉鸷多谋,心思敏捷,我相信女真人还没笨到敢拿鸡蛋碰石头的地步。”
甘武听罢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永乐九年八月十五,甘武回到南京复命。
朱高煦登基后,恢复了每日朝会的制度,这倒不是朱高煦有多勤奋,主要是一个新鲜感。
第二日早朝,许久未参加朝会的甘武重新穿着朝服,昂首挺胸站在武将之首位。
朱高煦一眼便看到了甘武,表情略显惊讶。
因为自从甘武被卸去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后,太宗皇帝就曾下过口谕:“甘武无事不需上朝。”言外之意就是让甘武以后在家该吃吃该喝喝,朝廷的事少管。
这次甘武未经宣召私自上朝,让一些原本与甘武就不对付的人找到了攻击他的把柄。
朱高煦沉着性子问道:“先皇有旨,柱国公无事可不参加朝会,难道柱国公今日有大事要奏吗?”
甘武道:“皇上英明,臣确实有要事要奏。”
“有何事,说吧!”
接着甘武将各地百姓暴动的事说了出来,并告诫朱高煦应即时派出钦差前往安抚,防止各地事态扩大。
朱高煦却不以为然的说道:“无非是几个难民趁机作乱罢了,翻不起什么巨浪,当地驻军就能摆平。柱国公就为此事上朝,是不是有点草木皆兵了。”
左都御史陈瑛这时也站出来说道:“柱国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谨慎了,难道你还为此让朝廷出兵去平叛吗?”
甘武一脸不爽的看向陈瑛,有好些时间没揍他了。
此时的陈瑛不再向之前那般惧怕甘武,他直直的盯着甘武丝毫不惧。
“柱国公不用这么看着我,如今无仗可打,我知道你闲的难受。”陈瑛说着便向朱高煦请旨:“皇上,我看不如就封柱国公为贵州巡抚,如今贵州暴动最为严峻,柱国公既然提出此建议,想必定有方法替朝廷招抚那些暴民。”
朱高煦一脸微笑看向甘武:“柱国公可愿往?”
“臣愿往。”
“好,那即日起朕就封你为贵州巡抚,前往贵州招抚那些暴民,让他们停止抵抗,重新归顺朝廷。”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