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的财富蛙跳
作者:钉耙捞月 | 分类:都市 | 字数:20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0章 朱家后裔(4)元旦出逃
等李家与凡家父子,慢吞吞回到小院,老太太已经睡完午觉起来,正在堂屋坐着喝茶。
凡文车坐下,喝了半杯茶后,忍不住向表婶问起,她离开雩娄后的事情。
陈明辉知道,凡家父子过来,认亲是一方面,了解当初情况是另一方面。
于是,她便说起自己当年带着李时勇从雩娄出逃,回到洪江的经过。
1951年国庆后,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的通知。一开始,县里还没有那么紧张。
朱逢臣是战场起义的国军团长,有西南军区政治部大红公章的证明,而且还是县里的政协委员。
元旦前夕,他手下的一个营长,家住邻县,突然被捕。据说,这家伙私下与台湾敌特联系,蓄谋暴动。
消息传到雩娄,朱逢臣顿时感到风向不对。这时候,他即使想逃离家乡,恐怕也很难。毕竟,他身份特殊,目标太大。
为防万一,他将从外面带回的两根小黄鱼(金条),以及200块银洋交给陈明辉,让她带着孩子偷偷逃命。
为了安全,朱逢臣让跟随自己多年的马弁,也是家中佣人朱三,护送少奶奶回洪江老家。
出发前,陈明辉多了一个心眼,她将1根小黄鱼,与纸巾裹在一起,藏在自己下身私处。
200块银洋,她也藏起来50块,放在孩子接尿的清灰袋子里。 剩下的1根小黄鱼与150块银洋,她交给朱三带着。
1952年元旦晚上,寒气逼人,陈明辉与朱三化妆成普通走娘家的青年夫妇,坐着朱家一位长工赶的驴车,连夜出走。
天亮后,到了沙窝,出了雩娄地界。吃点早饭,继续赶路,下午到了汉口。
到汉口后,赶驴车的长工连夜往回赶,朱三与陈明辉先在江汉关附近一个旅社住下,准备第二天坐船回渝州。
这时,陈明辉已有三个月身孕,虽然是坐车,但山路颠簸,困乏的要死。
到旅社后,她与朱三要了一个单间,里面就一张床。
晚饭后,她抱着小勇(李时勇小名)靠着床头墙壁,盖着被子就睡着了。
朱三坐在床对面门口一个椅子上,背对着门板打瞌睡。
一觉醒来,陈明辉发现天已蒙蒙亮,朱三不在屋内,屋门虚掩着。
陈明辉心里一惊,顿时意识到不好,赶紧摸摸下身,那条小黄鱼还在;再摸摸孩子屁股上的清灰袋,那些银洋也在。
这下,她心里才踏实一些。
天大亮后,陈明辉抱着小勇出门。
店老板告诉她,朱三带着行李,昨天下半夜就离开旅社,去了火车站。
当时,他还纳闷,这个人怎么不带老婆孩子,还以为他临时出去办事,或者买火车票呢。
显然,朱三携款私逃,把陈明辉娘儿俩个扔这里了。这种事,她虽有预料,但真的发生,还是令人心寒。
一路上,陈明辉就觉得朱三眼神不对,如果不是那个赶车的长工一路相送,在大别山腹地,也许他就可能丢下她们母子,甚至会要了她们性命。
那个朱三,凡文车也认识,没想到他竟然干出这种欺师灭祖的事情。
幸运的是,这时已到汉口这种大城市,人身安全没有问题。陈明辉将灰袋里的银洋,取出来5块,抱着小勇去坐船。
这时,她一个妇人,抱着个吃奶娃,看样子又有了身孕,反倒没人在意了。
母子两人先坐船到渝州,又从渝州坐船到洪江,在水上折腾了差不多一周,总算回到陈明辉老家。
这里,陈明辉有不少熟人。她在一所小学找了份教书工作,又将父母从乡下接进城。
她让父亲私下将那根小黄鱼换成现洋,在学校不远,买了一个青砖灰瓦的小院,一家人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
当年秋天,她就在这个小院生下了李时勇的弟弟小刚。
生完孩子不久,为了保护父母及自己母子,陈明辉在别人介绍下,嫁给了县里一位姓李的干部。
老李是南下干部,他老婆是农村妇女,生了一对儿女,来南方待了一年,水土不服,就带着孩子回了老家,两人因此离婚。
1953年秋天,两人正式结婚。由于双方都有一对子女,便相约不再要孩子。有了老李这杆保护伞,陈明辉一家算是躲过了一场接一场的政治运动。
1957年秋天反右,上上下下很紧张。老李几乎成天不归家,陈明辉也在学校忙得团团转。
小勇已经上3年级,成天待在学校,家里就剩下陈明辉父母带着6虚岁的小刚。
一天中午,陈明辉父亲喝高了,在东屋睡觉时吐了一地;她母亲忙着照顾老伴,清扫垃圾,没有在意小刚。
小刚平时不走远,就在院子附近玩,因此,姥姥也没在意。等她收拾完屋子,出门看看时,这才发现孩子不见了。
老太太赶紧询问邻居,正是睡午觉的时候,大人们都说没有看见。一个小女孩说,小刚跟着那对弹棉花的两口子,一起往江边走了。
老太太一听,大吃一惊,赶紧跑回家把老伴叫起来,又央求邻居,大伙一起往江边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