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美好生活
作者:以为自己是条龙的虫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9章 张亮的作死行为
二十天后,吐谷浑方向首先传回好消息。
侯君集、李道宗、李神通、张公瑾、郑仁泰,各自领军,一路往西,直接打到且末、高昌一带。
吐谷浑的东边,伏允的大儿子慕容顺在大唐军队刚刚抵达边境,他就率部投降,臣服大唐,任凭处置。
他从一开始就比较亲近大唐,如果不是当年伏允非要出兵入侵大唐,他绝对不会和大唐为敌。
如今大唐气势汹汹主动发兵过来,肯定是要报仇,吐谷浑估计很难保全了。
为了避免那些无辜的百姓们被战争牵连而遭遇杀身之祸,他放弃了抵抗。
侯君集和其他将领商议过后,决定接受他的投降。
并且还让慕容顺选出两万精锐,仍然由他带领,跟随唐军一起往西进攻。
他们在鄯善击败了达延芒结波组织的十万大军,击杀了这位在伏允死后就自立为王,称自己为吐谷浑可汗的伏允的二儿子。
达延芒结波的十万军队,或被杀或被俘,吐谷浑已经平定。
至于如何处理慕容顺,以及那些吐谷浑的军队和百姓,就不是侯君集他们的事儿了。
收到前线的战报,李世民和朝廷大臣们马上商讨,该怎么处理吐谷浑的事情。
最后李世民决定,慕容顺封大唐鄯善郡王,入长安定居。
吐谷浑并入大唐,成为大唐河西道。
有关内道、河南道、淮南道已经同意移民的百姓,即日起,由朝廷帮忙,开始往河西道移民。
本次移民共有四万多户,约二十多万人。
他们将分布在原来吐谷浑的各个城市和村落,和吐谷浑人混居,教导他们耕种,让他们早日顺利融入大唐。
并且李世民趁机会,把朝堂上一些人明升暗降,派往河西道,治理地方。
在河西道和且末、高昌一带边境,留下来改名为河西军的原吐谷浑慕容顺的两万精锐,以及两万大唐军队驻守在几个城池,守护边境。
剩下的大军,将带着俘虏的六七万达延芒结波的军队,返回长安。
那些俘虏,将会劳役五年,以作赎罪。
又过了五天,突厥前线也传回来好消息。
李靖、秦琼、李孝恭、刘宏基、段志玄他们各自率领大军,将北边草原挨个清扫了一遍。
突厥人组织的二十多万大军,被屠杀了近半,其他人全部投降被俘。
另外还有上百个大小部落,三十多万牧民,被驱赶着全部集中在灵州和丰州一带,等着朝廷处置。
颉利可汗和突利被活捉,已经在押解回京的路上。
自此,东突厥已经灭亡。
得到这份战报,李世民和众大臣大喜。
突厥和吐谷浑可不一样,这个可是盘踞北方的大患,实力势力一度比大隋和大唐还要强大,屡屡进犯中原,杀人放火,抢劫物资,劫掠人口。
北方边境的那些百姓,可是吃够了突厥的苦难。
如今,这个大患终于被铲除消灭了。
大唐北方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突然有突厥大军过来打草谷,对他们烧杀抢掠了,他们终于可以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
李世民吩咐各位大臣,把早就研究好的,也早就动员过的,关内道和河东道的那些同意移民过去的百姓们,开始做最后的登记。
突厥那边和吐谷浑不一样,这里很少有城池,这里的部落牧民都是住在帐篷里,随着时间逐草而生。
如今已经十一月,到了冬天了。
没有住的地方安置移民,天寒地冻的,总不能让百姓过去被冻死。
现在可不是移民过去的好时机,就先把人登记在册,等着过了年一开春,再把这些人移民到河套地区,还有丰州、朔州、云州北边。
到时候,朝廷会在这些地方建造几个城池,和一些村落定居点,保证移民过去有地方安置。
至于突厥人,那些战俘会挑选出来三万精锐编成一支军队,改名为安北军,让他们为大唐征战疆场。
剩下的战俘会劳役十年赎罪,十年后再放其自由,成为大唐的子民。
那些普通牧民,会把他们打散了,重新登记在册,分散开各个城池和村落定居点。
从大唐移民过去的人数,必须保证两倍于突厥牧民,这样可以保证大唐汉人百姓处于绝对的上风,方便同化、控制、镇压那些牧民。
大唐将会改变这些牧民的生活方式,改游牧为定居饲养,并且还要和汉人百姓开始学习耕种。
这些牧民不再到处跑到处流浪,也就失去了野性,减少事端。
他们将会和汉人百姓开始学习汉文化,学习礼仪礼节。
等着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自然就成了大唐的忠心子民。
这两个地方都完美的解决了,只剩下一个吐蕃了。
可是,又过了十天,吐蕃那边传回来的,却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尉迟敬德、程咬金、李绩三路大军,稳扎稳打,按照原定计划逐步适应了高原反应,才开始全力进攻,并且取得了节节胜利,如今已经攻占了吐蕃大部分地区。
第189章 张亮的作死行为
而张亮的那一路大军,却出现意外了。
张亮在长安的时候,说的好好的,会按照规定,避免大军出现高原反应。
按照当初孟南柯的提议,大军不可一下子就登那么高,不能急着直接就进入高原深处。
要放缓速度,逐步适应调整,让将士们适应了高原上的环境。
上到一定高度,大军就可以驻扎下来,训练两到三天,等将士们适应了这个高度的作战,然后再次登高。
速度能太快,等着登上高原顶部,扎好大营,再次适应训练两三天。
这是当初孟南柯再三强调的,李世民也认同了的。
而尉迟敬德、程咬金、李绩都认真的接受了孟南柯的提议,严格遵守了这些规定,果然大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等将士们登上高原,适应了环境,才开始进攻吐蕃,也取得了节节胜利。
可是没想到,张亮竟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到了吐蕃,就把这些话抛之脑后。张亮竟然命令军队,直接全速前进,全力攀登高原。
要获得灭吐蕃的最大的功劳,那就是攻下逻些,抓住吐蕃国王松赞干布,而不是杀多少军队,占领多大地盘。
要抢此功,就要第一个登上高原,然后马上直扑逻些,攻下城池。
所以他把孟南柯再三强调的那些话,全部抛在脑后,连李世民当初的告诫也不加理会。
他觉得孟南柯不过是夸大其词,陛下对他也太过宠信了。
如果我张亮不按照你说的话,却没有那什么高原反应,还攻下了逻些,抓住了吐蕃国王,到时候看你怎么说。
至于李世民的告诫,如果他真的没事,还获得大功,李世民肯定不会怪罪他的。
为了不被其他人抢走这个大功,所以他命令军队全速前进,必须尽快登上高原,直扑吐蕃都城。
当时孟南柯给他派出去的那一队亲卫,还有两个医学院学生和两个郎中组成的医疗队,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们再次强调了,这样的话,将士们很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
大军一旦出现高原反应,势必会失去战力,万一被吐蕃人突然袭击,就会出现意外。
可是张亮既然已经下了决心要争功抢功,哪里还管他们说什么。
只要他能打下吐蕃都城,抓获吐蕃国王,他就能取得这次征讨吐蕃的最大的功劳。
真的万一出现意外,大军有了高原反应,他也不相信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会让人失去战力,丧失反抗能力。
再说了,不是还有哨探吗,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他们再扎营守护,等待将士们适应就是。
他不信吐蕃人就那么巧合的,会趁着他们出现高原反应,就恰好过来突袭交战。
所以他不顾有人反对,下达了那样的命令。
带队的亲卫是许大壮,自从许家村的人成为孟南柯的的食邑,他就从府兵伍长,变成了孟南柯的亲卫。
而医疗队的两个学生,一个是许大壮的弟弟许三多,一个是何七斤的二儿子何英林。
他们劝说不动张亮,眼看着他一意孤行,不得已亲卫小队和医疗队聚在一起,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办。
“张总管如此意气用事,一意孤行,这是对大唐将士生死安危的极度不负责任。
一旦真出了什么情况,我们的将士们失去反抗能力,搞不好会有很多人伤亡的。”
一个亲卫看着大家,有些无奈的说道。
其他亲卫也都纷纷点头,如果出现意外再被吐蕃人突袭,将士们必然会有无数人伤亡。
可是他们也没办法,毕竟人家张亮才是行军总管,是这支军队的最高领导。
军令如山,人家下达了军令,下面的人刘必须执行。
不管命令是对是错,你都得先执行命令,有不满有意见,事后才能向上反应情况,而不是在战场上违抗军令。
大唐军队的禁令可是很吓人的,十七禁五十四斩,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军队里面虽然也有行军司马,他们作为皇帝的耳目,是皇帝的心腹,在军队里负责监督主将是不是有谋反动乱之心,并且还有查验军功,监管军队的钱粮物资等职权。
但是他们只能用眼去看,然后只能汇报给皇帝,等着皇帝处理解决。
他们是不能直接和主将主官发生冲突的,他们也需要遵守军令,即使是主将的军令有错误,也只能事后汇报给皇帝。
所以现在作为主将的张亮下了命令,这支军队的人就必须执行,没有人可以抗命。
好在孟南柯这些年拿出来不少的望远镜,张亮也确实派出去不少的探马,至少让他们稍微有点放心。
但是望远镜也不是神器,如果人家提前布置埋伏,收敛动作,也不是一定就能发现敌人的。
这时候,有张亮的亲兵过来,传达总管命令,让他们马上跟上大军。
这就是张亮的小心思了。
这几年他没少听说孟南柯的亲卫的事迹,侯君集也和他说过凉州城发生的事情。
虽然他没有亲身经历过,并不是百分百相信这些人真的那么神奇,还是有所怀疑。
但是既然很多人都这么说了,那么这些人肯定有些不凡之处。
所以他还是打算把这些人安抚一下,让他们跟在自己附近。
万一真的出现意外,有这些人在附近,岂不是多一个保命的机会吗。
许大壮起身,扫视着这些亲卫和医疗队的两个学生还有两个郎中。
“既然这样,那我们出发吧。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记得及时服用家主给我们准备的药物。
还有,一定要守护好运送补给的马车。”
“是。”
其他人应声,各自上马,围着马车不远,跟随大军往高原上走。
三天后,他们已经来到了海拔高度在两千多米的地方,已经有人开始出现不适感。
可是张亮并没有重视,他只是以为是由于强行军,有些将士身体不太好,有些疲累了。
因为他和身边的人并没有出现异常,所以他不认为是什么高原反应。
第四天,到了两千五六百米左右的高度。
第五天,大军来到三千米以上的地方。
很多士兵们都有些状况了,头晕眼花,恶心难受。
就连几个张亮的亲兵也有些头晕头疼,可是他们畏惧张亮,不敢说话。
而那些底层士兵,又根本接触不到张亮,不能把这些异常汇报给他。
而张亮本身吃住的比较好,身体体质好,他并没有事,因此完全没有发现这些情况。
就连几个副将偏将,还有行军司马等其他官员,可能吃的好,身体好,也没有出现难受的情况。
虽然他们也听到有人开始出现不适,可是他们也不敢去打扰张亮。
他们是跟着张亮多年的人,明白他的意思就是为了抢时间去吐蕃抢功,这时候怎么敢去触霉头。
张亮可不是一个大度的人。
许大壮他们发现了不对劲,可是当他们要去见张亮的时候,却被人拦住了。
“抱歉,总管有令,他要研究一下针对吐蕃的战术,不见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