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开局天机阁,盘点剑神榜
作者:剑寻萧欢 | 分类:武侠 | 字数:3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7章
林白对于石之轩这一生的波澜,也是感同身受。
只是可惜了碧秀心,人间绝色,初入江湖,便是被打破了认知。
再加上石之轩本身的优秀。
可是想到两人的结局,不由得叹息一声,接着道:“如果石之轩换一个身份,或许石之轩与碧秀心他们将是千古称羡的神仙眷侣。
然而自古正邪不两立。
门第间的差异哪怕到今天都还是影响着男女之间的重要因素。
又何况在那几百年前的时代,又何况,他们两个人的身份是如此的特殊。”
“另外,生活也断然不可能是完全的风花雪月,石之轩与碧秀心的二人世界中也容不下另一个仆人。
于是如何应对琐细而具体的日常生活,恐怕对于一向自在惯了的邪王与碧秀心,恐怕也是一大考验。
我们实在是难以判断,邪王与碧秀心要如何决定谁来做饭,谁来做饭洗碗,谁来洗衣服,谁来......!”
“当然,如果让石之轩继续与碧秀心过着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而花间一派的讲究情趣的生活方式终将占据石之轩的全部身心。
这一段生活使得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石之轩都难以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回补天阁的道路上来。
但无奈的是,他们的阻难却远远不仅此而已。”
“石之轩与碧秀心的这场婚姻不但慈航静斋不可能同意,魔门对此恐怕多半也抱着疑虑的态度,这一点从安隆日后的表现也可以看得出来。
祝玉妍出于骄傲,或许对此不置一辞,但那位历来崇拜石之轩的安隆,恐怕对此是曾死谏过的。
阴谋论、陷害论,恐怕是魔门对此流行的说法。
石之轩对之想来只是将其晾在一边,但他如此敏感的人,潜意识里难免会对自己与碧秀心间的身份认同产生疑虑与裂痕。”
“而代表碧秀心娘家的佛道二门,对于这件事更是难以容忍。”
林白的话音刚落,引起了无数人的争议。
有人觉得正邪不两立,怎么可以联合起来?
而坐在最前面的师妃暄,原本以为只是自己慈航静斋的前辈做的一件“舍身饲魔”的伟大事业。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这也让师妃暄更加想知道后面的发展。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路,石之轩是坚韧的,不倒的,否则他也不会走到邪王这个高度。
这个时候,石之轩仍然是珍爱着碧秀心的,他甚至还跟碧秀心留下了爱情的结晶,石之轩对这次结合很珍惜,因为经过了祝玉枝事件后。
石之轩也懂得了女人需要呵护。”
“如果没有外逆横来,或许一切就会这么平静下去。
然而此时,却又发生了一件令石之轩自尊心大受伤害的事情,那就是慈航静斋的金牌打手宁道奇再次打上了门来,并且借着石之轩心绪烦乱的时候,胜了石之轩一招。
一个长久以来被娘家人看不起的姑爷,被娘家人打上了门来,而他居然还棋差一着被娘家人给打了。
此情此景,对一向眼高于顶的石之轩而言,实在是不知情何以堪。
他不得不离去。
这也加剧了悲剧。”
“而如今离去的邪王与往昔不同,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家。
是以邪王此去,宁道奇或者说慈航静斋不加追击,绝对不是找不到邪王所在,恐怕多半还是抱有顾及碧秀心面子的意思。
而这一点,只会让邪王更难受。以邪王的高傲,他绝不容许自己托庇于女人之下,哪怕她是自己的妻子。于是他只好又一次选择了离开。”
“如果认为邪王的离去,只是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想去填补什么心法上的破绽,未免把邪王忒也小看,更实在难以解释邪王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为何修为上毫无寸进,反是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西域上面。
“邪王也是人,当我们把他还原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我们很可以明白这样一个被娘家人羞辱过的骄傲男人,此时心里所急需的事情,恐怕就是向自己最爱的妻子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可能在他妻子的心里他永远是最好的。
但向妻子,向娘家,向整个天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样是一个丈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这将是妻子最大的幸福与骄傲。
所以石之轩走了,他的骄傲同样使他没向碧秀心做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把自己最高的成就留了下来,那就是集佛魔两家大成的“不死印法”。”
“在《慈航静斋》的记录中提及此段经历的人,居然大都众口一声地称石之轩此举意在害死碧秀心,我实在不知道是怎样心肠的人,才能想出这种诛心之论。
以这样的心态来揣测一个丈夫给自己的妻子留下的最后礼物,实可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碧秀心是与石之轩同样骄傲的人。是以《慈航静斋》中提起碧秀心看《不死印卷》而自缩短寿元时,说的是碧秀心竭精竭力也想不出“破解之法”。
第137章
“然而你们不知道的是那种通过对心上人武功的研习而获得如同与心上人携手相伴的快乐,未曾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
“石之轩走出幽林小谷的时候,应当是隋炀帝刚刚即位的时候,经文帝数十年积累,此时的大隋国富民强,一片升平盛世的气象。
但石之轩却凭借自己超人的洞察力清楚地看出这个表面上一片繁华的国度所面临的最重大威胁所在,于是他借用了可能同为魔教某个流派的“裴矩”这个身份,接受隋炀帝的任命,一头扎进了西域。”
“西域与中原王朝间的关系,取决于深刻的地缘政治的原因。
有人曾指出,北方的大致轮廓与学界所称的“15英寸等雨线”颇相吻合,这并不是一个巧合。
15英寸等雨线一直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水岭,一年的降雨量要是小于15英寸就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是以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无法发展出有效的农耕文明。
游牧只能是靠天吃饭,于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长时间的灾难与迁徙中不断建立起一个个强大的草原帝国向南方进行掠夺与征服。
所以在当时,草原帝国与中原帝国间的斗争,是有着其不得不尔的深刻原因,将突厥对大隋的攻伐说成是憎恨裴矩的挑唆,实可谓是倒因为果。
突厥人原本只是柔然治下的一个奴隶部落,但自西魏文帝大统年间时,突厥与西魏开始结盟往来,从此后走上了争夺草原霸权之路。
在此后数十年间,突厥人横扫草原,灭国无数,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强大的超级草原帝国。
突厥的强盛给中原王朝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尤其是时还处于南北分裂中的中原大地,以致于当时的中原王朝不得不争相向突厥人纳贡示好,以免腹背受敌。
隋的前身北周亦饱受突厥欺凌,北周武帝甚至不惜迎娶突厥木杆大汗之女为后,而让他自己的原配窦氏退居侧室,其卑躬屈膝的程度一致于斯。
另一方面,中原王朝的退让更加剧了突厥人的气焰,以致于到了佗钵可汗的时代,其竟公然宣称:“我在南方的两个儿子那么孝顺,根本不用担心没钱花。”
此时突厥人自认为其对于中原已经是类似于太上皇般地存在了。
但中原王朝的隐忍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在北周灭北齐,隋代北周之后,隋文帝自认拥有了一个稳固的北方,而且大隋国力日盛,是以随即切断了对突厥的财物供应。
突厥为之震怒,当下全力南侵,全面突破长城防线,隋军尽起精锐相抗,却仍被杀得节节败退。
突厥人纵横千里,所向无敌,直至隋将达奚长儒率两千隋军与十万突厥军在周桀拼死一战。是战隋军将士昼夜拼斗,血战三日,士兵手中武器全部损耗殆尽。
隋军士卒赤手空拳依然毫不放弃,没有武器便用拳殴击,军士手皆见骨,突厥人死伤万余。
而此时血战到底的隋军两千将士几乎死伤殆尽,达奚长儒自己身被五创,两处伤口甚至被刺穿,身负重伤。隋军将士可以说是以自己的生命与鲜血硬生生将突厥人吓退,这也显示了突厥的可怕实力。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石之轩在西域的经略。
他在原本一片空白的基础上,不带一兵一卒,仅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短短数年间,在西域初步建立起了隋朝的霸主地位,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炀帝祭祀恒岳时,西域十余国“咸来助祭”。
随后隋国在伊吾建城并分兵驻守的举动,由于裴矩的存在,西域各族不但毫无反对,反而深表认同。
而石之轩发挥其花间传人绘画上的天赋而写成的图文并茂的《西域图志》,遍及西域四十四国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更是成为隋唐两代经略西域的必备参考书。
此外,石之轩在历史中里最为人诟病的唆使突厥分立的措施,实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讲,诚可谓是泽及后世,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后,内战连连,却又各自奈何不了对方。
于是隋国在此时可谓左右逢源,东突厥的启民可汗甚至不得不采取表面臣服于隋的政策,昔日的老子成了儿子,虽然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但确实已兆示着大隋颇有翻身做主人的气象。
而且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石之轩达成这一目标虽然倚仗了大隋蒸蒸日上的国势的强大威慑力,但却不曾因此在西域动过半分刀枪。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持着石之轩在坚持着使用最和平的手段来解决这个最血腥的问题,但我想,或许,是他心里午夜梦回时的一个倩影。”
“我很可以理解赤手空拳便将西域搅得天翻地覆的石之轩,为什么会在《西域图志》中自信满满地以“浑、厥可灭”来做结尾。
当日的大隋军容鼎盛,国富民丰,在有了他在西域打下的良好基础,并有了《西域图志》这种对敌人形势的清楚评估文件之后,他的这种信心,并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当然,在平抚西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如邢漠飞之辈的怨恨与血泪,但国家民族的利益,从来不能仅以正义和非正义来加以考量,否则宁道奇约战宋缺,就实实在在是无耻之尤了。
在西域的局势告一段落之后,石之轩的目光又投向了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高丽。”
“说起隋炀帝征高丽,历代上所给的评价基本上都是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甚至因此而差点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并在极大程度上左右了后世的研究者。然而当我们跳出国内政治的框架,从国际政治的高度来考量隋炀帝的远征高丽,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隋唐之际的君主,为什么会前仆后续地将征高丽作为必须达成的目标之一。
《隋书·高丽传》说,高丽王得知隋平陈后大惧,立即"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可见隋的统一对于当时东亚政治格局影响之大。
南北分治时,分立王朝均无力北向,而当中原大地一统于隋,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整个东亚的政治格局开始由势力均衡的多极分立向以隋为中心的单极化国际关系转变。
实则高丽在辽东的经略,却严重挑战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单极国际体系。高丽自魏晋以来,趁中国内乱之际向西北扩张,在经过了与曹魏及鲜卑慕容氏的几次生死搏斗,牢牢占据了辽河流域。
辽河流域位居中原王朝与突厥势力的交界点,对中原王朝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只要控制了辽河流域,也便可以控制东胡各族及国家,如此便可斩断势力已达此地的突厥人之左膀右臂,进而构成夹击突厥的有利形势。
然而高丽占据了辽河流域之后,不但由此获得了肥沃农田,从而经济实力大涨。
更以辽河流域为基地,开始将东胡各族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了手里,形成了突厥与中原王朝两大势力间一个微妙的“关键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