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反派男配逆袭记
作者:桃子牛奶 | 分类:现言 | 字数:38.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章 年代文小人物12
“文泽哥,你说就一个月的时间,我靠自学能考上大学吗?”欢喜之余程珍又有些担忧。
“怕什么,你的成绩本来就好,而且之前你不就学过我的高一课本了嘛,高中的知识对你来说不算太难”
“再说了,现在突然恢复高考,好多人连课本都没有,谈什么复习?考生的整体水平摆在这,考试题目肯定简单。难的题目大家都一样、都解不出来”
“实在不行,第一年考不上就再来第二年,我相信你肯定能考上”
原剧情里,程珍确实是第二届高考才考上首都财经大学的。
“哎,那我毕竟没上过高中,是肯定比不上高中生的。再说了哪能一直考一直考啊,我前阵子考了县城化工厂的临时工,过完年就要去厂里报到了”程珍苦笑:“化工厂的工作也算难得了,要是今年考不上,那我就去化工厂上班。”
“今年一定会考上的”苏文泽坚定道:“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先把这几套题目做着,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问我”
苏文泽又跟程珍说了一番高考注意事项、考试重点内容并对程珍狠狠鼓励了一番。最后两人立下约定要一起考上首都的大学,去看看祖国的心脏。
苏文泽从程珍家走的时候,带了一封程珍写给“周编辑”的信,还被程父塞了点晒干的玉米棒子。
苏文泽家种的是油菜和水稻,而程家在高地里种了一亩三分的玉米,所以程父硬拉着苏文泽让他带点玉米回家尝尝。
苏文泽到家后,并没有打算寄走程珍的信而是直接把它拆开。毕竟,真正的资助人并不是周编辑而是他自己。
“敬爱的周老师,
展信佳。
我是程珍。
首先我要跟您汇报一下我的近况,前些日子我报考了我们县城的化工厂这次化工厂......其次我想告诉您,虽然放弃了高中的学业,但我还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我还报考这一届的高考!这还多亏了文泽哥,是他给我带来了这个好消息并且一直在帮助我的学习,让我有机会、有勇气......当然,我也得感谢您,是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资助我让我完成了学业......
最近天气转凉,还望您注意保暖。祝福您和家人身体康健、事事如意。
程珍
1977年10月24日”
少女的字如其人,正倚交错、骨骼清秀,带着几分活泼灵动,令人赏心悦目。
苏文泽的嘴角不自觉扬起,他把信纸叠好,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小铁盒,郑重的把信封放了进去。
铁盒里还静静的躺着十几封类似的信件。小小的铁盒子、不大的空间里,仿佛流转着脉脉温情......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程珍和苏文泽一起看书、做题、看书、做题。当然,主要是苏文泽看杂书、程珍做模拟题。
苏文泽是完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自信的,再不济他还有C034能给他作弊,京北大学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对他来说倒是轻而易举。
1977年11月28日,关闭了11年的高考考场,重新敞开大门,万千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考生涌进考场。在考点门口,苏文泽还看见这样一条横幅:祖国,请您挑选吧!
一时间苏文泽也是感慨万千,涌现出无限豪情和热血。
他好像真的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为了真真正正的“苏文泽”!
苏文泽和程珍都是考的文科,考试第一天是上午思想政治下午数学,第二天是上午语文下午史地。
在苏文泽看来,题目都很简单,甚至有些完全就是送分题。
比如数学,第一道大题居然是一元二次方程,几乎是后世小学生都会的题目。整张试卷,也就最后一道大题涉及到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稍稍会有些难度。
两天时间眨眼过去,考试期间,程桂兰在县城特地给儿子在考场附近租了个两进的小院儿,租了一周。在苏文泽的暗示下,程桂兰还邀请程珍也过来一起住下。毕竟从村里走到县城考场要两个小时,实在是太远了。
程家对苏家的感激自是不用多说。
就是程桂兰经过此事之后,不知怎么的起了让程珍当儿媳妇的心思。她也没对苏文泽说,只是后来动不动家里有啥好吃的就让苏文泽给程珍家送过去。
考完试之后苏文泽和程珍对了下答案、给她估了个分。满分400、估分290,据C034的分析,这一届高考本科线大约在230-240之间。
程珍的成绩是肯定可以考上一个还不错的本科大学了,只是报考首都财经似乎有些悬。毕竟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实在是有些短,首都的学校分数又比一般的学校录取分数线要高。
最后,还是C034经过数据分析得出首都财经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大约是280左右,苏文泽这才下定决心让程珍填报了首都财经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当然,是勾选了服从调剂的选项的。
至于苏文泽嘛,他估分是380-390之间。一志愿报的是京北大学的汉语言,二志愿是人民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三志愿直接没填。
他可是励志要去文化馆上班的人!
当然要学文学专业啦。
这几年,他又陆续创作了大量短文和《人间夜话》、《山海经杂记》、《深海故事》、《山川随笔》等一众长篇小说。
他在去年还去沪市参加了一场全国文化交流会,认识了不少有名的作家学者。
其中首都文化馆的副馆长对他十分欣赏。让他高中毕业之后就可以去首都文化馆报道,有编制、给京都户口、安排职工宿舍并承诺五年内分房,薪水稿费也比现在要高出一大截。
然而这下高考恢复,苏文泽肯定不会顶着个高中学历就去首都文化馆的。自然是要参加高考、有一个好学历好文凭,然后再去文化馆躺平养老嘛。
至于为什么不去熟悉的沪市文化馆而去京都文化馆呢。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京都是首都、京都的大学更好、文化馆的待遇也更好;另一方面,去京都也算是原主隐含的一个小执念。前世看着心爱的人北上求学成家,而他却一辈子被困在这个落后的小乡村,有机会的话,他其实也非常想去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