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那掌管山海的神使女友

作者:戚南九 | 分类:现言 | 字数:38.2万

第167章 收粮妙计

书名:我那掌管山海的神使女友 作者:戚南九 字数:2067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1:15

“徐士官是希望我出面劝说他们以低价卖出粮食,还是希望我劝说他们直接交出多余粮食?”银爻问道。

徐士官面色一滞,他先前与郑昌商量的便是希望李四小姐出面让乞丐流民们交出积存的粮食,否则长此以往,仗打完了,凉州粮仓空了,乞丐流民反倒掌控了米市。

徐士官知道有些强人所难,但是这些天他们派了官差前去劝说寻找,这些流民乞丐泼皮耍赖令他们皆是无功而返,只能找上办义诊的李四小姐。

“这个......”郑昌露出不好意思的笑脸,徐士官不好意思开口便只能由他当这个恶人了,“若他们愿意直接交出自然是最好,若是不愿意,官府也能出米市现今价格的一半收购回来。”

“是啊,李四小姐您看,他们若是高价卖给老百姓,现在战乱,粮仓也在放粮,也不一定真能卖出去,倒不如回收给官府。”徐士官搭腔道。

银爻听了这话后仔细思索,徐士官和郑昌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若是以现在的方式持续放粮,最后粮食全都会囤积在乞丐流民等人的手上,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卖米的个户,到时候官府再想从那买回来更是难上加难,米价也会跟着乱。

“直接让他们交出粮食换谁都不可能答应。”站在郑昌身边的一个官员斗胆说道。银爻闻言看了那位官员一眼,此人是从长安跟随出发的,路途上打过几次照面,因此她有些印象。

“再者,若是官府以米市一半的价格购入,难保其他百姓不会跟着一起卖,并且他们很有可能会极力抬高米价,到时候即使是米市价格的一半也跟原价相差不大;况且,战乱时期,粮食比金子贵。”那位官员躬身继续说道,对他而言,保障凉州城内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银爻点头同意,仔细思考解决对策,略微沉吟后说道:“不如这样,我支个棚子在城门口施粥,这样可以解决乞丐、流民无处生火做饭的问题。当然,粥不能白喝,就以粮食作为货币交换。”

她的声音在官府衙堂中回响,掷地有声:“如今凉州城内菜、肉短缺,米面是百姓吃的主要食材。徐士官定下一个成年人每日可领一升米,十岁以下的孩童减半,一升米有十合,来施粥棚领粥的人,一顿交三合米,同样孩童减半。”

“这个方法甚好,成年人每日一升米本就有所盈余,现在这个缴纳粮食的方式,实际上便是用百姓手里的粮食施粥,粮仓压力减少了,既解决了收不回余粮的问题,还替百姓省下柴火钱。”郑昌连连称妙,就连上首的徐士官也是露出笑意。

之前说话的那位官员点头赞赏,补充道:“下官认为李四小姐此法甚好,不过以现下的情况而言,三合米对一个成年人,尤其是正值壮年、青年的人来说略微有些少,长此以往百姓家中存粮也会越来越多。下官之见,不如双管齐下,李四小姐先施粥一个月,然后官府以米市半价收购余粮。”

这会郑昌面上的喜色更加明显,眉间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没错没错!李四小姐施粥一个月后,就算有人屯粮高价卖出也没有人会愿意买,如此一来粮价也控制住了!妙啊!妙啊!”

“好,好,好!”徐士官连连道了三声好,随后立刻对一旁候着的衙役下令,“便按照李四小姐和卢士官所说的办,尽快将施粥棚支起来,再拟好告示贴出去,明日便开始施粥。”

“等等!”银爻喊住那人,“棚子便支在城门口吧,那边更靠近沙漠,聚集的难民更多些,也不会影响到义诊的棚子。”

对于城中的乞丐流民来说,只需要让其中一个人知道,到时候内部一传便全知道了,他们之间互通信息的速度比官府四处张贴告示要快得多。

此事解决后,一众官员各自散去解决手中留下的事务,他们刚到凉州城没多久,还有许多事需要对接理清。

银爻也往府衙外走去,今日她在城中的乞丐聚集地确认是否有未曾领粮、就诊的人,顺便看看这些乞丐流民的居住环境,但她才到半道上就被官府的人喊走了。

她刚刚走出门,身后便听到徐士官喊她的声音:“李四小姐!李四小姐!您等等我!”

徐士官身材不算高大,还有些微胖,此时下了官堂跑起来脸上的肉微微抖动,倒显得有些可爱。他喘着气在银爻面前停下,拱手说道:“李四小姐,这次多亏您了,明日施粥还得您多费费心。”

“徐士官客气了,我本就是来帮忙稳住百姓的,都是我应该做的。”银爻回了一礼,面上得体微笑。

“李四小姐一心为民,实乃凉州城百姓之福!”徐士官又问道,“李四小姐准备去哪?”

“我昨日听说城东有一处乞丐、流民聚集之所,想去那看看。”

“那不是很巧嘛!本官也要去城东与官员接洽,不如同行?”

“自然可以。”

两人并没有坐马车,而是一同走路前往,徐士官虽说人看着有些憨厚,但是办起事来尽心尽力、毫不含糊。

“对了,徐士官,今日在衙堂中说话的那位士官是何人?为何先前未曾听说过?”银爻问道。

徐士官想了想:“士官?噢——您说卢世镜吧?”

“卢世镜?难不成是范阳卢氏?”

“没错,卢世镜的确出身范阳卢氏,不过他素来喜爱研究史学,在朝中担任史官一职,您或许是听错了,是卢史官,是范阳卢氏的年轻一辈。”

“原来如此。范阳卢氏家中不是文官更多?他背靠范阳卢氏,家中愿意让一个刚出世家的史官来边境随军?”

徐士官闻言,轻声说道:“我听说他家中是有些微词,有些同在朝中为官的长兄皆是劝过他,只不过卢世镜本人实在坚持,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