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上班?我这个富二代是假的吧
作者:乐因林 | 分类:现言 | 字数:37.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3章 做点什么
一步步扬言要让学弟“社会性死亡”。
在一切都仍未知的时候,这个学弟已经被牢牢钉在了耻辱柱上。
学姐赚到了同情,学弟被全校谩骂:微信群、论坛里,“咸猪手”“色狼”的罪名被越传越远。
甚至有人人肉出了他的个人信息和照片。
校园是传播流言最快的地方。
很难想象,这个初入大学的18岁男孩,是带着怎样的屈辱度过了那几天。
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完全没有办法为自己辩解:对方是前辈,还是个女生,把骚扰一事说得那么言之凿凿,谁会听他的辩解?
事情反转:好在几天后,监控视频出来了。
画面上,能清晰地看到擦过学姐臀部的绝不是手,只是一个黑色的物体。
学弟终于求得了清白,可另一边,学姐的反应却匪夷所思。
对受害人没有任何愧疚:她让辅导员替自己转达歉意,并说:
“我们互相道歉即可。”
“即使是误会,像这样查证澄清也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及其双标:口口声声诬陷对方的是她,却要男生也向自己道歉。
要让别人“社死”的是她,却理直气壮地说这种方式应当被理解。
自私的人只想到自己,而不会去想给别人造成了什么伤害:试想,如果事发当时没有监控,这个学弟会跌入怎样的境地?
若无法澄清,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百口莫辩,受尽冷眼,接下来的几年都要在孤立中低着头做人。
还是崩溃,退学,甚至如被诋毁的小吴一样陷入抑郁?
结论:每个人嘴里都有一把刀。
自私、暴怒、冷漠......当这些恶意迸发,便一字字、一句句泼向那些无辜的人。
伤害了别人,却转身抽离:只为搏到一点眼球,疯狂在别人的伤心处叫嚣、狂欢。
这是最叫人胆寒的“杀手”:
ta置你于死地,却能不留痕迹地抽身而出。
4
被伤害的印记永远无法抹掉:他们的遭遇,也许我们很快就会忘记。
但这样被毁掉的人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而这种作恶的人,到处都是:我们身边,从来不缺这样的恶。
有些人上下嘴皮一碰,满足了自己的口舌之欲,从没想过别人身上被划开了多大的口子。
引入权威佐证:《人类实验室》曾做过一个测试,邀请了20位匿名观众来评价3名嘉宾。
结果不堪入目。
人都根据自己的臆想去猜测别人,而不愿意去真正了解:看到满身纹身的纹身师,张口便骂“没文化”“很社会”,并进一步揣测他一定是“瘾君子”“暴力狂”。
看到爱好cosplay的小学教师,马上意淫她“潜规则”“和摄影师睡过”“不便宜”。
长得好看的护士小姐姐呢?一定是“交际花”“夜场女王”“拜金的整容女”。
人性的恶,无法估量:虽知是场实验,但所有的侮辱,字字扎在他们的心口,三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面对素昧平生的过客,人竟可以生出莫名的敌意,极尽诋毁侮辱。
对陌生人心存恶意,对伤害到自己利益的更不会留情:倘若是侵犯到自己利益的人呢?
更是要用最恶毒的语言,刀刀毙命。
对不曾验证的事情随意诋毁:曾见过一个男房东在豆瓣上发的帖子。
“最近心情复杂,民宿租给了一个小姐,后来被我发现了。”
如何发现租客是这种身份的?
答,因为上个月电费只有50块。
一定是经常出去不在家睡,才用电量这么少。
以最阴暗的心理揣度他人:凭这个缘故,就能笃定女孩不检点,恨不得号召全天下一起唾弃她?
只能说,心存牛粪者,看人都如牛粪。
结尾升华:这是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但绝不能是任由谣言杀人的时代。
我们总该为此做点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这篇文章,除了鞭笞躲在阴暗之处叫嚣的垃圾人,也用于警醒你我:
1、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怀有主观上的恶意。
善恶都是在一念之间的。
言论自由不是恶语伤人,将它变成杀人的刀子。
获得快乐、发泄情绪的方式千千万,千万不要选择作恶。
一个人只有温暖纯良了,才有资格谈论爱与自由。
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2、如果你成为谣言无辜的受害者,别害怕,请勇敢说出来。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小吴、清华学弟那样,有勇气力证自己的清白。
太多被伤害的人,就这样无助地破碎了下去。
还记得那个被诬告在泳池打骂男孩而自杀的女医生吗?
你的退让,不过正中那些蛆虫的心意。
退避从来不会让作恶之人收敛。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当头棒喝。
公开真实情况,揭穿造谣者的嘴脸,以牙还牙;
或者搜集好证据,求助法律途径。
你有很多方式守卫自己。
拍拍身上的灰吧,你坦荡活在光明里,才可能逼退黑暗。
(故事开始,母亲年纪大了)前段时间,母亲要去医院复查。
(故事,因为没有陪着,所以发生了后来的事)本来之前说好了我带她去的,她可能怕影响我工作,就不声不响自己去了医院。
(故事,母亲没有倚老卖老,很遵守秩序)湘雅医院还是那么多人,人山人海,母亲排了很久的队,可是轮到她的时候,突然才知道要什么健康码,不然无法进去。
(故事,老人的遭遇让人难过)她像个无助的孩子,站在一旁手足无措,最后只好又打电话给我。
(故事)于是我放下工作马上跑到医院。
(评论,引起共鸣)她还好,有一个在长沙本地的儿子,有什么事情打电话给我就行,可是还有一些外地来的老人,他们来看病可谓是困难重重。
(故事,同样是年纪大的老人)记得我去接母亲的时候,还有一对老年夫妇同样被拦在了外面,他们老两口头发都白了,其中老大爷还拄着一根拐杖。
(故事,老人没接触过过的新事物)外面入口的台子放着一个喇叭,重复播放着需要健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