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上班?我这个富二代是假的吧
作者:乐因林 | 分类:现言 | 字数:37.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9章 丧的不行
闺蜜在微信上一张张给我发截图,语音里声音都在颤抖:他凭什么这么对我。
是啊,这种伤人更伤己的吵架方式,凭什么,为什么呢?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破窗效应,是说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我扔你一个纸团,你就必须扔回来两个,可怕的从来不是矛盾吵架,而是非要在冲突中争个高低输赢。
任何关系都需要在不断纠正中磨合,更何况原本两个互不相识的人要建立亲密关系。
而磨合的最终目的是顾及对方的情绪和需求,为对方变成余生那个值得相守吵闹的人。
与对方不死不休,绞尽脑汁揪着对方小辫子不放,让婚姻变成了压制对方的战场,这样的日子,何必呢?
毕竟两性关系里,心里有你,才会在你情绪失控时想办法安抚,心里没你,那就比比谁更狠更厉害。
日子还长,不要把自己困在走不脱的心绪里。
贴吧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Ta很包容,你的任何思想都能在这里得到共鸣,Ta又很犀利,贴吧老哥一言不合就能怼到你怀疑人生。
只要你的想法够新奇,思维够开阔,语言够独特,贴吧任你自在翱翔。
比如下面这位大师:
这随意淡漠的口吻,看淡生死的气质,字里行间不经意透露的优雅从容,贴吧老哥看了都直呼高手。
当然,这种在我们父辈眼里混吃等死,不求上进的行为,如今戴上了一个很有逼格的冠:丧。
深夜的红酒杯,凝视窗外大雨时的一滴泪,还有那句着名的:对不起,我不想努力了,统统都可以称之为丧文化。
不丧一下,都感觉要和这个时代脱节了。
01 今天,你丧了吗
起初是一张多年前的老照片在网上大肆流传:
糟糕的姿态,疲惫无神的双眼,生无可恋的面部表情,让人最直观通过一个动作就体会到了废物的定义。
自此葛优瘫一炮而红。
无数人纷纷列举自己下班后、放学后、回家后的“葛优瘫”,极力推崇这种可以放空自己,无所顾忌的姿态,附和者甚众。
这种有悖于主流所宣扬的拼搏、上进、积极的精神状态,恰好契合了很多挣扎于996、007,却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年轻人的现状。
高节奏、高压力下的快生活,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负面情绪的堆积,然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这种情绪通过网络迅速找到了同伴:
“科比见过早晨四五点的太阳算什么,我还见过三四点的月亮”
“银行提醒我定时更换密码,我这三位数的存款让它操心了”
“人还是需要努力的,不努力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什么事都做不好,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加班加成狗,原来逃避一下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于是丧一下有何不可。
丧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经历过泡沫经济后的大萧条时代,导致当时很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结不了婚,养不了家,对未来的怀疑和自我厌弃不断累积。
这种情况下负情绪迅速蔓延:
“没错,我就是个废物”
“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对不起,但是我想死”
可以说丧文化正是社会发展到某种特定时代下的必然形态,我丧我自己的,我是丧人,我为自己代言。
受够了鸡汤鸡血的人们,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沮丧、失意、疲惫、无能为力,迅速得到认同,有了一个可以诉说的地方。
没有什么为什么,我就是累了,倦了,不想了。
但一种情绪能放大到全民皆欢的程度,并不是靠自发的为爱发电就能做到,丧文化所网罗的一大批受众群体让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个体量巨大的商业盘。
一场刻意为之的丧营销拉开序幕,你的丧言丧语,变成了别人手中的赚钱利器。
02 你的丧,其实不是你的
2017年五一小长假前夕,上海普陀区近铁城市广场新开的一家奶茶店人头攒动。
店名和黑白两色的装修风格奠定了奶茶店丧里丧气的基调,再一看饮品名,不干完十桶毒鸡汤是一定发挥不了这么好的。
就说这样的文案扎不扎心,刺不刺激,干完这杯还想续下一杯。
而其实,这只是网易联手饿了么搞得一个为期四天的快闪店,而开店赚钱也并不是目的(虽说确实赚了),后续引发的一系列社会舆论效应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微博连续多天热搜,网易股价上涨,联手发布“丧文化”报告,还会有后续“丧文化”专题。
从结果来看,吃瓜群众很满意,网易、饿了么也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只有一位微博名叫做“养乐多男孩洸洸”的用户。
丧茶这个创意是他灵感突发的一个愚人节玩笑,但因为他既没有对内容进行法律注册,微博上发布的内容也不能算完整的知识产权,所以,这波成功的营销,跟他毫无关系。
我们这个时代有两大突出特质:孤独和焦虑,UC大数据曾经对一段时间用户常用搜索关键词进行抓取统计:
浏览器给出的答案有没有震撼到灵魂不好说,但见缝插针的丧营销却在时时刻刻扎你的心。
网易云变身网抑云,多少人听歌都没有太多情绪,却被点赞最高的那条热评刺激的潸然泪下,年少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短视频里充斥着各种自黑、自嘲、不如意,抖人们自己可能舍不得买超过20块的盒饭,却能给出成百上千的打赏,自己过得糟心无比,却能为别人的故事哭的不能自已。
这种因为情感共鸣产生的用户黏性让商家也看到了商机,于是江小白“讲故事”,良品铺子“反鸡汤”,酸奶都自称“没希望”。
(我曾经就因为淘宝卖家送的小卡片慰藉了当时失业的自己,破天荒第一次主动给了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