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皇子:到了封地就不苟了
作者:躺赢专家 | 分类:历史 | 字数:6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4章 田地收归官府
又有官员问了。
“王爷,这册子上说,百姓不满意就对当地所有官员一查到底,难免会伤及无辜吧!应当就事论事,只调查直接负责的官员才合理啊!”
赵贞煦眯了眯眼,他能不知道?直接负责的大多数都是替罪羊。
反问道:“你觉得本王蠢吗?”
“没有没有,臣可不敢有这个意思。”问话的官员缩了缩脖子。
“呵!不敢?”赵贞煦一掌拍桌,有些怒了。
“本王就问你,哪笔赃款是一个官员能独自吞下去的;他的上司不默认、下属不配合,这个事情能办成吗?怕是连账本都没办法平吧!”
“还有,每个地方的不同衙门之间若不互相打掩护,贪赃枉法之事怕是也做不了吧!”
赵贞煦手指弯曲,用力敲了敲桌案,“别以为本王没当过官就不懂,实话跟你们讲,官场的潜规则有多脏,本王清楚的很。”
后世的百姓对这些都麻木了,哪个不知道官官相护无官不贪的道理?
还羡慕嫉妒地很呢,连丈母娘都最喜欢公务员。
接着又总结道:“一个地方的百姓不满意,那这个地方的所有衙门所有官员都脱不了干系,必须要全面彻查。”
“如此,也能让当地不同衙门的官员同心协力治理一方,也会相护督促把事情做的让百姓满意,毕竟对方没做好就会连累自己被彻查。”
这时,一个清廉的官员忍不住站出来,正义凛然地说道:
“王爷,不管怎么说,官员贪污受贿都是不对的,故而此项改革万不能实施。”
赵贞煦欣赏地看了他两眼,这个官员他了解过,一心为公从不拿不该拿的钱,家里不能说穷,但也颇为拮据,连他夫人回娘家都被娘家人埋怨了好几回。
说什么相公当了大官,每次回娘家却没什么贵礼,也不嫌丢人现眼。
哎!这样的官员确实好,只是太稀少了,估计比熊猫还稀有。
自然就不能以他作为参考标准了。
赵贞煦对这个官员微微一笑,语气柔和。
“你的顾虑本王能理解,也为你的高贵人品感到欣慰和佩服;只是人性使然,若是当了官,手中有了权力,绝大部分人都会贪的,这是事实。”
“与其让他们瞎贪乱贪,倒不如让他们在能力之上贪。”
众官员不由再次集体看向王爷,什么叫在能力之上贪?
赵贞煦进一步解释,“若是当地的百姓满意了,而这个治理的官员还能贪到钱,那就是人家的本事;说明此人能力不一般,对于一个才能出众的人来说,他在做到让治下百姓满意的前提下,贪点钱改善一下生活,那并不可怕也不遭人恨。”
“真正可怕又遭人痛恨的是,官员治下一塌糊涂、民怨沸腾,而他自己还贪得无厌大肆敛财;这样无才无能又没良心的官员才是在挖咱们韭州的根基,毁我韭州之长城。”
“本王如此解释,尔等明乎?”
怎么说呢?众官员一时难以消化,但也意识到王爷说的貌似很有道理。
“谢王爷教诲,臣等明白。”
改革第二项,所有耕地收归官府。
更让现场官员深吸一口气,这太激进了。
张来仕一脸激动,嘴角都在颤抖,率先提出反对,“王爷,搞不得啊!耕地收归官府,先不说地主不会同意,连广大百姓也不会同意的,这是动了他们的根本啊!”
其他官员也是纷纷出列,深表此举各种不妥。
“王爷,百姓没了土地,他们怎么活?”
“是啊!百姓要是没饭吃会造反的呀!”
“王爷您吃穿不愁,可不能犯无米下锅何不食糜肉的错误啊!”
“....”
说着说着,最后还发展成了声讨,认为王爷锦衣玉食惯了,根本不懂百姓的生活。
赵贞煦扶了扶额,大喝一声,“闭嘴,都给本王闭嘴。”
见王爷发怒,厅内瞬间安静了下来,但众官员盯着他的眼神依旧不善。
倒要看看王爷如何解释?竟然不顾百姓死活要把耕地收归官府。
赵贞煦顿了顿,尽量平静地说道:
“看你们一个个目光短浅的样子,本王就想笑;就问你们,韭州耕地多不多?”
执掌韭州户部的官员说道:“韭州多山,适合耕种的地方较少;但韭州人口也少,平均每户也有七亩左右耕地。”
每户七亩地放在现代也算不少了,但古代粮食产量极低啊!就拿种稻谷来说,一亩地的产量最多三百斤,这还是精耕细才有的产量,一般情况下还没这么高。
赵贞煦说道:“咱就按每户七亩地算,粮税按一成收,本王想请问种地的百姓能全年吃饱饭吗?”
“那不能,一年当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段,百姓是吃不饱饭的。”有官员回道。
“那不就得了。”赵贞煦没好气道:“百姓辛辛苦苦种地一年,结果连饭都吃饱,那还种什么地,是不是傻?”
有官员就听不下去了,“王爷,臣不敢苟同;百姓种地虽然不能全年吃饱,但根据韭州的低税政策,全家活下去还是没问题的。”
“他们若是不种地,那拿什么养活他们自己?”
绝大部分官员也举牌附议,大发议论。
张来仕却若有所思,他忽然想起了工坊。
“诸位稍安勿躁,先听王爷说完。”
待静下来后,赵贞煦才继续说道:“尔等莫不是忘了,咱们韭州城的工坊生意兴隆、货品供不应求,急需扩张。”
“如今韭州稳定了,本王打算在韭州城以外的地方也开设工坊,这样就有更多的百姓可以进到工坊做事挣取生活所需了;你们都知道的,在本王工坊做事的收入远远超过种地所得。”
确实如此,王爷开的工钱很高,一户人家若有两人在工坊做事,那全家全年吃饱完全不是问题,甚至还有小余。
有人却仍有疑惑,不禁提醒道:“王爷,百姓去到您的工坊做事自然是收入丰厚,可韭州百姓毕竟有百万之多,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进工坊的。”
赵贞煦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对,短期内,工坊吸收不了这么多百姓;但耕地收归官府后,也需要雇人耕地的呀!”
“本王决定高薪聘请百姓耕地,让农民都能养得起家。”
听王爷这么说,好是好,可操作起来绝对会很麻烦。
有官员就想到了这一点,说道:“王爷,官府没有管理田地的经验,倒不如把田地承包给那些大户,再由他们雇人耕地,会不会更好一些?”
“不行。”赵贞煦毫不犹豫地摆手拒绝,高张远瞩道:“田地必须牢牢掌握在官府手里,若是承包给了那些大户,万一遇到大灾大战年头,那些大户联合起来囤积居奇,恶意哄抬粮价,那就太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