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封神,我帝辛要逆天

作者:蛟龙岛的四大灵猴 | 分类:仙侠 | 字数:22.6万

第18章 六国亡了(二)

书名:封神,我帝辛要逆天 作者:蛟龙岛的四大灵猴 字数:1926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5:18

韩赵的灭亡,刺激了大秦。

秦王政十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秦王政被刺了。燕国没有得到樊於期,燕太子还是决定派人刺杀秦王政。

【可惜了,天人境界的秦王政,还有大秦国运黑龙,不是荆轲这种金刚境大宗师能够杀的。在他刚打开地图,露出匕首时。被秦王政的气势威压,直接跪在地上动弹不得。搞笑的刺杀结束了。】

愤怒的秦王政派王翦攻打燕国,燕国无力抵抗。很快燕国都城蓟城被攻破,燕王弃国逃跑了。

“派王贲攻击楚国,快速攻下十几座城池。成功震慑楚国,让楚国不敢再轻举妄动,为大秦攻打魏国做好了外部条件。”

秦王政十二年,在北定燕国,南慑楚国后,秦王政下达了攻打魏国的命令。准备送孤独的魏国最后一程。

此时的魏国只剩下都城大梁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城。

秦将王贲统领秦军一路横扫,很快逼近大梁城下。这座曾经满载辉煌的城池,如同一个孤岛等待秦军的到来。

“大梁是一个神奇而坚固的城池,依靠强大阵法,多次将秦国、齐国的大军阻挡在城墙之外,让各国头痛不已。”

“坚固的城防让王贲感觉到烦恼,身为大秦名将王翦的儿子,和父亲一样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率大军组阵打了三天三夜无果后。”

王贲知道人多没用,阵法太强了。没有他父亲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一个自愿献城的君王。

在对大梁城附近观察一番之后,当即想出了攻打大梁的策略。大王胜任自己,决不能找救兵帮忙。

自古打仗水火无情。

不错,

王贲决定用水攻。

大梁地处黄河附近,且修建有沟通黄河和淮河的护城河。大梁地势低,可引黄河和护城河的水灌入大梁城内。

随着一声放水的声音,洪水汹涌而出。大梁这座坚固的城市,在面对天地之力时。也只能投降。

房屋被水淹没,城墙崩塌,大梁扛不住了。一脸不甘的魏王从大梁走了出来,向王贲递交了投降书。

魏国降了。

王贲接过降书,高举头顶,大喊一声:

“大秦万年!”

“大秦万年!”军士的回喊声传回。

继韩国、赵国之后,三晋之后的魏国也被大秦灭国了。

此时的秦国和燕国、楚国和齐国边境都和秦国接壤了。

秦王政十三年,大秦下达了攻楚令。

大秦的将领很激动,谁不想要灭国之功呢,名垂千史。

年轻系将领李信出来请命道,“大王,给臣二十万人,令能攻下楚国。”

秦王政笑而不语,知道“李信如果率二十万攻楚,必败。不过也是样他们学会失败的教训了。”

“骄兵必败,不能目空一切。天下还是有很多牛人的。”

同意了李信的请求。

于是开口问王翦道,“上将军认为多少?”

王翦沉思片刻后,“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点了点头,同意了王翦观点。“上将军言之有理。李信先行领兵二十万攻楚,王翦率军六十万随后。如果李信攻击顺利则不动,不顺则接替李信继续攻打楚国。”

李信不服气的出征了,他要用战功告诉秦王政他是值得信任的。

李信分兵两路攻击,一路自己统领进攻平舆,一路由蒙武率领攻打寝。

可能是大秦军队气势太胜,或者是楚国军队战斗力太差了。两路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最后在城父会师了。

李信的信心倍增,可惜高兴早了。很快他遇到了楚国名将项燕。

【项燕是楚国大将世家后人。在国家危难之时得到楚王重用。统率楚军抵抗大秦军队。项燕有自己的骄傲,作为武将世家的骄傲。让他证明自己,打败秦军。证明楚国不是软弱的韩、赵、魏可比的。】

项燕事死如归的勇气,激励楚军。随即项燕率主力孤军深入秦营,在棠溪大败李信的军队。更是乘胜追击,持续奋战三天三夜。

李信慌了,被项燕军队气势所迫。连连败退,直到王翦军队赶到。楚军才停止追击。

项燕成功击败不可一世的大秦军队,楚王大喜。项燕成为楚国的英雄人物,家喻户晓。

李信惭愧的出现在王翦帐前。出发时的豪言壮语,被这场惨败打击的支离破碎。

“上将军末将惭愧,”说完低下了头。眼睛红肿。

“大王早知道你必败。只是你们还太年轻气盛,还需要多多磨砺。虽然失败,但我大秦损失的起。”

王翦没有像李信那样继续深入进攻。而是采取了防御状态。他深知楚军战斗意态坚强,在大败李信后重拾信心,军队正气势旺盛,锐不可挡。

王翦依靠原地城池,进行固守。进行养精蓄锐。

楚军连续叫嚣挑战,王翦拒绝应战。周时加紧训练军队,关心士兵生活,凝聚军心。

项燕见王翦一直不战,加上楚军渐渐松懈下来了。不得不下令东撤。

王翦抓住项燕撤退的时机,“令精兵强将追击。这时候两军气势发生变化,楚军士气低落,而大秦军队则士气高涨。忍了这么久,秦军早就受不了。此刻犹如猛虎下山直逼楚军。”

结果很显然,楚军大败,项燕被俘。

王翦乖胜追击,楚军闻风而降。一直打到楚都城寿春。

楚王在大秦军队包围下瑟瑟发抖。很快寿春陷落,楚国灭亡了。

很快王翦攻下楚全境。

秦王政改其名为楚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