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作者:引力红移 | 分类:历史 | 字数: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7章 孔明打响经济战争
面对采盐产业被刘备碾压的局面,刘璋问手下群臣怎么办?
群臣无言。
厅上沉默许久。
最终,刘璋换了一个话题,他又问刘备那边高价收丝,那他们织出来的锦怎么样?
面对这个问题,张松向厅下挥了挥手,马上有人手捧一幅彩锦上来。
这幅锦卷成一个长轴,还看不出具体什么样,但刘璋注意到,这幅锦的宽度在一米半以上,这是以往的锦,所没有的宽度。
刘璋吩咐人,在厅上将彩锦展开,他要与群臣一起观看。
这时,又上来两人,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将彩锦缓缓呈现出来。
刘璋只见。
面前这幅彩锦,图案精美绝伦,颜色绚丽多彩,质地细腻均匀,各方面的水平,都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
群臣见后,全都赞不绝口。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围上前来,一边看一边用手轻轻抚摸这幅彩锦。
摸过之后,众人又夸这锦的手感舒适,裁成衣服,穿在身上的话,一定会令人舒爽无比。
显然,刘备势力织出来的彩锦,无论是艺术魅力上,还是工艺技术上,都远远超过了刘璋势力。
刘璋又输一局。
……
“这,这是刘皇叔他们织出来的锦?”
刘璋有些不敢相信。
张松向刘璋点了点头,“主公,正是……”
“怎么会这样?”刘璋纳闷。
刘璋想不明白,怎么有人能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地织出如此精美之锦。
这一次,黄权解答了刘璋的疑惑。
黄权上前一步说道,“主公,我手下有人去过南郑,有幸见到过南郑的织机……”
接着,黄权当众描述,孔明设计出一种叫花楼织机的新式织机,极为复杂,也极为强大。
而且,刘备势力已实现花楼织机的量产,所以他们能织出来如此精美之锦。
黄权说完之后,群臣先是一阵儿感叹。
继而,想到己方的不利局面,又个个叹气。
……
听完黄权的话,刘璋开口问道:“他们的盐井和织机,我们学得来吗?”
张松回答说:“主公,恕我直言,皇叔的盐井和织机,均出自诸葛军师之手,甚是玄妙,无人能学。”
刘璋摊开双手,又向下边问。
“那谁来说说,现在如何是好?”
厅上又是一阵儿沉寂。
过了一会儿。
刘巴想了想说:“主公,你也不必担忧,我们与刘皇叔还是同盟关系,而且两家早有约定,他们产盐,分我们两成,他们收丝,高出市价三成……”
停了停,刘巴接着说。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我们分得精盐,售出蚕丝,这两项所得,远高于自己采盐,自己织锦。”
这时黄权也说:“是呀,如此我们所得颇丰,还很清闲,何乐不为呢?”
……
刘璋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志向,贪图安闲的人,听刘巴和黄权这样一说,刘璋转悲为喜。
“子初和公衡所言有理,那此事就这样吧。”
刘璋面带笑容地决定。
继续加深与刘备的合作。
刘璋这样说后,群臣们也都跟着说好,如果不想争霸天下的话,与刘备合作可以搭刘备势力发展的顺风车,这确实也是好事。
只有王累等,少数几名反刘备派的人脸色阴沉。
让王累郁闷的不只是同刘备加深合作的事,还有刘巴和黄权的态度。
王累想不明白,原本两个人是坚决反刘备派,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渐渐立场转变。
……
其实,刘巴和黄权立场转变的原因也不复杂。
刘巴一直追求的,是能统一天下,能让百姓安居,能最终平定乱世的王者。
他原本以为,只有曹操才是王者。
现在看来,刘备势力的发展蒸蒸日上,刘备最可能成为最后的王者。
所以,刘巴对刘备态度好转,是顺理成章。
至于黄权的心态,就更好理解。
黄权代表益州的本土集团,他们不在乎天下大事,只在乎谁能保全他们在益州的利益。
同刘备合作,可以让益州经济发展更好,黄权代表的益州本土集团,也能跟着一同发财。
黄权渐渐倾心刘备,也是自然而然。
……
刘璋与群臣这次讨论到最后时,谯周又出来讲话。
谯周讲天象,什么某某星在哪,某某星在哪,什么星亮,什么星暗,这些寓意着刘备当兴。
话里话外,是让刘璋归顺刘备的意思。
听得王累想吐血。
……
视角拉回来,我们再说主角孔明。
孔明早就提升了刘备势力的农业水平,使得刘备势力的粮食连年丰收。
孔明又引入后世的粮食储存技术,让各地的大仓小仓都堆满粮草,以后打仗,再也不用为粮草发愁了。
农业科技发展后,就有富余的人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
孔明向民间传授各种技艺,全力扶持民间手工业发展。
加之刘备势力在冶铁,制盐,织锦等几大官方产业上的垄断优势,这让刘备势力的经济实力领先全国。
如果可以统计成GDP的话,此时刘备的GDP,已远远领先曹操和孙权两家之和。
……
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孔明当然不会浪费。
孔明计划运用己方的科技和经济力量,对曹操加以打击。
孔明把这个行动,命名为“经济战争”,孔明列出经济战争的几个方案,向刘备报告。
不过很遗憾,刘备对当代经济学并不太懂,但刘备完全相信孔明,他鼓励孔明放手去做。
如此,孔明开始打出自己的经济组合拳。
……
经济组合拳。
第一拳,盐业渗透。
前边说过,制盐业对各方势力都极为重要,盐税是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走到哪里都是官方制盐,禁止民间生产和贩卖私盐。
但是,规定是规定,贩卖私盐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广泛存在。
只不过,限于私盐品质低下,很容易同官盐区分,生产和贩卖私盐都只能小规模存在。
可在孔明的安排下,几十名经济细作潜入曹操的统治区域,他们将品质好价格低的江阳井盐,贩卖给各地盐贩,在曹操的地盘上建立了一条私盐贩卖的渠道。
这令曹操的盐税收入大受损失。
曹操下令,加大力度,打击私盐,可是收效甚微。
没办法,谁让人家的私盐,比你们的官盐,品质还好,价格还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