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宫深
作者:夜如织 | 分类:古言 | 字数:1.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章 陈时
景和三年冬,大周文皇帝骤然崩逝于长乐宫,举国震动。
与此同时,干燥了数月的长安城也迎来了一场大雪。漫天的飞雪整整下了五日,整个都城都笼罩在茫茫白色之中。
陈时从偏殿出来,呵了一口气便将双手笼在了袖子中,领着一名小内监往停放大行皇帝梓宫的隆庆殿方向走去。
陈时在宫里算是有些资历了,文皇帝初承大统时他就被拨过来在御前行走伺候了。
大约是上头觉得他平日里差事当得还算稳妥,是以一早就接到上头的安排,让他与另一名叫顺子的小内监一起看顾大行皇帝灵前的香火。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需要直直跪上六个时辰才能等到替班的人。
“看来膝盖要吃些苦头了。”
顺子垮着脸嘟囔,一斜眼触及到陈时警告的目光,讪讪一笑便自觉住了嘴。
两人是在隆庆殿小侧门门口碰到内监总管陈安的,他那张老脸皱的更厉害了,像经年的老树皮蒙了层寒霜。
“干爹,安好。”
陈时与那小内监一齐站定,垂着脑袋向陈安问好。
陈安耷拉着眼皮,嘟囔一句:“天都塌了,还有什么安好的日子哟。”往前走了两步,想起什么似的,又回过身来尖着嗓子道:“陈时,这儿的差事我让人先给你顶上,你去一趟承恩殿传话,就说是张阁老的意思,请娘娘过来奉贤殿主持大局。”
陈时愣了一下,唯恐是自己听错了话,遂追问:“承恩殿?您老是说请杨小娘子过来?”
哪知他话音刚落就被陈安厉声呵斥:“混账羔子!你……”
陈安年岁大了本就有喘咳之疾,再加之刚刚吸了冷风,一句未完就死命咳嗽起来。
陈时见此紧忙近前一步搀住,抚着陈安佝偻的后背,好半天才等他喘匀了气儿,只听他继续骂道:“不会说话就把你那出气儿的窟窿塞严实喽,什么杨小娘子?那是杨娘娘,打今儿以后得称呼太后娘娘!卫国公和张阁老等一众文武大臣都在奉贤殿跪候着,张嘴前先掂量掂量你脖子上的那颗玩意儿几两重吧。”
被陈安猛地这么劈头盖脸一顿,陈时只觉得数九寒天后背却冷汗涔涔。
太后娘娘?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不知所措,只呆愣愣站着。
三年前那件事还历历在目。
那时昭元皇后已经薨逝,她一个人待在宫里,刚开始不言不语的,像被抽去了灵魂的行尸般,整日里在院中来回游荡着,突然有一日她盯着廊下笼子中一只挣扎的画眉失声痛哭,她说:“陈时,你看我多像它。”
陈时自然没有胆子回答像不像的话,只是后来她果真就被禁足在承恩宫再也未曾出来。
“还不快去?等着我给你看茶呢!”
被陈安尖细破落的嗓音吼得一激灵,他再不敢耽搁,只好给身旁的小内监递了个眼神,便转身往承恩殿去了。
狂风夹着雪粒子直往脸上招呼,又冷又疼,他不得不双手捂着脸加快脚步,一路沿着长街小跑过去。
承恩殿离隆庆殿并不远,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也就到了。
透过茫茫雪幕,只见朱红色的宫门紧闭着。平日里守在门口的禁卫也不知何时被撤去了,四下里空无一人,只有不远处墙角一株梅树矮矮地低垂着头,时不时随风雪卷过一阵冷冽的清香来。
陈时刹住脚步,待回头看时身后踩过的脚印已经被白雪覆盖,不见轮廓。他顾不得其他,胡乱扑了扑积落在身上的雪,轻叩宫门。
不一会儿里面答应着打开了门,是宫女晚心。
对于陈时的到来,她似乎有些惊讶,于是边往进让,边问道:“陈公公,这个时候你怎么过来了?”
“快带我去见小娘……娘娘。”
见他一脸凝重的样子,晚心便大致猜到了几分。
前边才刚一传来皇帝崩逝的消息,这边就撤了宫外的禁卫,晚间府里又派人来见小娘子,说了好些话,那人走后小娘子更是一宿未眠,直直坐到天亮。
大概……唉。
她再未多问,领着陈时快步往偏殿走去。
进了内殿,陈时疾走几步跪倒在地上,那声“太后娘娘”到底是叫不出口,可眼下再称呼杨小娘子已然不妥,他斟酌片刻,颤着声禀道:“娘娘,张阁老等一众大臣侯等候多时了,请您移步奉贤殿。”
陈时跪了半晌,内殿仍无一丝动静。在外面冻得久了,浑身都麻木了,这会才感觉到冷起来了,骨头都在打颤。他把头垂得更低了,双手撑住膝盖,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平稳一些,鼓起勇气又禀了一声:“娘娘,还请您移步奉贤殿主持大局。”
文皇帝去的突然,膝下只有舒贵妃所生一子,如今也才将将满十六岁。
大周朝素来没有在皇帝初即位时便议定储君的先例,是以如今不仅奉贤殿的诸位臣工们乱成一团,后宫诸人也都惶惶不安。
又过了半刻钟,内殿才听得一阵窸窣脚步声由远及近,最后在他面前不远处停住。
陈时半垂着眼,几乎匍匐在地上,只看到一双月白色绣芙蕖的软鞋鞋尖正对着自己。
“陈时你起来吧。”
头顶一道清凌凌的声音传来,她还是和以前一样直呼他的名字,从来不叫他“陈公公”。
陈时想起第一次在昭元皇后宫里见到她时的情景。
她是昭元皇后杨氏的侄女,被杨家精心挑选出来送进宫里来养着。明面上说是因昭元皇后早年间伤了身子无所出,膝下寂寥,所以送来陪她聊天解闷的。
但宫里人眼明心亮的,私下里早就议论开了。
当时朝中几乎日日都在为立储之事争个不停,而且呼声最高的五皇子、八皇子与九皇子都到了婚配的年龄,所以按着以往几任皇后都出自世家的传统,杨家此番送人进宫自然是瞄准东宫太子妃的位子。
不论日后哪位皇子入主东宫,杨家的这位小娘子铁定是东宫的女主子了。
只是世事万变,谁又能料到后来那许多变故呢。
直到如今,陈时大约也说不上他那时被选中进承恩殿跟在她身边伺候到底是幸或是不幸。
杨家在朝中势大,其他三大门阀联合起来与之对抗多年,都未成撼动得其分毫,再加上昭元皇后待下威严苛刻,时不时就听说有宫人被皇后惩处。所以在杨小娘子初进宫时,内监宫人们便都私底下悄悄议论,说这样家族中养大的女儿势必不会好伺候。
因此一些在上头有些门路的内监宫女们都早早地打点好了关系,将自己从待挑选的名录中摘了出来。而陈时那时还是个在御膳房打杂的,被干爹陈安派人从烟熏火燎的灶火旁揪过来,擦洗一番,换了身洁净的衣服就填进名单里凑数去了。
陈时自觉地排在其他人后面,一路弓着身子进了承恩殿的后殿。
她就站在后殿小花园中的一棵桃树下面。那时已是暮春了,可宫里的桃花却依旧开得很盛,大片大片的粉红灿若云霞,美不胜收,但在陈时的记忆中,即便是那般盛况美景也比不上她之万一。
杨家出美人,这话诚然不假,陈时心想。宫里人都说昭元皇后风姿卓然,但是眼前这位杨小娘子真真可堪称风华绝代了。
他一时恍了神,只呆愣愣傻站着。
在陈安一一介绍了前面几位宫人后,她手执一柄上绣梅花的团扇半掩粉面,笑吟吟地指着他问:“宫里怎么那么多姓陈的内监,我分不清的,你叫什么名字?”
“陈十。”他抬头答了一句,瞥到干爹飞扫过来的眼刀后又迅速垂下了脑袋。
闯祸了!这是他脑海中第一时间闪现过的念头。
上次在皇后宴请宗室夫人的宴席上,一个小内监抬头回话冲撞了贵人,回来就被打了个半死,事后各宫的管事更是揪着他们连训了好几日的话,今日他却明知故犯,一顿毒打肯定是免不了了。
他的心思乱起来,浑身战栗着,几乎站不稳了。
她却缓步走到他跟前,柔声问道:“四时有序,随之顺之。可对吗?”
他读书不多,自然不晓得对还是不对,只好躬身如实回答:“奴婢入宫早,早就忘了名姓了,因我是干爹陈安的第十个干儿子,所以随了干爹的姓叫陈十,七八九十的十。”
显然他的回答让她有些不满意,她顿了下,半晌才说:“叫陈时吧,四时之时,好吗?”
不等他磕头谢恩,她便又指了指一旁的另一位叫晚心的宫女,对陈安说:“就陈时和她留下吧,其他人你都领回去,待姑母得闲了我再去谢恩。”
或许她后面还说了什么,但陈时已经记不清了,免于一顿肉体上的疼痛,让他庆幸不已,又得贵人赐名,往后在宫里行走间也算是有了正式名姓,遂更加喜不自胜。
宫内当差的人都在初入宫时便登记造册过了,中途改名字的话还是要费上一些周折的,所以他那段时间,不当值的闲暇几乎都耗费在了内廷司。
当上书“陈时”二字的牙牌别在腰间的时候,他委实气派了一阵子,逢人便挺着腰杆郑重自我介绍一番。
而她也从那时起便总是“陈时陈时”地叫,为着这事昭元皇后没少训斥与她,甚至还专门让教引嬷嬷教了她几日宫中的规矩,只是她从来都不改,皇后终是无法便也只好由着她了。
“陈时,你别跪着了,太冷了。”
她又说了一遍,将他的思绪从过往的琐碎记忆中拉了出来,他应了声“是”随后撑着膝盖站了起来。
“难为他们竟想到找你过来传话,”她轻咳了几声,缓了口气轻声道:“告诉他们预备新帝登基大典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待她话毕,他这才微微抬眼看向眼前的人。
她比以往更清瘦了,拥着一袭雪白大氅,面上几无一丝血色,发髻上只斜斜插着一支流苏簪子,垂下的珍珠坠子在耳旁微微颤动着,仿佛要受不住似的。
“娘娘,您要多保重身子啊。”
陈时忖了忖,嗫嚅着说了一句,声音在空旷的殿内显得嘶哑无力。
她勉强牵唇朝他笑了一下,两行清泪顺着面颊无力滑落。
她说:“陈时,传完话就去做好你的分内事,再别往这边来了。你能有几条命呢,好好活着。”
“是,娘娘,奴婢省的了。”
眼眶内憋得酸疼,他躬身退了几步转身出来,殿门在他身后合上,像一声无奈的叹息,几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