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奸相
作者:王远洋 | 分类:历史 | 字数:111.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4章 英雄拜英雄
“昨晚在佛波将军古庙,受到启示,说,爹爹和姐姐都驾鹤西去了。”林逊说道。
胡大王一听,长叹一声,说道:“林国舅如此仗义!反连累的国舅家破人亡,投奔他处。天地虽大,竟然让国舅没有立锥之地,好在,今天与国舅爷相遇,因为国舅以前曾经救过山妻,无以回报,只是请国舅爷暂时委屈在此地居住,暂时作为山寨之主,小弟就在国舅爷麾下听令,听从调遣,召集军马,等到兵精粮足的时候,兴兵杀入京城,为老太师和林娘娘报仇雪恨,稍微尽到小弟的拳拳之心,不知道国舅爷的尊意如何?”
“胡兄说的什么话?哪里有喧宾夺主的事?没有这个道理,胡兄在这里深得人心,众望所归,让我来当首领,万万使不得。实难从命,但是,既然胡兄如此仗义,不如咱们就结拜为异姓兄弟,暂借居住在山寨,招兵买马,等待时机为老爹和国母娘娘报仇雪恨,才是上上策!”林逊说道。
胡大王一听,喜上眉梢,连连竖起大拇指赞道:“这样做是最好的!只是有些相差悬殊,国舅爷人品高贵,温文尔雅,只是小弟就是一粗俗武夫,只有屈就了。还需要斟酌斟酌。不可大意。”
“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惜英雄,英雄拜英雄,何必分彼此?胡兄考虑的太多了。不必多说。”林国舅说道。
胡大王非常开心,喜气洋洋,命令喽啰在堂屋例摆下了香烛案几,然后跪下磕头,向天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天地人心,结拜为兄弟。
胡大王比林逊年长三岁,胡大王就为兄长,林逊为弟弟。
二人行礼结束,就起来,一同坐在椅子上,慢慢交谈起来。
林公子又问赵秀才道:“为什么没有回家乡,反而在这山上招赘了胡兄?”
“其中的原因,国舅也不知道,只是当初小女自幼就许配给了胡门,只是因为国舅爷搭救,后来得到包府尹的帮助,大恩大德,放走了我们父女,然后文明缘由,就命我们父女不可以在京城居住,要回老家去,免得受到奸相的陷害,到时想走就走不了了。我本来是湖广岳阳人,动身的时候,就向将女儿带回岳阳给胡贤婿完婚,谁料想胡贤婿出于义愤,杀了钦差大臣,然后就逃奔此山,我们父女没办法,只有到这里寻访下落,找到后,就在山中完婚了,并且我们已经给贤婿说明了情况,说国舅爷如何搭救我们,所以,贤婿十分感动,就差派喽啰去到京城探寻国舅爷的消息,天天盼望国舅爷见面,还没见回音,没想到国舅爷自己来了,正在思念不已的时候,不料想在这里不期而遇,谁也没想到会这样,实在是天可怜,逢凶化吉,一切顺利,真是可喜可贺!”赵秀才说道。
“原来令嫒早就许配给了胡兄了,难怪呢!”林公子说道。
说完,安排夜里膳食,摆开宴席,三人就在席上共饮。
他们一边饮酒一边闲谈。
“请问胡兄山上一共有多少人马?”林公子问道。
“众喽啰共计大概有两万余人,粮草可以提供两年的。众位喽啰也并非杀人越货的强盗土匪,都是我在关中为总兵时,只是因为奸臣奏请克扣减少军粮,军中难以为继了,众兵哗变,所以,愚兄就一不做二不休趁机将奸相派来的钦差大人杀了,众兵从此拥护愚兄投奔此山,寒来暑往,已经两年了。在关中满载粮草,还有马匹数百,都在此山储存,到如今,愚兄在想,是不是既然落草为寇,就要抢劫为生呢?因为粮草没了,人心必然慌乱,正在为此事头疼。是不是靠打家劫舍才能长久生存呢?”胡大王说道。
“不,不,不是,此言差矣!我今天暂时居住在这里,不过是要聚集多一些兵马,就像韩信那样,多多益善,好知会潼关尹皋姐夫,一齐兴兵,才能成就大事。怎么能仿效哪些草寇盗贼来打家劫舍,败坏名声呢?如果这样,去打扰平民,欺负良善之人,不够义气,早晚不长久,等明天,小弟就立下规条,出台纪律,让全体士兵和将军遵纪守法,免得胡作非为,成为乌合之众,被人耻笑。”林公子说道。
“国舅真是高见!言之有理!”胡大王说道。
胡大王说完,哈哈哈一笑,接着说道:“愚兄就是一介武夫,没有文化,不会识文断字,高见不及贤弟,明天就请贤弟列出纪律,有令必遵,以便依令而行,做到有令可依。”
这一晚,三人吃酒到深夜,才结束,然后分别去休息。
到了第二天,林公子就列出各条命令,就在山前搭设一个台子,将招军大旗给树立起来,大旗帜迎风飘扬,猎猎作响。
颁布了命令,从此不许私下山林去打家劫舍,遵守纪律,如果一旦违令不遵,下山去抢劫民间金帛的,不管多还是少,一旦发现,就会被重打六十军棍。
如果发现奸淫妇女的,一旦发现,一律将强奸犯剥皮示众,
如果有士兵放火烧毁民房的,践踏毁坏人们祖坟的,砍伐他人风水树木的,一律绞死,绝不姑息。
第224章 英雄拜英雄
凡是有余粮的,根据其余粮多少来按照比例收取税收,一般余粮越多,收取比例越高,普通的余粮十分只取两分,没有余粮只有口粮的,不用缴纳税粮。不准多取,发现有违令多取的,严重的斩首示众,轻微的可以打八十军棍。
如果遇到钟家的人,不论从水路还是从陆路经过此处,一定要将其捉来审问,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此令一出,众人都非常赞同,也愿意遵守命令。
这一天,林公子修书一封,命令两个士兵下山,将书信交给林母。
“就说从潼关来的,要接母亲去,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就说道了潼关,姐弟重逢同聚,唯一担心的就是,老夫人被奸相假传圣旨,陷害家属也未可知。只要接来了母亲,就万事不愁了,再也无忧。”
两名士兵领取了路费,就下了山,不分昼夜,快马加鞭,到了林公子的老家。
再说林夫人,因为打发儿子去京城省亲,去了之后不满三个月就接到了凶信,说,老太师因为殴打奸相被杀,女儿身居偏宫冷宫,被幽禁起来,形同坐牢,听到这个消息,真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将老夫人差点气死过去。
整日里老夫人长吁短叹,天天哭泣,眼泪不干,后悔让儿子去京城,又巴不得儿子快点有信,并快回来。
越是盼望,越是没信息,她就心烦意乱了。
这一天,突然接到林公子的来信,她喜出望外,连忙拆开,细细查看,看完了,心里就亮堂了,全都明白。
心里稍微好受些平稳些了。
她想,幸亏这个畜生跑得快,捡了一条命,要是晚一步,就也凶多吉少了。信中提到了说包府尹放了他,反而害了包府尹的性命。真的非常可惜!
这些祸都是畜生闯出来的,弄得大事连连,每一件事,都不是省油的灯。
丈夫死了,女儿被打入冷宫,等于放逐,老身将来依靠谁呢?
想来想去,再看书信中提及了二女儿,她在关中,潼关驻守,受到不肖儿的书信,就是还有希望母子重逢团聚,又因为这个老奸相恶贯满盈,一肚子的坏水,难免会来抄家,到那个时候再跑就已经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她就立即吩咐一些使女,家人,收拾收拾金银细软珠宝值钱贵重之物,打包带着,所剩下的粗笨之物,难以移动的,就不带走,全部封存在府邸里面。
然后一同,趁着夜深人静,悄悄下了大船,没有声张,没有告别,没有张扬,然后杨帆而去。
一路风雨,兼程不停,不止一天两天,就到了山寨。
太夫人一看,才知道上了当中了计,不过,林公子立马请罪告饶,老夫人也就饶恕了他。
母子说起往事,这些天大的事,频频变故,令人嗟叹不已,不胜悲伤,又哭了一场。
胡大王和赵秀才纷纷上前劝慰,安抚老夫人和林公子。
老夫人收了眼泪,只有将家里带出来的东西都暂时储藏在山中,暂且住下,等候时机,再做打算。且按下不表。
再说朝廷里的事。
龙迪王爷的家丁奉命带着王爷的亲笔书信,回到了关中,到了王府,将书信交给龙夫人。
龙夫人看完书信,惊吓不小,说道:“王爷不听妾身的话,非要去朝廷保皇后,这下可好,皇后没保住,把自己也弄进去了。妾身说过他去朝廷,无异于自投虎口,今天着人带信回来,要我修书,命令家人速速去逃往契丹国,事不宜迟,奸相啥事都干得出来。”
然后,龙夫人立马修书一封,命令家人龙福不分昼夜,风雨兼程,火速离开山西,且按下不表。
再说尹皋尹王爷的家人赶回了潼关,报告给尹夫人,也就是林公子的姐姐。
禀告:“王爷已经被投进天牢,奸相又唆使圣上差遣侍郎到潼关收缴印信和兵符,不日就要到了。”
尹夫人一听,吓了一跳,泪水马上夺眶而出,两行泪水流淌下来,家中爷们被关起来,自己就要刚强才行,于是就命令家人告知各个文武官员。
交待说道:“如果有钦差大人到了潼关,代为接收圣旨。”
果然不到几天,侍郎就到了,潼关城门大开,迎接到帅府中堂。
众文臣武将都俯伏在地听宣读圣旨,宣读完毕,众文武都怒气冲冲,就请出了尹夫人。
文武官员禀告道:“圣旨上说,要上缴印信兵符。”
“无道昏君,听信奸相佞言,不顾及我们尹家为朝廷的贡献,现在要卸磨杀驴了。我们尹家世代都是忠君爱国的一脉国亲,我丈夫镇守边关,勤劳国政,治理有方,四面宁靖,八方和平,鸡犬不惊,昏君全不顾念臣子之劳,你这个奸贼,和奸相自成一党,还敢来潼关,恬不知耻来要东西?你是个什么东西?你有什么资格来要印信兵符?左右,将这佞臣贼子打出去!”尹夫人怒道。
话音一落,左右答应,就要提鞭执行,钦差侍郎一看,面如土色,吓得瑟瑟发抖,说道:“夫人,夫人息怒,夫人息怒,此举乃是圣上的旨意,差遣下官来收缴印信,希望夫人将印信交出来,等下官回朝廷复旨,不可以放刁,免得犯下欺辱轻慢圣上之罪。”
“奸贼,你如果不是钦差大人,对你绝不客气!暂且留你狗命,回去告诉奸相,转奏天子立即放回五位藩王,什么事都没有,如果关押囚禁一人,我就要知会其他四位藩王,一起杀入京城,将奸相奸妃一并杀灭干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今天,且给你留下一个记号,好等你回朝后做见证。”尹夫人怒骂道。
然后吩咐左右,将他的耳朵割去一只。
有武将上来,手持尖刀,手起刀落,到了中堂,捉住钦差,一刀割下耳朵。
钦差大喊一声,鲜血淋漓,众文武官员嘻嘻发笑,真是大快人心。
侍郎疼得大骂道:“一班逆党,不得了了,要造反了!等我回去启奏陛下,看你们还敢不敢耻笑本官。”
“推出辕门!”尹夫人命令道。
侍郎一路快跑,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快速奔跑,恨不得马上见到皇上就告状,让皇上替他出这口恶气。
他怒气冲冲,将药敷在耳朵上,不敢再到其他关隘重镇,因为哪有这么多耳朵可以割的?横竖有两只,割掉了一只,还有一只,其他四个关隘,还不够割的。算了,算了,先保命再说。看来,这些王爷的家人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一旦有了权力,比王爷要厉害得多。完全不计后果。
他一路狂奔,不止一日,十来天后,车马劳顿,不敢停留,报仇之心,怒气上涌,恨不得马上就见到皇上,马上将五位藩王就地正法。侍郎总算回到了京城,奏章早已在路上已经想好,回到京城,连夜书写,准备早朝启奏陛下,严惩五位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