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第129章 陈年旧事

书名: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字数:2012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3:11

“不瞒你说,我这孙子自小也很聪明,久慕你的大名,立志潜心学习,在学业上有所长进。我也常将你的苦学精神说给他听,鞭策他寒窗苦读。这次乡试考中了举人。因无名师指导,今年的会试竟名落孙山。这不,听说你返一阵在家休假,就不揣冒昧,领他拜师求学来了!万望大人不要推辞,在百忙中给以指教,老夫全家将感激不尽!”老先生嗓音洪亮,口齿清楚,头脑反应极为灵敏,颇有仙风道骨之态。

面对老先生突如其来的来访,赵南星有点措手不及。他有几分为难地说:“老先生,我是十分爱惜人才。特别是那些爱学习的年轻人.我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只是……我已入朝多年,年深日久,功课已很生疏,怕是……误人子弟……”

正说话间,南星娘几步走进来问:“哪儿来的客人?怎么我听着这么耳熟呀?”说完,她们对着老先生左瞧瞧,右看看。仔细地对着老者端详,突然指着老先生说:“就是他,没错,就是他!”

南星和家人此时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忙问南星娘。

南星娘就把4 0年前,在南星生前几天,一位中年人送来一袋小米的事原原本本说给了大家。

老先生听着,不好意思地说:“几十年过去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接着,他就把那年他正要进城粜米,在街上听人说汝弼的妻子要生孩子,家中只剩二斤粮食,顿生同情之心,当机立断,不再卖粮,将小米推到南星家,以“寄存”为名,给南星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他怕南星一家为这么点小事感激他,便一直没有来东关村。最近听说南星因受坏人排挤、打压,称病回乡,便趁此机会来领孙子李标拜师的来龙去脉述说了一遍。

南星娘一听热泪盈眶说:“恩人啊,要不是你那一袋小米,我一家不定遭多大罪昵。后来,我一家找你找得好苦哇。为这事,他爹、他爷把我好骂了一顿!南星,赶快给恩人磕头!”

南星一听,天下竟有这等奇事!便忙要跪下,老先生忙过来拉住南星,嘴里说:“一家人平安就好!这点小事,哪能整天挂在心上昵。我今天来,别无所求,

只求你答应收下李标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

“收下,肯定收下!”南星和母亲同时抢着说。

李标恭恭敬敬地跪下给南星磕了头。

从这天起,李标就正式拜南星为师。

真定县境内的莘莘学子们,听说南星收李标为徒,纷纷来到南星家。要求拜师。南星看“呼啦啦”来了一大帮人,成绩良莠不齐,如果按教李标的标准,又恐别的学生难以接受,到头来误人子弟,岂不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于是,他就把要求拜师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按统一标准录取5名学生为徒。他与同学生们整天讲经论道,研究学问。对自己不甚谙熟的课程,就凭着名望,请资深学者来讲课,没多长时间,一所学堂就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第一批招来的学生除了李标,还有高镜源等人。

南星的日常活动就是读书、讲学、劳动,过得非常充实,身体也日渐强壮起来,烦恼和不快已离他远去。他觉得像鱼儿游回了大海一样满心兴奋。只有在这时,他才理解了陶渊明归田园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限欣喜心情,也充分体会到了同父母妻儿居住在普通的农家所拥有的无穷乐趣。他愿意就永远这样走下去,直到走完这恬淡而富有趣味的一生。

吏部尚书陆光祖,这几天烦恼缠身,寝食不安。前几天,吏科给事中乔胤上疏皇上,劾奏陆光祖和邹元标二人勾结,利用手中权力,滥用私人,专权结党。

内阁长官当时是王锡爵、赵志皋、张位。对这份颠倒黑白的奏疏,内阁没有过多考虑,报神宗同意后发三科六部讨论。

陆光祖得知此事后,怒火直冲胸膛。按他平时的脾气,他非要闹到皇上那儿,辩个是非曲直不可。经同僚解劝,他才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吏部尚书,属高级官吏之列,若任意乱来,不但与事无补,惹恼了皇上,说不定还要倒大霉。他这才压下愤怒,考虑对策。

这陆光祖是万历初年进士。此人性情耿直,嫉恶如仇。说话办事光明磊落,从不拐弯抹角绕圈子。论起大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泾渭分明。

在他当河南浚县县令时,曾听人说过这么样一件事:在浚县境内,有一个大户人家,姓卢名冉,家中很富有,平时喜欢吟诗赋词,卖弄点文才。有一任县令在皇粮国税之外,又私自加派了一些钱粮。这卢冉也是性情耿介之人,虽说家中富有,合理的负担他一分不少,不合理的他一分不出。还串通几个乡的农民“抗税”,致使该县令搜刮钱财的阴谋难以得逞。县令恼羞成怒,派人把他逮起来押进大牢,隔三差五施以重刑。

此后的几任县令为避嫌疑,谁也不肯为卢冉平反冤狱。

陆光祖上任后听说此事,马上查阋了他的案卷,上报州官后为其平反昭雪,无罪释放。有人背后说他与卢冉非亲非故,却敢为他翻案,必是贪了卢的钱财。陆光祖对此毫不畏惧,他针锋相对地说:“对于卢冉一案,我只知道他没有罪,却不知他家贫穷还是富有。”

寥寥数语,使在背后攻击他的人再也无缝下蛆。万历皇帝曾经把一些耿介清正之臣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其中就有他的名字。在“陆光祖”三个字下面,亲笔写了“清正”二字。陆光祖升为吏部尚书,就出自万历的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