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女配的赚钱之路
作者:萝拉不说话 | 分类:古言 | 字数:24.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0章 母子来信
柳诗瑶随后又打开了柳湛的书信。
她真的是对这对母子了解的透透的了,果然如她所预想的那般,开篇柳湛就开始和她撒娇。
又说她派去的习武师傅好严厉。
让他他每天蹲两个时辰马步,蹲到如厕的时候腿都直打颤儿。
不过他还是感谢柳诗瑶给他找的这个师傅,他真的很厉害脚步轻轻一点便能上树,给他摘风筝也非常便利。
柳诗瑶心想着,没想到十一变成了柳湛的陪玩儿师傅
柳湛又说“阿爹说了,让你在那面照顾好自己,没有银子给阿爹写信,阿爹还有私房钱可以拿给你。”
柳诗瑶已经能想象到柳湛皱着眉毛一面吐槽她阿爹偏心,一面写下这些字的情形了。
柳诗瑶继续往下看,没想到是阿爹被抢的事情已经有线索了。
柳湛写着“阿爹被抢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王大人现在已经抓到其中的两个人了。
这两人没熬住王大人的刑罚已经招供了。
说他老大是在梧桐胡同里接的生意,只不过要想拿到确切的证据还是得抓到贼首。
王大人还和阿爹说,他已经知道贼首目前的踪迹了,相信很快就会落网了”。
梧桐胡同,那不就是柳致敬住的地方吗?
果然这柳家二房就不是个好东西,她就觉着不会这么痛痛快快的与他们分了家,没想到却使这种下作的手段居然让人去打劫他爹。
柳诗瑶心想着柳致敬,你敢对我爹用这种不要脸的手段,就别怪我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你了。
傍晚时分,许管事来找柳诗瑶商量,想让香皂工坊明日便正式动工,因为前期所有的材料许掌柜都已经准备好了。
柳诗瑶欣然的答应了他,正好她的辣椒苗也应该栽到暖房里了。
许韵前些日子去了襄阳城,说是要看看那里烫锅的店面。
就这样香皂工坊静悄悄开始动工了,而柳致洲带着村民们把辣椒苗全都移栽进了柳诗瑶的暖房里。
柳诗瑶让柳致洲选出十个人同他一起照顾暖房里的辣椒苗,土豆苗,还有一些蔬菜。
柳诗瑶想给柳家村建一个村里共有的蔬菜大棚。
她去找村长和组长说了这件事,现在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些余钱,可以集体投资入股。
柳诗瑶也同大家说了,因为现在她们准备开一个烫锅店,用的蔬菜肯定是大量的。
再说了,这些青菜也可以卖到城里别的食肆去呀,大家只要用心去伺候照料,一年来分的钱绝对比他们种地赚的钱还要多。
就这样,全村村民在村长和组长的带领下,每户出了十两银子,就算是入股了,而村长和族长每户出了三十两银子。
而像之前赚到银子的柳城,柳林,柳致洲他们也一样,每户都出了三十两银子。
就这样大家用这些银子,购置了木材,土坯等等大家建了一个巨大的暖棚。
比柳诗瑶的辣椒暖房还要大两倍,不过需要单独来烧了,就导致整个柳家村对柴的需求非常大。
烧出的草木灰正好送到香皂工坊去。
而其余不够的钱,柳诗瑶决定她补上,以后年底赚钱分红了她就拿她应拿的那份。
村长和族长他们二人在剩下的村民里选出了一些人,分成三队每个队伍照料暖房十天。
而村长,族长柳诗瑶几人会负责检查,如有不合格的地方,就会找当时负责照料的那队人。
几人都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一切就按照之前几人商量的有条不紊的实施起来。
许韵去襄阳城也有一段日子了,这期间柳诗瑶也干了不少正事。
暖房盖好了,香皂工坊开工了,村民家家都种了一些蔬菜。
最主要的柳诗瑶让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挖一个地窖。
所有村民都照做了,唯恐柳诗瑶有什么赚钱的好事情,他们没有照做而错过了。
家家户户有了地窖,等到炎热的天气里,她可以制冰存放在地窖里,这样地窖里也能放青菜,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现在很多地方的人都知道京城有一家酒楼名叫千金台,能做一种让人特别舒畅的辣菜,就连宫中的贵人都吃了好几次了。
这千金台的名声在京城周边的各个城府里算是火了。
翟氏把辣椒暖棚建起来是对的,以后就专门种辣椒,供应给千金台或者给周边的食肆。
千金台若是想独他一家卖辣味的菜品不可能的。
辣椒早晚会普及出去,柳诗瑶不可能一直把在手里。
而且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早晚会传出去的,不过具体得多久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香皂坊这几天产量日益增加,许家做生意的合作伙伴也都前来拿货。
柳诗瑶看着每天络绎不绝的马车一趟又一趟的进入柳家村,柳诗瑶觉得这就是钱白花花的银子,为什么没有人去想抓住这些银子呢?
现在村长和族长这两个小老头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柳诗瑶想找他们,都得在他们不忙的时候说上一些话。
柳诗瑶本来想去找柳枝娘还有柳三嫂,没想到她们二人早就已经去香皂工坊干活儿了。
没有办法,刘诗瑶还是决定去香皂工坊的食堂去找柳致山。
这事儿还是得找一个能主事儿的人才能下决断,要不然也是实行不起来的。
柳诗瑶找到了村长柳致山,说了一下她的来意“村长叔,你有没有发现自从香皂工坊大批量的制成香皂对外售卖以后。
来咱们柳家村的车辆日益增多?您对这些事情有没有什么想法?”
柳致山却是一头雾水,他完全不明白柳诗瑶来找他说这些事情的缘由是什么。
他对这些事能有什么想法呢?来的人多了吗?车多了不证明香皂工坊的生意好吗?
要是再让他说什么,他可说不出来了。
“村长叔,你有没有想过来了这么多的车辆,他们所在的地方离咱们村很远。
可能在咱们这儿拿完货就得去镇子上或者去洛阳找地方居住吃饭了。
那咱们为什么不把一些空房子收拾出来,收一些少量的费用,让这些人在这儿住呢。
在用餐方面,我们可以把食堂空出来一部分做成小桌子,小椅子。
可以让这些来往进货的商人在食堂吃啊。
反正现在食堂也是你在管,每天进多少菜,用多少米,吃多少肉,你肯定会记账的。
那么就不如合在一起,盈利的部分五五分成。
村子里占五分利润,剩下的归香皂工坊。
您觉得这个建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