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别瞎说!农门老太哪里懂强国

作者:每天都想笑 | 分类:古言 | 字数:87.4万

第100章 历史的灰,凡人的山

书名:别瞎说!农门老太哪里懂强国 作者:每天都想笑 字数:2201 更新时间:2025-02-01 02:07:18

乔震失笑“可是你走了,你家人还在啊。”

你不还,你的家人也不还吗?

“我是成年人,我借的钱,我的父母是不用还的。”

“你的意思是,父债子偿,不是子债父偿。”

唐悠悠摇摇头“你说错了,父债子偿,也不对。”

“民法典规定,如果父母欠债,子女放弃继承遗产,就可以不承担其债务。”

“即使继承了遗产,子女承担的债务也限定在遗产价值内。”

不过借钱潜逃这话就说说而已了。

唐悠悠是不会这么干的,虽然父母没有法定还钱的义务,但一定会接到很多催收电话,哪能安心生活。

两人说着说着又跑偏了题,直到睡着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

夜色如墨,家里腌制的野猪肉,用柏树和橘子树枝熏制好了,挂在“长方体”茅草屋里。

那茅草屋现在是乔家的临时仓库,不仅放着猪肉,还放着粮食。

由唐老爹日夜“镇守”。

夜里防老鼠,白天防强盗,除了吃饭上茅厕,几乎寸步不离。

唐悠悠知道劝不动这倔老头,就在茅草屋给他搭了一个床。

只是到了冬天肯定冷。

接下来的一周,乔家早上收竹卡子上的鱼,晚上用火光诱鱼,收获不少。

总共卖了大鱼二十八条,半斤左右的鱼四十条,获得2340个铜板,兑换了二两碎银子后,其余的留作家用。

“可惜王肆厨说鱼儿够多了,一个月以后才能再送。”

一个镇能有多少人爱吃鱼,而且还那么贵。

要是去县里卖鱼就好了,只是办理商户太麻烦,而且来回运输也是个问题。

“不如我们找一个商户挂靠?自己不办商户,以别人的名义经商,这样就不会有户口问题。”

虽然渊朝的商户和军户的后代族人都能参与科考,但户主本人就会失去科考的资格。

“是个好主意,可是,应该找谁挂靠呢?”

他们并不从商,对往来于县镇之间的商户也并不熟悉。

“不如去酒楼问问,他们说不定有往来县镇之间商户的信息。”

经过几次的交易,王肆厨与乔震已经熟悉了,但这事,他不能做主。

他对诚实守信的乔震很有好感,于是给他引荐了东家。

东家也姓王,叫王揽,比乔震略小一点。

他是商人,乔震提的这个方案,他觉得不错,想自己干,不想介绍别人。

最近酒楼的生意明显好了一些,鱼菜卖得不错。再等两天重阳节,还能大赚一笔。

王肆厨虽不是王家的族人,却同姓王,王揽叫一声二叔以示亲近。

他听王二叔讲过,乔家每天都能送来新鲜的大鱼,而且没有一条是死鱼。

但送去县城,又得多十里路,还能保证鱼儿的鲜活吗?

“王东家放心,我们的鱼保活七八天都不是问题。去县城一天就到了,鱼不会有事。”

“什么?竟然能保活七八天?乔兄可不要糊弄我。”

王肆厨收了鱼以后,第一时间给鱼儿松绑,放到水缸里养着。

乔震曾提醒过他,可以不用松绑也能活,但王肆厨不敢冒险没有听。

为此,乔震今天特意带了两条半斤的弓鱼“你要是不信,就将这两尾鱼儿放在阴凉处,不解绑,只需偶尔加些水湿润鱼身,看看是否会保活。”

王揽已经信了一大半,要是鱼儿真能保鲜七八日,那这操作空间就大了。

别说来福县,就是整个川蜀承宣布政使司,都可以去试试。

“那行,这鱼我先放五天,五天后要是还保活,咱们就合力做这买卖。”

王揽嘴上这么说,心里已经想着怎么去办理贾货执照,如何上下打点了。

谈完正事,两人闲聊了几句。

王揽状似不经意地问起“乔兄是青岗村人?那你可认识杨青山?”

乔震一愣,对方突然问起,莫非这人与杨家有旧,他迅速将杨家的信息过了一遍。这东家姓王,与王大嫂同姓,难道是?

“认识。”

王揽打开茶盖,轻轻吹了吹散茶,像是临时起意般问起“上个月地龙翻身,他们家没事吧?”

地龙翻身,好多人家都挂了白布,他实在有些担心。

“他们家近有白事。”

王揽一听这话,茶杯盖子都差点摔了,“是谁?”

乔震不回话,只是看着王揽。

王揽意识到自己失了态,他和乔震之前素不相识,忽然这么问,确实不合规矩。

同时也对乔震不随意透露他人信息的做法很赞赏。他赶紧拍拍身上的蓝色长袍,拱了拱手“乔兄,鄙人失礼了。”

想着两人以后要深度合作,乔震又是个靠谱的人,王揽决定说些真话。

“其实杨青山是我姐夫,王翠娥是我姐姐。”

故事要从三十多年前讲起。

彼时,正逢乱世,渊朝还未建立。

王翠娥的母亲本是官家小姐,为了避难嫁给了商贾。

但她命不好,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去了。

父亲续弦后,母亲生下王揽。

那时王家日子好过,不愁吃穿,姐弟俩相差不过三岁,没什么忧虑,感情很是要好。

渊朝建国初,太祖令十四万户江南民众,全部迁移至他祖籍。

无数百姓离开故地,家产田产一概被没收。背井离乡下,死,病之人不计其数。

王家虽活着到了目的地,王揽姐弟的父亲,思乡成疾,竟然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幸好那时,渊朝建国没多久,还没有鼓励妻子为丈夫殉葬的风俗。

否则母亲会被逼殉葬,姐弟俩会同时失去爹和娘。

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生计艰难,决定再嫁。

继父也刚刚丧妻一年,留下个十五岁的儿子。

两家结亲后,王翠娥与家里发生了剧烈的矛盾,从此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直到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揽碰到姐姐才知道她在青岗村。

乔震听完,便告诉他”王大嫂平安,去世的是杨家长媳。“

回家后,乔震将这些讲给唐悠悠听的时候,两人都有些唏嘘。

“没想到王大嫂竟然有这样一段过去,皇帝为什么要让那么多人迁移?”

“因为江南商人势力盘根错节,他害怕。”

这里面还有沈万三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