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作者:无益无益 | 分类:历史 | 字数:26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36章 太子伴读
尚书台的一把手是尚书令,而身为尚书令的法正现在身在荆州,并不在成都。所以张富直接带着东西到法正家里,想要亲自慰问了一下法正家里的妻小。
法正作为当今蜀国最有权势、也是太子的张富最信任青睐之人,身份地位显赫。张富对他的妻小家人也是非常重视,经常让太子妃吴苋到法正家中走动,和法夫人唠唠家长里短,赏赐一些布匹绸缎什么的。
这次张富前来,刚好看到了法正的长子法邈在院子里玩耍,张富还爱惜地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你和你父亲长得是真像呀,希望你长大以后也和你父亲般聪明睿智!”
法邈和张富的长子张齐年岁相仿,就连出生年月都只相差一个月,当时这小家伙满月之时,太子和太子妃还来送上了厚礼呢。
张富看着眼前已经两三岁的小家伙,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看向法正的夫人,慢慢说道:“这小子跟齐儿一般大小,再过两年也都要到了读书的年级,到时候我派人将他接到东宫,陪着齐儿一起读书习字吧!”
法夫人也是秀外慧中之人,当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连忙跪地谢恩,还不忘拉着法邈一起跪下:“臣妾多谢太子隆恩!”
张齐可是正牌太子妃所生,而且还是张富的长子,张鲁更是亲自称呼其为‘皇太孙’。也就是说,在以后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张齐就是未来蜀国的储君,蜀国的皇帝!这从小陪着储君伴读,长大后绝对是国家的核心大官啊!
而且,这种美差非重要亲信的子女而不可。就比如历史上的曹魏,曹丕的伴读,当时还是世子伴读就是夏侯惇、夏侯渊的儿子;而在季汉,陪着刘禅的太子刘璿伴读的就是,季汉唯一丞相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什么档次就不用多说了吧?
(PS: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太子伴读’这个名词。也并不像宋、清那般,太子伴读就是替太子挨罚的~这个时候的和太子一起读书,算是恩宠,是真的让此人享受顶尖师资,培育为辅佐太子的核心大臣。)
张富笑着说道:“好了,快起来吧,孝直今年有要事在身,远在荆州,不能回来跟你们母子团聚,还望你们莫怪我狠心!”“太子这说得哪里话,夫君为国戍边,我等为他高兴都来不及呢!”
最后,张富又和法夫人客气了几句,便告退了。没办法,他后面需要见的人可是多着呢,没有时间可以耗费。
后面,张富又分别到了尚书仆射张松和尚书左丞蒯良府里。张松当年在入蜀之战中,也算是出了一份力,要不是他忽悠开城门,可能当时的汉中军还要损失更多。所以,对于张松,张富还是给予一定的尊重,故自己亲自前来。
只不过,这个其貌不扬、贪财好色,还有点小心思的张松,手脚确实有些不干净,光是一年到头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待着的张富,都听到了不少张松以权谋私,牟取私利的消息。
所以,在临走时,张富还是忍不住想敲打他一下,专门叮嘱了他一句话:“张大人啊,最近朝里有些风言风语,说有在高位者,以权谋私,你应该也听说了吧?”
张松显然有些被吓了一跳,不过他脑子灵光,马上附和道:“额,嗯,太子说的是,最近朝中确实有一些这样的传言,不过臣并不知道究竟是谁。”张富冷笑一声:“哈哈哈,张大人啊,越是位高权重者,越是要洁身自好,你说是嘛?”说完便走了出去。
张松先是低头哈腰道:“是,太子说得对,以后臣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说罢,一抬头,张富已经远去了,只留下张松一人脊背发凉,寒冬腊月的天气,满头大汗。没办法,面前这位才二十多岁的年轻太子,已经经历了无数沙场厮杀,冷酷起来时,浑身上下带着一种可怖杀气……
跟张松这种本地势力大的人,恰好相反的就是初来乍到的蒯良。要说蒯家在荆州的势力曾经也是只手遮天,可是要比张松在益州大得多。但随着荆州易主,刘表身死,蒯越南下,蒯良入蜀这一系列变革之后,蒯家的声名显赫已经成了过去式。
如今独自一人在成都的蒯良,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可是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被人抓住什么把柄,而给了张富杀他的理由。
所以,蒯良的私生活可谓是非常简单,对待这样的‘其他势力旧臣’张富也是乐得安心,只要你不乱搞,安安生生,朝廷就会一直养你到老的。更何况,荆州那边也需要能在朝中说上话的代表,可谓是两全其美。
尚书台诸位大臣走了一圈之后,就到了九部尚书,这九部可是张富汲取后世封建王朝的经验,独创的行政机构。可以有效的集中皇权,还避免了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权力过大的负面因素。
而且,这九部尚书一大半也都是张富亲自提拔任命的,所以他很有必要亲自走一趟,这也是他的最终目的!
先是户部尚书寇准,寇准可以说是张富第一个召唤出来的内政型人才,在汉中王时期,和蜀国建立早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寇准此人和许多名臣一样,他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主打一个全面发展。
寇准之前还促进张富做了一件大事:在早期张鲁刚占据益州之时,寇准下各地出差之时,还被一些不怕死的世家给偷袭,好在燕青出手果断,救下了寇准。这件事也成了后来张富决定惩戒世家大族的导火索,一连杀了十几批大家族。
这几年在户部尚书这个差事上,寇准也是兢兢业业,而且多次不辞辛苦前往各地县乡,去带人统计人口,查清赋税,将蜀地偏远地区的百姓登记在册,倒也算得上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