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农家小女,只想做稳婆

作者:凌小凌 | 分类:古言 | 字数:117.1万

第427章 哪个吴家

书名:农家小女,只想做稳婆 作者:凌小凌 字数:2134 更新时间:2025-01-24 03:32:25

又想起刘氏刚刚跟他说过不能“嗯嗯嗯”,于是又补充了一句:“说过,她说过了,我亲耳听着她说的。”

“那如今怎么改了口风了?”刘氏犹豫了一下,又隐隐有些快意:“难道她快要,不行了?”

许有福摇摇头:“不知道,我没去看她。”

刘氏听到许有福没有去看那个毒妇,心情特别愉悦。

“是谁家姑娘啊?”刘氏突然就有些好奇了,不知道是哪家姑娘瞎了眼,找了这么个遭罪的人。

许有福原本半眯着的眼一下就紧闭了。

他眉头紧皱,摆摆手,一副不想说、不要再问的样子。

刘氏见他这样,忍不住打趣他:“哟,看你这忧心的模样,莫非那姑娘还是你不舍的?我竟然连说都不能说了?”

许有福见她不依不饶,实在不能再瞒着。

要是他再不说,只怕今晚真的是没得睡觉,要守足一整夜了。

他睁开眼睛,说道:“吴家,老三说亲的人家是吴家。”

刘氏一听到“吴”字,冷哼一声,过年的愉悦都少了。

不管那白眼狼说的是枫树湾的吴老麻子家,还是下林村的吴家,还是镇上东市的吴豆腐家,又或者是西市吴油铺子家,只要姓吴的,她都一概不待见。

刘氏想了想,问他:“该不是十一巷的那个吴家吧?”

十一巷与许家的十二巷同在岁绵街一左一右,一东一西。

许家出来,站在院门口,往西望去,十一巷的最后一处宅子就是吴府。

吴府出来,站在院门口,往东望去,十二巷的最后一处宅子就是许府。

那白眼狼说的要真是十一巷的吴府,抬头不见低头见,那可真是够倒霉的。

“不是那个吴掌柜。”

西十一巷的吴家在书院旁边经营着一家书肆——尚文阁,专门卖些书籍和笔墨纸砚。

因为许家经常去那边买些书和笔墨纸砚,与吴掌柜打过几次交道。

不过吴掌柜从前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傲气清高在他身上体现得完美无瑕。

他最是看不上像许家这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人家。

他觉得她们几个姑娘和那个小哥儿虽然时常逛书肆,可是除了那个被回春堂廖老大夫收为徒弟之外的,没有一个像个读书人。

许家那个六岁都还不会说话的小哥儿就不说了。

许家大姑娘,一个十来岁的姑娘家家,不在家裁衣绣花,反而为了那点黄白之物,天天抛头露面。

许家小姑娘刘更不用说了,天天走街串巷,溜猫逗狗,不是打了东家的水缸,就是砸了西家的窗。

有一次,她竟然打了自家的小儿子,就因为小儿子说了一句实话。

那话是怎么说的?

“泥腿子,上田埂,进书肆,装风雅。”

这话本是吴掌柜在枕头边上随口跟媳妇说了一句。

谁知道自家小儿子竟然学了去,还当着许家那个恶霸的面儿说了出来,自然招致一顿打。

吴掌柜的老娘吴家老太太和吴夫人与刘氏大吵一架。

从此之后,许吴两家同在岁绵街面对面相遇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各有各的。

许有福抬手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忧心地说道:“要真是那个吴家也就算了,是县城那个吴家。”

“什么?那个吴家!”刘氏气得一甩手,一个巴掌正好甩在许有福的脸上。

要不是许有福对自己媳妇儿足够了解,要说她不是故意的,许有福都不肯信。

“那白眼狼还真是不死心啊,没有坑到我家大丫头,就亲自去坑人家姑娘了。”

“看来读了这么多年书,他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知道自己看不中就寻思各种邪门歪道了。”

“去年就让我们给他四五十两,让他好去找大儒走动走动,如今是一计不成,又来一计,都亲自上阵了。”

“这等心术不正的白眼狼,就算是真的让他中了秀才又能怎么样?难道吴家能帮他得个秀才,以后还能帮他成为举人老爷、进士老爷,还是状元老爷?嗤——不要脸!”

“嗯,不要脸!”许有福应和着说。

“全天下读书人的脸面都被他丢光了。”

“嗯,都丢光了。”

“要是我儿子读书,读成这个衰样,我打断他的腿。”

“嗯,打断他的腿。”

“你臭着一张脸就因为他要娶吴家姑娘?”

“嗯,也不全是。”

“那还有什么?”

许有福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全部交代清楚了。

“老二说吴家是县里的大户人家,人家姑娘的嫁妆肯定不少,我们老许家的聘礼也不能太寒酸了。”

刘氏一听这话,哪能不知道,他们这些吸血虫是想着从自己家吸血了。

“呵呵,老二可真热心啊,那可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出多少?”

许有福伸出五个手指。

刘氏知道这五个手指肯定不能是五两银子。

要知道,这村里娶个媳妇三五两银子不多,也不算少了,但是放在镇上都有点拿不出手。

镇上普通人家成个亲什么的,没个十几两,都会被人说寒酸,看不起姑娘娘家呢。

对于县城可来说,尤其是对县城富户吴家来说,就真的是连看都没眼看了。

所以,这个五不能是五两银子。

果然,许有福接着说:“五亩水田,二弟说卖五亩水田,卖得的银钱给他做聘礼。二弟个人再添十两,凑够五十两。”

“卖田?老二疯了不成?”刘氏惊叹,“一下子卖了五亩,地里的出息可就少了三成,这是准备不让许家兴进学了吗?”

早知道,老许家之所以能一下子供着两个人读书,完全是靠着许青山积攒下来的这十几亩的良田。

“谁说不是呢?”许有福也赞同地点头:“只是老三说了,等他成亲后,他就把兴哥儿带在身边,让兴哥儿也进县城的书院读书。”

刘氏恍然大悟,原来是有天大的好处在后头等着。

她就说嘛,许有富可是个不见鱼儿不撒网的人,怎么可能为了给老三娶个媳妇,丢了亲儿子的读书和仕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