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昭春意

作者:犹鱼丝 | 分类:古言 | 字数:70.1万

第243章 阴沟里翻了船

书名:昭春意 作者:犹鱼丝 字数:2142 更新时间:2025-01-29 02:05:40

逐风撑着一把墨梅伞,齐雍披着毛氅走在伞下,走到马车旁时,他的一边肩膀已经覆了一层细碎的白雪,齐雍伸手拍了几下,走进了马车里。

逐风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了他:“小赵公公查到,隆盛行的东家是浙江的丝绸皇商周家,周家一边暗里经营隆盛行,一边同朝廷光明正大地做生意,隆盛行的名号连许多浙江本地人都没听说过,藏得很深。”

“周家丝厂产的织绸,每年要上贡到内廷针工局,也因此江南织造三局,对周家大开方便之门,给了周家钻织造局空子的机会。”

许多大户人家的产业都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放在明面上,能被人查到,另一部分见不得光,隐在暗处,暗地里的那部分产业,才是家族真正的核心所在,涉及了家族的情报的来源,专门处理一些明面上比较棘手的事。

齐雍语气一冷:“如果不是赵安福出马,怕是查不出周家的猫腻,就算查到了隆盛行,多半也会因为缺少关键证据,断了线索。”

宫里每年用的都是周家产的织绸,周家掌握着更好的丝织技术,宫里宫外的人脉也打点得极好,周家只要不在贡绸上出了差错,司礼监就是周家的靠山,地方是没有人敢同周家作对。

镇北侯不可能把手插进司礼监,所以查不出内里,而普天之下,能插手这件事的,也只有他了。

逐风得了这消息时,也是一阵心惊肉跳。

周家一边背靠司礼监,却将司礼监利用得明明白白,小赵公公险些阴沟里翻了船,咬着牙切齿的模样,生生将一张脸都扭曲变形了。

锁定了关键目标,接下来就要取证了,齐雍一边摸捻着香珠:“隆盛行背后的权贵查到了没有?”

逐风回道:“是隆郡王府无疑。”他顿了一下话,又继续说,“小赵公公还查到,京里有不少勋戚人家,同周家有账目往来,他将这些人查了一个遍……与隆盛行有牵扯的除了镇北侯府,还有熹郡王府……”

周家是皇商,谁能想到私底下还做了私造、私运、私贩的勾当,小赵公公断定,与隆盛行有账目往来的人家,就藏在周家明面的账目。

果真查到了猫腻。

齐雍摸捻香珠的动作,猛地一顿,目光看向了逐风:“熹郡王府?”

他重复问了一遍,似在确认什么。

逐风点头:“是熹郡王府没错!目前还没查到双方往来的账目数额有多大,听小赵公公的意思,”顶着殿下越来越幽冷的目光,他头皮发紧,“熹郡王府似是参与了隆行盛的运作,具体的,还要查证。”

熹郡王是宗人府宗人令,掌管了整个宗室,一直深受皇上的信重。

镇北侯府和熹郡王府同时牵扯了隆盛行,这绝不是什么巧合,所以熹郡王府同镇北侯府一般是被人布局下套,泥足深陷,还是另有原因?

京里还有多少人家如镇北侯府、熹郡王府这般,被人布局下套,拿捏了把柄?!

保皇党一派,他究竟还能相信谁?

齐雍闭了闭眼,眼底宛如浓墨一般幽深:“去定国公府。”

逐风听到他喉咙有些干哑,舆车里很安静,殿下靠在车壁上,显得十分疲惫。

马车到了定国公府,齐雍便去书房找了外祖父定国公,定国公年纪大了,已经不怎么上朝,右军衙门里的事,大多上都交到了齐雍手里。

这会儿,他穿着一件灰青的厚袄,在书案前练字。

见齐雍进来了,他抬了抬眼,把毛笔扔进了笔洗里,墨汁在水里慢慢化开:“怎么突然过来了?”

齐雍盘坐在临窗的炕席上,慢慢说起了隆盛行的事,定国公眉头一蹙,想了许久才问他:“你打算怎么办?”

齐雍目光一顿,看到外祖父身上裹得有些臃肿的厚袄,就想到原来冬天再冷,外祖父总是穿一件薄袄,最多加一件氅衣披在身上,从小护着他们的外祖父,什么时候也已经开始畏冷了?

齐雍敛下眼睛:“主管大兴粮仓的司庾主事找到了,尸体就埋在浮玉山上,按时间推算,应是大兴粮仓刚事发,他就出事了,仵作验尸之后,没发现线索……案子一直没有进展,大理寺想从司庾主事的家人入手,但他的家人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一直查不到下落,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定国公绕过书案,坐到了炕席对面。

齐雍为他倒了一杯茶,递了过去。

定国公端起热茶,慢慢喝了几口,捧在手里,书房里摆了许多书,以及一些重要的文案、卷宗,还有书信,他向来是不允在书房里烧炭笼,方才练了一会儿字,手冷得有些发僵。

定国公看向齐雍,见他眼里布满了血丝,袖子上有几沾暗红:“你昨天在大理寺待了一整晚?”

齐雍嗯了一声:“十万石粮食不翼而飞,不知去向,用途不明……总叫人不放心,”他顿了一下话,“我怀疑,这十万石粮食很可能与两年前运往萧关那一批有问题的粮草有关。”

二十万石粮草运到了萧关,结果有一大半都是锯木的木屑,还掺了沙石、糠麸,后来皇上让大理寺彻查此事,最后查到这批粮草在离仓时,并没有问题,是离仓之后才出了差错。

所以没查到户部粮仓有什么问题。

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了五军衙门和兵部上,皇上大肆清除太后党……能查的人事都查了一遍。

但其实还有许多含糊不清的地方。

因为此案最关键的显国公,并没有受到牵连,许多内情只有显国公府倒台之后,才能彻底查清。

“或者说,这十万石粮食,是原本要运往萧关的那批粮食。”

定国公握着茶杯的手不由一抖,杯里的热水,一下洒到了袖子上:“你怀疑大理寺?”

当时负责调查萧关粮草案的正是大理寺。

运往萧关的粮草很可能在出仓的时候,就已经被人偷梁换柱,大理寺最后查到的是,粮食是出仓之后,才出了问题,是大理寺的调查有误,还是大理寺有人,刻意模糊了案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