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显眼 | 分类:历史 | 字数:41.1万

第163章 我想静静

书名: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显眼 字数:2281 更新时间:2024-11-16 14:39:33

“啊?啥?这利玛窦没见到神宗皇帝?不是说相谈甚欢,因此开启了神宗皇帝对科技的兴趣,并开启了东西方科技交流的历史进程吗?”

朱慈炯的脑袋快要炸开了,整件事情的起始,只是自己兴冲冲搞一下工作视察罢了。

万万没想到,事情从询问一艘钢铁龙骨的建造开始,宋应星随随便便的一些介绍,就摧毁了自己的历史观。

自己的思想中,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概念都是:华夏的从来都是不重视自然科学和各类技术,科学技术都是从西方传入中华的,明清两朝的各种科技,都是西洋传教士从西方带来的。

现在好了,自己随便提起的几个后世公认历史知识,关于造船知识、地图绘制和西洋传教士觐见皇帝这三件事情,实际情况竟然和鞑清修订的历史记录完全相反。

而且从宋应星的描述中看,大明在造船、天文地理方面的科技水平,竟是远高于此时的西洋世界的,真是令人大跌眼镜啊。

“尼玛的,真是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还有狗娘样的度娘,老子搜索的历史信息,有几个是真实的啊?”

朱慈炯想着这些有的没的,面容变得有些愤怒、扭曲和疑惑,嘴里也在继续的低声自语。

“殿下、殿下,微臣冒死进谏,还请告知微臣您到底看的是哪些史籍,为何此书之上尽皆是荒诞不堪之言!”

“微臣还深刻感受到,那些史书似乎可以掩盖真相,系统性的处处贬低大明王朝,真是奇也怪哉!”

宋应星加重语气的郑重之言,惊醒了胡思乱想的朱慈炯,但他却没法正面给予回答。

难道要他告诉宋应星:“孤王来自数百年后的华夏国,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当时公认的历史记录?但凡任何敢质疑这些所谓“历史”的人,都会被各色汉奸扣上“民科、无知”的大帽子?”

朱慈炯一时没想到合适的说法,只好含糊的说道:“宋爱卿稍等,孤王心里有些混乱,我想静静!”

于是他想了很久的静静,才勉强平复了混乱的心绪,终于确定了一件事情:

他在后世所知的大明历史,都是满清狗鞑子、西洋贱人和内部狗汉奸勾结起来,里应外合的进行了系统性的篡改,彻底埋葬了真相。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那些混蛋就是遵循这一原则,不断地掩盖毁灭真实历史,逐步摧毁汉人的民族自信。

无论如何,满清狗鞑子才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必须要早日把它们全部搞死,否则对华夏对汉人文明的破坏,将是难以挽回的。

当然了,西洋的那些耶稣会的传教士,大部分也不是好东西,他们来到华夏的目的,除了拼命传教之外,恐怕还在成系统的剽窃华夏的问话和科学技术,也要加以高度重视。

还有一点很重要,对于大明朝信教的官员、文人和乡绅地主,也需要彻底清查,其中必然有巨多的汉奸在出卖华夏。

最后这个文官乡绅势力,他们深深扎根隐藏在大明内部,盘根错节且利益深度勾结,为了他们的利益可都什么都干得出来。

他们为了维护海上走私利益,竟然朝野勾结,趁着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明英宗年幼的机会,给郑和下西洋扣上了“劳民伤财、与民争利”的大帽子,彻底终止了下西洋的活动。

要知道,明成祖在位期间,大明百姓的生活愈发富足!在此大前提下,永乐大地竟然还同时干成了几件堪称丰功伟绩的大事!

这几件大事,放在其他任何王朝,都可能会导致王朝经济崩溃,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永乐大帝让郑和七下西洋,永乐大帝建造了北京紫禁城,永乐大帝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永乐大帝征服安南并建立统治,永乐大帝五次亲征漠北,永乐大帝修复和重开京杭大运河,永乐大帝令人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大帝令......

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海量的银子泼出去,海量的人力铺开来,才有可能完成一件、两件或三件,而且往往会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但是永乐大帝就在一朝之内,同时完成了这些壮举,而且整个用了一朝,百姓的生活却越过越好,这不是奇也怪哉吗?

朱慈炯细细思考,发现永乐朝和其他王朝,甚至和大明后续几个朝代相比,治理天下和赋税征收的方法其实相差不大:无非是与民休息、鼓励农桑、轻徭薄赋等等!

只有一件事情不同,那就是永乐大帝是马上皇帝,有足够的威望和铁血手段压制住文官乡绅集团,然后义无反顾的大开海贸,而且是由朝廷主导的海贸行为:郑和七下西洋。

永乐大帝通过郑和下西洋获得了海量财富,他因此才能在保证百姓富足安定的同时,完成了彪炳千古的帝王功业,其中也包括了大帝最满意的功业:数百年唯一完成“封狼居胥”这一千古功业的皇帝。

因此,三宝太监七下西洋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航海活动,绝对不是文官乡绅集团所污蔑的那样:劳民伤财和与民争利。

由此可见,文官乡绅集团是极其狡诈、无耻和混账的,他们为了自身的走私利益,不惜出卖华夏、大明和祖宗,似毫无底线的畜生。

朱慈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很久很久之后,总算是基本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处,心情不禁有些沉重,理所当然也感到了紧迫的使命感。

他终于缓缓开了口,回应了宋应星的问题和担忧:

“呵呵,宋爱卿勿要忧虑,孤王只是在流亡途中,听无知之人道听途说而已,并没有看什么歪理邪书!经过爱卿你的解释,孤王已经明白了事情真相,自然不会相信那些歪理邪说!”

“不过,爱卿你的怀疑并没有错,确实有一股势力在销毁和掩盖华夏的璀璨历史、文化和科学,我们需要高度重视。”

“不过侥天之幸,现在一切都来得及改变,而改变这一切的根本,就是孤王须手握强悍无敌的武力,如此方能扫清外部的凶残敌人呢,同时廓清内部无耻的汉奸内贼。”

“那么,此事就到此为止,爱卿也勿要和他人议论此事,一心为孤王研发神兵利器即可!其他事情,孤王自当会处理妥当。”

朱慈炯强行终止了关于历史真伪的讨论,把话题拉回来科学院研究成果的正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