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七十年代,大队女高中生

作者:橙子味的橙子糖 | 分类:现言 | 字数:73万

第166章 除夕聚餐三

书名:穿越七十年代,大队女高中生 作者:橙子味的橙子糖 字数:2412 更新时间:2025-02-18 02:06:48

中午,大家齐聚老宅。

除了还没出月子的程沐,和小宝宝。

过年好吃的东西不少。

许母跟许奶奶说了许妮初二会带小孩回来。

跟许三婶商量了,等初三了再一道回年家。

许三婶应下,让志平下午载知冬去她姥爷家说一下。

志平期待满满的看向志和。

志和点头,只说道三点前必须回来。

志平连连点头,催促着知冬快点吃。

被志和制止了,

“等到一点再出门。不用催知冬。这会去知冬姥爷家在吃饭呢。赶饭点不好。”

志平无奈,不过看着满桌子的菜,也开心起来,不能这么早出去,就好好吃吧。

下午,除了出去玩的,大家也基本都在老宅。

志春回去陪程沐,许二婶有孙万事足。整个人都动力十足。

跟两个妯娌商量着晚上她主厨做点什么菜。

小福累了,先跟着志安去睡午觉。

知玉和知秋就坐在许奶奶旁边,跟着唠嗑。

志平下午疯玩了两个小时,等到三点左右回来了。

被志和赶回去洗了澡再来。

在乡下,晚饭开的早。

五点左右,大家都开始吃饭了。

许爷爷和许奶奶看着满满的两桌人,开怀的笑着。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你们虽然分家了,你们兄弟还是要相互扶持。”

许爹、许二叔和许三叔都纷纷应好。

许爷爷又夸了志春,

“志春今年结婚还生了小孩了,成熟了,程沐生娃辛苦,你多照顾些。”

志春乖乖应下。

许二婶也接话道:“爹,你别担心,我也会好好照顾好儿媳妇和孙子的。”

许爷爷颔首。

然后接着夸小辈们学习进步。

等夸了个遍,就提筷子给许奶奶夹了一块肉。

招呼大家开始吃饭。

这会,年夜饭算正式开始。

知玉开心的跟着大家一起吃饭。

许二婶今天的饭做的很好吃,也很舍得放料。

除了之前经常煮的香菇肉末粉丝,和一些青菜外,还油炸了酥肉,知道小辈们爱吃,还炸了土豆和地瓜。

还有肉丸子也煮的入味,再大点都跟红烧狮子头像了,算是知玉最喜欢的菜了。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知玉已经变成肉食主义者了。

对年夜饭也期待许久。

许爷爷那桌,已经开始喝酒了,许三婶抱着志安坐在知玉旁边,许母也过来了。

志和跟志春过去喝酒了。

知玉吃个半饱了,就帮着许三婶一起喂志安。

许母也抱着小福,让孟婷好喂饭。

两个小家伙不再是只能吃鸡蛋羹了。

小福也喜欢吃肉,肉丸子捣烂了,加到饭里,他吃的可香。

志安则乖乖的,许三婶喂什么吃什么,肉和青菜都吃。

等志平吃完,就端着酒杯,装这开水,去许爷爷那桌,敬酒。

还拉着志夏一起。

对比志平的闹腾,志夏则是中规中矩的给几位长辈敬茶。

等到天黑了,那一桌还没吃完。

许母和许二婶则先将这一桌碗筷收拾好,拿了瓜子和鸡蛋卷放桌子上,闲聊吃零食。

知玉给大家都泡了杯茶,多加的灵水,杯子不够的就用碗。

志平和知秋、知冬带着两个小的在院子里玩耍。

许二婶磕着瓜子说道:“等明年,小宝宝也能满地跑了。”

现在的她没什么烦恼,最近家里忙,出去听八卦的机会也少。

开始问着许母有没有听说什么有趣的。

许母一脸无奈:“我听说的,都差不多跟你说了,哪还有什么。”

许二婶失望道:“这个时候,最闲了,还不八卦。”

许三婶小声的说道:“我这倒有一个。”

许二婶连忙用胳膊轻轻推她,急切地说道:“快说,快说,这会正无聊呢。”

许三婶比较少说闲话,这会轻轻咳了几声才开始说道:“我也是带着志安出去玩听到的。

有个姓杨的小年轻,因着我们大队赚钱,去隔壁大队骗了一个女知青,说自己是杨副队长的侄子,家里有钱,杨副队长就要升大队长。还能有机会帮她返程。

等发生关系的时候,才跟女知青说都是姓杨的,小辈基本都是杨队长侄子,不是亲侄子。

而女知青问了咱们大队的知青,才知道杨副队长好些事情做不了主,上面还有许大队长和冯书记。

女知青奔溃想闹开,不过被杨副队长正压住了,而且已经发生关系了,女知青想去告流氓罪都不敢,

因为开始是自愿的,只能嫁了,过年这几天,听说小媳妇都一直再闹呢。”

许二婶惊讶道:“这个姓杨的小伙子这么搞,杨副队长以后想跟姓许的争大队长都没底气了。杨副队长不得气出病来。”

“可不是,听说杨副队长过年期间都没怎么出来,只上次分钱,分肉的时候出来,可能怎么办,还是得帮忙收拾烂摊子。”

许二婶虽然对杨副队长老想跟许大队长争大队长之位反感,不过这会也替杨副队长感到惋惜。

可能怎么办呢?不管哪个时代,人们都是群居。

特别是一个姓氏家族。

杨副队长只能认栽,之后管好族人,应该还能保着副队长的位子,不然杨姓可是会被大队排斥。

许二婶吃了个大瓜,感觉不是那么无聊。

问道:“我怎么之前都没听说。”

许母看了她一眼道:“我就听说有人借着杨副队长的势娶了个知青。

你平常喜欢一起玩的两个,一个是杨家媳妇,一个是杨家女儿,人家哪里会跟你说家丑。

而且,你最近出去的也少。”

许二婶点头赞同,又问道:“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许三婶摇头,她空闲的时候,基本都是带志安。听的少。

许母这会想起了一个小八卦,跟两个妯娌小声道:“听说冯家那个当兵的小儿子带媳妇、儿女回来了。知道吧?”

许二婶让接着说:“是呀,他家房子盖的最好,我们都去参观过呀。然后呢?”

“听说,那个小媳妇比冯跃小叔小五岁,冯跃小叔当兵娶的晚,对小媳妇很是疼爱,之前就是因为媳妇来过一次不习惯,就都没回来,这次,家里建好了,没理由,就带着一家回来的,但是回来了吧,

小孩子出去有的玩,都不闹,还很开心,不过小媳妇就经常指桑骂槐,说出去玩都是在地上滚,脏。

还说小孩子身上都长虱子跳蚤了,让冯跃小叔买年后最早的票回去,听说是买初二的票,平常自己不煮饭,还抱怨饭不好吃,等走出院子,对大队的人又很和善。

冯跃娘跟我抱怨赖着,就算冯跃大伯娘那样的好脾气,有时候都要被气到。

听说冯大伯去接他们的时候,都见过一次面的,没认出来,讲了不好听的话,嫌弃牛车。也嫌弃冯大伯天天赶车有牛身上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