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人之不当恋爱脑
作者:汤萌萌 | 分类:古言 | 字数:135.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2章 父女摊牌
好不容易皇上和十四达成了共识,太后也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儿子,还没消停几天,又来了国书。
也是海外的国家,哲国和理国的皇帝也要前来缔结友好之盟。
因为不知道底细皇上还是选择向十四问问这两国的情况,十四当然知道,这些年他们兄弟三个也没少互帮互助。
可他当然不会顺着皇上来,随便一句不熟,互不干扰就给打发了,皇上如今也不能硬着来。
派礼部准备迎接之礼,等两月后,两国皇帝进京,没想到这两位来头更大,废太子和曾经的大千岁直亲王。
皇上这时候心理承受能力都强悍了不少,见勾肩搭背的三人还有挑衅看向他的十四,木已成舟,当即派夏刈去宗人府看看,八九十是不是还在,若是这三人不在了,他这么多年斗的还有什么意义。
事实证明,闺女是亲的,没把他的三个死对头放出去。
此次三王衣锦还乡,哪怕是皇上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兄弟们本事的强悍。
此次他们主要是为了带妻儿离开,顺便在故土住个两三月,皇上自然也不会阻拦,反倒是还要盛情相待,显示其风度。
反倒是太后,见到了小儿子,喜极而泣,喜不自胜。
在十四离开之后,本来身体就不怎么好,这样一来,那口气卸了,顿时缠绵病榻了起来。
当兮辞得到太后要不行的消息,将九九留在了准噶尔坐镇后,兮辞快马加鞭赶回京城,等到了寿康宫门口,就听到丧钟声。
紧接着听到一阵哀戚的哭声,满宫缟素。
显而易见,她来晚了。
踉踉跄跄走了进去,就看到太后安详的躺在了床上,兮辞眼眶微红,多日赶路的小脸苍白,心里却有些尘埃落定的感觉。
连日的奔波劲头在这一刻卸了劲儿。
兮辞晕过去前一秒还想着,终究是肉体凡胎,不抗造。
却没想想两个月的路缩短成半个月,生产队的驴都没这么用的。
等醒来的时候,就是在翊坤宫了,对上皇贵妃担忧的目光,兮辞刚要说话,就觉得喉咙有些沙哑,被皇贵妃亲自喂了一碗粥,兮辞感觉活过来了。
听着太后身后事的安排,兮辞早就调节好了心情,至少她没什么遗憾了,也算是变相的圆满了。
是非功过自有判官来断。
见兮辞不说话,皇贵妃多番劝慰,生怕兮辞憋坏了,其实她不是不说,是刚醒来嗓子还有些不舒服。
于是就误会了。
兮辞早就看淡了生死,时间如逆旅,若是每个亲人逝世她都要死要活可能早就崩溃了。
因为太后的死,紫禁城更安静了,醒来后兮辞亲自去上了一炷香,圆了这段祖孙情。
谁知走的时候就被竹息拦了下来,将太后留下的东西全都给了她。对于太后是否留有遗诏她并不感兴趣,都与他无关,日后皇后不废而废,若是挡了她的路,一包毒药送走就是。
回一趟京城,碰一回名场面,那出告发私通的戏份兮辞看的津津有味,特别是亲爹的那张黑脸,不过哪怕再多的人证,没有实质的证据,甄嬛还是屹立不倒。
只是温实初还是挂了,以死明志证明自身清白,在甄嬛的唱念做打下,而瓜尔佳氏也因此进了冷宫。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又传来远在宁古塔的甄远道夫妇和甄嬛的幼妹都暴毙而死的消息,兮辞见到过两回甄嬛,黑化了。
就是不知道她还能和皇后斗到什么程度。
岁数大了,皇上也越发力不从心,开始嗑起了丹药,兮辞也曾经劝过,当面答应的好好的,过后依旧。
兮辞也懒得再说,回了准噶尔。
几年后,京中传来消息,皇后不废而废,帝言明,与她死生不复相见,与此同时,召固伦怀瑾长公主带兵回京。
兮辞看见久违的宫墙,这一世她如今不过二十岁出头,却感觉好像历尽沧桑一般,她知道,要尘埃落定了。
此时皇上形容枯槁的坐在龙椅上,早就不复上次见面时的模样,父女相望,相对无言。
“婳婳,过来”
皇上向着兮辞招了招手,拍了拍身旁的位置,“来,坐”。
兮辞却没坐下,“儿臣不敢”。
看着兮辞疏离的样子,皇上眼神复杂,“几年不见,终究还是生分了”。
兮辞面上带着轻嘲,这些年蒙古在兮辞的手中越来越壮大,怎会不引起皇上的忌惮,他怕兮辞拥兵自重,来日威胁到大清,所以派了果亲王和年富守边,派兵驻守,以制衡蒙古。
甚至不顾兮辞的反对,非要定下弘昼长女与永瑜的婚事,兮辞还在呢,就迫不及待加深与蒙古的联系。
不仅如此,还连续以宗室女嫁予如今早就臣服漠西的巴林部与科尔沁部多个部落。
皇后倒台后,在后宫将裕嫔和莞妃提到了贵妃之位,想给她额娘添堵。
杀鸡儆猴,她就是那只猴,皇上哪里不知道她不会反,但是帝王本身就是多疑的物种。
“不是生分,是敬意,儿臣早就知道,皇阿玛先是皇后才是阿玛,父母之恩,昊天罔极,所以这次儿臣回来了。
您有什么吩咐说吧,只要在能力范围儿臣绝不推辞”
兮辞清冷的声音响起,不像是父女两个,对待皇上的态度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她能看出来,皇上时间不多了,但是她早就不想演戏了,假的永远真不了。
听到兮辞这句保证,皇上心里松了口气,他召兮辞回来的大部分原因就是怕一旦他去世,蒙古自立。
“从小到大,你一直都是最聪慧的那个,你的三个兄长哪个都不及你得朕欢心,若你是阿哥,大清江山就后继有人了”,或许是想到兮辞年幼时候的事,皇上脸上也带了些笑意。
皇上对她的疼爱,兮辞自然记得,不过这三年的忌惮、猜忌早就让她对这个父亲升不起来太多的亲情了。
所以兮辞的话也不再轻描淡写了,绵里藏针,“皇阿玛忘了,儿臣哪里有三个兄长,三哥被您过继给了八叔,哪里还算是正经的兄长”。
“儿臣承认,大半生尊荣大多来自皇阿玛,所以您登基前,我帮你在皇玛法跟前说好话,以遗诏助你得位正,打压八九十三位叔叔,安抚宗室,笼络民心,桩桩件件,儿臣问心无愧”
至于和亲准噶尔,兮辞没必要加,这是她努力促成的。
或许想到了当初的好,皇上的脸上带着怀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从前他想到女儿下意识是怜惜和心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猜忌和怀疑。
担忧她危害大清,毕竟儿子都不成器,偏偏蒙古的实力与日俱增。
“虎毒尚且不食子,朕从未想过伤你一根汗毛,朕只是想打压蒙古势力,免得威胁大清的地位,朕身为皇上,不能因为一己之私,不顾大清安危”,皇上大义凛然的模样,让兮辞觉得愈发悲凉。
“可是把蒙古变得强盛的人是儿臣,能决定蒙古出兵与否的也是儿臣。
你派人联络科尔沁部与巴林部,若是蒙古内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还是儿臣。
你不是想不到,只是这些威胁在你看来没有您的皇权富贵更重要,为了这把龙椅,至亲亦可弃,儿臣说的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