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院士重生:回到1975当知青

作者:大沧月 | 分类:都市 | 字数:215.6万

第1463章 计划通过,未来可期!

书名:院士重生:回到1975当知青 作者:大沧月 字数:1781 更新时间:2024-11-26 16:39:49

周扬提出的这个方案,也是借鉴了前世五机部处理“三千铁骑下南洋”的做法。

当时国内也面临眼下同样的问题,其中最严峻的当属负责坦克研发生产的五机部。

那时我们接到的坦克订单量为三千辆,按照我国当时的坦克生产能力,这个订单量至少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

更何况,外方在后续订单中又不断提出了十多项技术改进和5、6种改进车型的要求,譬如要求在69-IIA上增加简易三防装置、主离合器液压助力装置和带方位指示器的炮塔方向机,改进空气压缩机充气系统等。

甚至于在后期交付的69-IIA上,又要求采用激光测距和瞄准合一的测距瞄准镜以及烟幕弹发射器等,这让相关的后续技术攻关的难度特别大。

譬如,之前交付的坦克安装的是简易火控系统,其激光测距机体积较大,且安装在炮塔外面的防盾上,防护性能较差。

外方提出,在后续交付的69-IIA坦克上将激光测距机小型化后挪进炮塔,与炮长瞄准镜合为一体,构成激光测距瞄准镜,测程由3000米提高到5000米,并要求不改变坦克的原来结构和尺寸,在原来的炮长瞄准镜位置可以直接安装测瞄镜。

而这个要求在苏式T系列坦克上是史无前例的,任务十分艰巨。

如此种种,都给当时的五机部造成了极大地压力。

但这并没有吓住我们的军工人,在外方提出这些问题之后,五机部五局立即组织会战,解决问题。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组织了两套班子,各自独立研制,择优录用。

两组工厂与研究所通力合作、全力奋战,夜以继日,仅仅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都按时拿出了样机,实弹射击结果,两个方案都基本达到要求,也暴露出了一点问题。

两组人马又马不停蹄地改进,11月再次对比试验,全都达到了设计要求。最后决定以其中的一个方案为基础再次优化改进,最终完成了新式坦克的设计定型。

新坦克不但满足了出口需要,提高了坦克火控系统的性能,而且为我国大量现役坦克的改造提供了先进实用的火控系统。

还有,为了制订指挥坦克通讯频率表,攻关组打破常规,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

一年半的时间里里,新坦克6种车型的改进设计、生产线的扩能改造和工艺工装的准备全部按时完成。

而新式坦克也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一经出口,迅速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证明了我国国防工业的实力,同时还提高了我国兵工在国际上的信誉。

更重要的是,我们也通过这次事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工企业和军工人。

在整个生产工期内,除总装厂外,承担配套任务的火炮厂、发动机厂、火控厂等所有协作单位,也都把该项出口当成头等大事,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绝不拖总装厂后腿。

有的甚至调整原来的生产计划,宁可牺牲产值,也得保证外贸任务的完成。

比如说航空133厂,承接了新坦克项目的液压部件的生产任务,拿到图纸后立即组织试制,总工程师连续两天两夜在试制车间指挥技术攻关,三个月就拿出了合格产品,全面完成了配套任务。

最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三年合同时间内我国如期完成了这个坦克出口的最大合同,创造了坦克工业历史上研制周期短、定型快、投产快的历史新记录,既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兵器工业争得了信誉,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正是因为有现成的作业可抄,所以周扬才会想出这样一个解决的方案。

只不过,相比于前世五机部的方法,周扬的这个方案的规模更大,参与的单位更多,产生的效果也更大。

按照周扬的想法,这场大会战不仅仅涉及到有出口任务的军工单位,而是囊括了全国的科研院所和兵工生产部门。

目标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订单所需的生产任务,同时还要聚焦“创新设计水平”、“创新工艺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

简而言之,既要提高产能,同时还要提升产品的质量。

按照周扬的想法,科研院所保设计水准,军工企业保生产质量,一线职工实行“大倒班,连轴转”加班加点抢时间,保进度,主打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听完周扬的想法之后,姜老大喜,当即让他将这些想法行成文字材料,然后等到时机合适后,在会上提出来。

周扬自然不能拒绝,随后便加班加点儿将所有的想法汇总成了一个方案。

当会议正式开始后,主持会议的大长老将问题抛出来之后,参会的上百名军工大佬随机展开商议。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大家伙儿都只能从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些建议,虽然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但是却对于眼下的大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