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

作者: | 分类:现言 | 字数:41.6万

第7章 公社一日游

书名: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 作者: 字数:3396 更新时间:2024-11-26 00:12:59

除了周志强和江招娣,知青点的其余十一人都要去公社。

江招娣是真隐形,除了上工,知青点,没有第三点,很少说话。而周自强很少回知青点,也去上工,更是少言少语。但是人长得好看,到处都是他的传说,尤其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顶着冻人的目光,也要多看几眼。下饭啊!

说起下饭,知青点还有一个下饭神器——沪市的张向阳。

20岁的青葱年纪,一米七多的身高在北方虽然不显,但是也不算矮。主要这也是一个晒不黑的,虽然没有周志强那么白的发光,但是在一群晒得黝黑锃亮的人群里,他那白皮肤也很显眼啊。

最主要的是人家长得一副奶油小生的面容,有点像后来演电影的唐某人。喜欢看书,还会吹个口琴,每天笑容满面的,直接秒杀周某人那张冷脸。

大伙喜欢看周知青的俊脸,但是他放的冷气太强,只敢远观不敢近距离接触。

而张向阳可能属中央空调的,对谁都是笑呵呵的。总是不近不远的和大姑娘小媳妇的相处着,喜欢教人读书,队里的大姑娘尤其喜欢找他学习,顺带投喂他。

别看张向阳来了两年多了,人家真心没累着,饿着,不说红光满面,但也不缺营养。每天还有闲心作诗,画画呢。

用后世的话说,这样的男人不适合结婚,太博爱,太没有边界感了。

又跑题了,看来不管什么时候,俊男美女都容易挑起话题啊。

今天队里没有牛车去公社,只能腿着去。

洗漱完,天也蒙蒙亮,不用吃早饭,挎上自己的挎包,出发。

四十里路,够走两三个小时了。

王亚宁穿着白色短袖,蓝布裤子,黑色布鞋,两条辫子搭在胸前,很是青春洋溢。

放眼望去,十来个人基本都是白色或蓝色短袖,黑色灰色或是蓝色裤子,寸头,麻花辫,说着笑着,一群青春活力的少年人,还没有被繁重的农活压垮。

一路唱着歌,背着语录,感觉没多长时间就到公社了。

远远看去,公社也是灰扑扑的,没有什么高楼,最打眼的是一栋二层楼,那是公社办公的地方,知青办公室,革委会,邮局都在那一块。最醒目的是墙上的标语,白底红字写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已经早上八点多了,走了两个多小时,又累又饿,大伙决定先去国营饭店吃点东西。

离二层楼不远就是国营饭店,公社本来也没多大,就一条主街道,各个国营部门基本都在这条街道上。

这个时间吃饭的人不多,桌子都空的。

进入视线范围的是一条标语:“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标语下边是一个窗口,旁边立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今日早餐供应:面条,包子,窝窝头,馒头,豆浆,粥。”

这个时候没多少选择了,大家按自己的饭量各自点了吃点。

王亚宁几个女同志都要了包子和粥,男同志要了面条和包子。这时候的大包子真是大包子,一个包子比成人拳头都大,微微发黄的面皮,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味,真正粮食的味道。

后世的馒头包子看着白白的,很宣软,但是已经没了麦香味,都是酵母粉的味道,没了馒头的实在感。

从国营饭店出来,众人分开行动,有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有去回收站找书的……

王亚宁要去拍电报,李丽和赵卫红也要去邮局,就同路了。

胜男姐和杨柳要去买点生活用品,要去供销社。

大家约好十一点半在国营饭店集合。

公社的邮局不大,一个门脸,绿色的门框颜色都变淡了。

门口停着一辆绿色28大杠,后座两侧帮着绿色的帆布袋子,应该是放邮件的。前杠上还搭一长条的绿色帆布兜子,垂在车杠两侧,应该也是放邮件的。

王亚宁真没见过送邮件的邮递员,小时候家在农村,邮递员不到自己村子,大了出去上学,邮信基本退出生活了,偶尔寄信,那都是交的笔友。

邮局里面对着门的是一长条柜台,后面坐着两个工作人员。按着指示牌,王亚宁来到发电报这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志发电报。”

王亚宁想试试是不是像看过的小说写的那样,这个时代人人都会说语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志,电报内容。”电报员很自然的接过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同志,就发‘已到平安’四字。”

这时的电报按字收费,一个字三分钱,加上地址和收报人姓名,也得好几毛钱。那时常见的电报内容:“母病速归”,“今晚接站”,据说有一封发给法院的电报,内容为:“刀下留人”。

对了语录,发了电报,王亚宁心疼的走出邮局大门。

从前,一毛钱掉在地上可能都没人捡,现在的一毛钱能干很多事呢。

不行,得抓紧时间练字。在这个只能节流不能开源的时代,一分钱都得掰两半花,下次得寄信了,写他几大篇子也才一张三分钱邮票寄走。

李丽和赵卫红已经等在门外了。

“咱们也去供销社看看,我想买个暖壶。”李丽问她俩。

“走吧,我也买个暖壶。”

王亚宁没带暖壶,原主妈妈怕路上碰碎了。给她带了工业劵,让她到地方再买。

三人一起朝供销社走去。

择林公社的供销社不大,能有三间房大小。中间是门,两边各有一个窗户,都不大。

走进去,光线有点不足,暗暗的。

靠着墙围了一圈柜台,原木色的框子,磨的发亮了,颜色也变暗了。下面订的木板,上半部分镶了玻璃。透过玻璃能看见柜台里摆的货品。

卖针头线脑的挨着卖布的,日用品旁边是食品,两侧最边上的柜台是农具和文具。看这布局,能看出哪个是畅销品柜台啊!

今天人不是很多,王亚宁三人朝卖日用品的位置走去。

“同志,暖水瓶一个多少钱?”

“铁皮的六块五一个,两张工业券。竹编的三块钱一个,一张工业券。”

真心不便宜啊,这时候的正式工人月工资也就三十多,临时工也就十多块钱。

想着一张张离自己远去的毛票,王亚宁掏钱的手都抖三抖。但是在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东北,没有暖水壶真不行。

再见了,我亲爱的小毛子。

付了六块五毛钱和两张工业券,王亚宁拿到了自己第一件值钱商品。

李丽也选了一个铁皮暖壶,这姐妹看着就不像差钱的主。

赵卫红没舍得,选了一个竹编的。

这要是让队里的婶子,大娘看见,她三就成了妥妥的败家子。

现在队里结婚都不一定能买到暖水瓶,主要是没工业券。

小心的把暖水壶放到背篓里(出发前管队里婶子借的),三人整齐划一的谨慎动作,让三人笑喷了。

不小心不行啊,这可是真金白银来的。

没什么需要买的了,三人有心情四处逛逛了。

王亚宁看着这些只在影视剧中出现的物品,总感觉自己置身哪个年代剧的拍摄现场。

“没有红色的了,很久没来红色的布了。着急你就选这块粉色的,不急就等几天再来看看。”

售货员的声音把王亚宁的思路拽了回来。

卖布的柜台前站着两个女同志,年龄大像是妈妈,年轻的的应该是女儿。

“要不过几天再来看看,离结婚还有一些日子呢。”

“要是还没有怎么办?”

两人商量了一会,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六七十年代结婚,穿一身绿军装能羡煞旁人,做一件红上衣,那更是美的冒泡了。

售货员收起粉色布放回身后的货架上,继续为下一个顾客服务。

看过很多年代文,都说那时的售货员都是鼻孔朝天的,态度恶劣。这个供销社的服务算不上热情,但也没听见辱骂顾客的。

十一点多了,三人又往国营饭店赶去,希望今天有红烧肉供应,真的馋肉了。

以前的王亚宁是易胖体质,那种喝水都长肉的体质。每次下定决心减肥,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现在的王亚宁身高有了,体型也有了,在这个吃肉困难的年代,再也不用纠结着用什么方法减肥了。

男知青已经点好了菜,胜男姐她俩也到了。

王亚宁三人赶紧看向黑板,真有红烧肉供应,要了一份红烧肉,一个馒头。(王亚宁下乡的地方不种水稻,一般都是兵团农场种植水稻。)

李丽和赵卫红也都要了红烧肉,看来馋肉的不止自己啊。

坐在窗口旁边扎着两条辫子的服务员不时的偷瞄着男知青那边。含羞带怯的眼神不要太明显好吗。

而被注视的目标张向阳同志回以微微一笑,便不再关注。

看来我们向阳同志业务熟练,对于这些爱慕的眼光习以为常,脸不红心不跳,应付的自然流畅啊。

红烧肉好了,各自去窗口端回饭菜,面对美食,其他的都是浮云。

十一个人,都在埋头苦吃,吃得相当忘我,哪有心情管什么爱慕的眼神。

红烧肉不香吗,白面馒头不好吃吗?

应该让后世那些节食减肥的人看看这干净的盘子,一点菜汤都不剩,用馒头沾的干干净净,就差闪光了。

王亚宁摸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想着以前为了减肥,错过的美食,真想骂一句:“矫情,饿的轻了。”

不管怎么样,这一顿红烧肉应该能撑一段时间,忘却每顿的清汤寡水。

吃饱喝足了,该打道回府了,放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