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是幽州少主我怕谁
作者:从前有座大王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84章 蛮族来袭
众人闻言,连忙点头,脑海中,不约而同的想到总算不要和贾诩打交道了。
一念及此,众人心中放松了许多,连带着面上,也泛着笑容。
对此,贾诩权当没看见,毕竟来日方长,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
如此一个月后。
王猛,史阿一行人,来到成都。
早就收到消息的吴懿,孟达等人,连忙在城外迎接。
见状,王猛也不意外,毕竟这一路走来,他的身份,早已不是秘密。
一番友好的交谈后,王猛在吴懿等人的引领下,来到了城主府内。
不出王猛所料,城主府外,贾诩,赵云,张任,高宠四人,列队在外等候。
看见王猛的身影,赵云第一个跑了过去,抱住王猛,说道:
“景略,好久不见!”
王猛和赵云,乃是随刘和起家的那批人,只是后续因为,王猛长期治理辽东的原因,所以两人,几乎没怎么打过照面。
所以见到赵云如此激动,王猛并不意外。
同时他也清楚,刘和如此安排的用意所在。
轻轻拥抱过后,王猛仔细打量了赵云一眼,笑道
“好久不见,子龙!”
“这些年,某可是没少听见你的消息。”
赵云摇头笑道:
“对比起景略你来,云的那些事,简直不值一提,让景略你见笑了。”
听见赵云自谦的话语,王猛轻笑一声,拍了拍赵云的肩膀,道:
“子龙,你还是老样子,一样的谦逊。”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这一点,你得改,执掌一州军权的人,可不能做个好人。”
赵云笑了笑,回道:
“这一点,文和先生,也是如此说我的,不过他还说,云这样也挺好的。”
“要是云手段凌厉,可能还到不了今天这个位置!”
王猛轻点头:
“子龙,叙旧的话,改日再说,先容某见过贾先生再说。”
闻言,赵云这才反应过来,贾诩他们还在那里站着,不禁轻拍了一下额头,道:
“瞧某家这记性,险些忘了,景略来此是为何?”
说完。赵云连忙让开道路,走到一旁,为王猛引路。
“贾诩贾文和,见过王大人。”
“贾大人,多礼了,都是同僚,唤某一声景略即可!”
“礼不可废,益州的一应事务,诩都已经整理好了,还请大人入府一观。”
见贾诩不改口,王猛并不奇怪,他早就听闻过,贾诩的谋身之道。
不结党,不营私,只忠诚刘和一人,甚至在朝中,连朋友都没有。
“文和,费心了,还请文和前头引路。”
贾诩轻点头,带着王猛朝里面走去。
见状,吴懿,孟达等人,识趣的没有再跟进去,而是跟赵云攀谈起来。
赵云心知,不出意外的话,自己这辈子,估计就呆在益州了,因此也乐的和吴懿,孟达等人打交道。
…
“大人,益州事务繁杂,这一月以来,诩虽命锦衣卫全力督查,严办,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还请大人日后注意。”
“文和费心了,若不是文和,你这般大动作,对于这偌大的益州,某简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大人言重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同为陛下办事,诩不过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闻言,王猛深深看了贾诩一眼,本想说几句,但想到贾诩的性格,又退了回去。
见王猛这幅欲言又止的样子,贾诩轻笑一声,说道:
“大人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闻言,王猛也不客气,直言道: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文和,能不能麻烦你,多在益州,待一段时间。”
“多待一段时间,这是为何?”
“按理来说,大人不应该期盼诩走的快一点吗!”
贾诩满脸疑惑的望着王猛。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某这一个月,在益州,提拔了不少贤人。”
“但某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真的人如其名,所以想请文和你,通过锦衣卫,帮某,盯着一二。”
贾诩闻言释然:
“如果只是借助锦衣卫的力量的话,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陛下那里,大人可得替诩诉说一二。”
听见贾诩答应,王猛嘴角上扬,笑着拍了拍贾诩的肩膀,说道:
“文和放心,陛下那里,某自会为你去说。”
“不过,益州之事,文和你可得,替某紧盯着。”
“紧盯着?“
”看来大人所图不小啊!”
王猛摇头:
“某能图谋什么,某想的不过是,别好心办坏事罢了!”
贾诩点点头,没有就此事再说,指着前方的房屋,说道:
“大人,到了,里面都是诩这一月,整理出来的,有关益州之事的记载,卓案上有目录,大人可依照目录查看。”
王猛轻点头,道了一声好,随即推门而入。
只见房间内,满是木架,木架上刻有字,且其上,满是竹简。
匆匆在房间内观望了一圈后,王猛心中有数,知晓贾诩定对此,下了一番苦功夫。
不然,绝做不到如此井井有条,详细到每一郡县的街道,都写有。
想到这里,王猛朝贾诩拱手一礼,道:
“先生费心了,此事本应某来办才是!”
贾诩连忙还礼,轻笑道:
“大人客气了,同为陛下效力,何分你我!”
“哈哈…”
王猛大笑:
“文和,冲你这句话,就当浮一大白。”
贾诩回之一笑,刚想说些什么。
可就在这时,赵云突然冲进来说道:
“景略,文和先生,大事不好了。”
“南中急报,彝族反了。”
听见赵云这话,王猛还没反应过来,贾诩便抢先问道:
“怎么回事,可有具体情报。”
“云还没来的及看,这是急报,还请先生过目。”
贾诩接过,打开一看,只见其上写道:
“建宁太守雍闿不满益州当今政策,伙同孟获,兴蛮兵十万造反。“
”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畏惧其势,已献城投降。”
“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孟获以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马,为先锋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