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 分类:历史 | 字数:80.9万

第156章 定都北京

书名: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字数:2430 更新时间:2024-11-16 16:43:04

华清两国的秘密协定很快得到落实,清廷开始集结部队,向盛京(今沈阳)方向撤退,恭亲王则留守北京,大量难以长途运输的物品,也全部打包,运至天津大沽口码头囤放,待清廷控制朝鲜后,再由水路运输过去。

恭亲王得知长女成了华皇的庄妃后,心里别提有多开心,晚上睡着都会笑醒,所以对于留守北京是乐见其成,现如今,自己在华国的身份不同了,安全根本不是问题。要不是次子载滢出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他甚至计划让次子留在华国,毕竟,这华皇对自己的亲属还是非常照顾的。

而且,以后自己去到朝鲜,因为背靠华皇这棵大树,就算是两宫太后对自己有意见,也不敢随意处置了,想想都美。

而李鸿章在接到撤退命令时,却是非常犹豫,自己到底要不要跟随清廷去朝鲜。

自己毕竟是汉人,屁颠屁颠跑到朝鲜去继续跟着清廷做奴才,始终觉得很别扭,他派人私下联系华国,试图商量投降华国的事宜,却遭到华皇的拒绝,并警告他,如敢留在华国,将不会接受淮军的投降。

得,李鸿章终于明白,自己应该是华皇占领朝鲜的一枚棋子了,根本没得选择,这点眼界他还是有的。他私下把这事通知了淮军各部,华军是不会接受淮军投降的,让他们安心准备去朝鲜。于是,人心浮动的淮军各部也就消停下来,不做他想。

华国三年九月十三,公元1869年10月17日,同治皇帝銮驾离京,标志着清廷已经失去了作为中国正统王朝的资格,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华军第四近卫集团军第四近卫军于九月十四进驻北京城,同时进驻的还有禁军的一个师,接管了紫禁城的护卫任务。华国皇家内务部有专门人员,对紫禁城里的所有物品进行重新核实、登记、造册,接管整个紫禁城的运作。

宫里未跟随清廷迁移的太监、宫女、女官等,有家人、亲友可以投靠的,本人申请则一律放行,没有去处的经考察后原则上一律留用,并以华国的制度进行工资定级,作为公务人员按月领取薪水。

当然,这些都是暂时的措施,华国不可能让这么多的人员为一座没有皇帝的紫禁城服务。吴天佑的意见是直接把北京紫禁城规划成旅游区,供游客观赏昔日帝王的生活。不过。此举遭到群臣的强烈反对。

不少朝臣甚至提议,皇上应该放弃在长沙建设新皇城的计划,直接定都北京,搬进北京紫禁城居住,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钱财用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这种论调不仅在朝堂上,甚至在民间都有不小的呼声。

有鉴于此,吴天佑不得不指示政务院,对几个有资格做首都的城市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后,再讨论研究,当然,这次讨论必须有最终定论。

说实话,在吴天佑看来,他不会选择在北方这些降雨量不足的地区建都。所以,像北京、西安这样的城市,做临时都城是可以接受的,定都的话吴天佑不会考虑。你说洛阳、武汉、南京这些地方还可以考虑,起码不会受到沙漠化的影响,也不会缺水,本身也有足够的城市规模。

而且,众臣不知道的是,建设一个新的城区其实比改造老城区更合算,这就是后世的城市发展为什么都选择开发新城区,而把旧城改造放在最后处理一个重要原因,可惜吴天佑不能直说,否则群臣都会以为皇上疯了。

华国三年十一月十三,1869年12月15日星期三,在收集各城市的初步数据后,贺黎明、杨文才、容闳、左宗棠、贾绍明五人来到御书房,和华皇吴天佑做定都的最后一次协商。这次,将最终确定京师所在。

这次一共调查了西安、洛阳、开封、北京、江宁(今南京)共五个城市,其城市规模如下:

西安城14平方公里,其中满城4平方公里,汉军城0.77平方公里;洛阳城为1.9平方公里;开封城为12.9平方公里,其中满城0.67平方公里;北京城内城33.5平方公里、外城25.5平方公里,合计61平方公里;江宁城主城为43平方公里,其中皇城6.4平方公里。

数据一出,西安、开封和洛阳首先就被排除掉了,理由都是面积太小,需要大面积扩建,和长沙建一个新皇城区别不大,而长沙皇城已经动工了。其中最看好的洛阳城竟然只有1.9平方公里,就两个紫禁城这么大,着实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其实,北京和江宁吴天佑都不喜欢,北京是因为处于干旱地区,而江宁是太平天国闹的,坏了吴天佑的心境,特别是自己和太平天国那段尴尬的经历让吴天佑感觉特别别扭,始终无法释怀。

好在贺黎明、杨文才、容闳、贾绍明都是选北京,不用吴天佑多费口舌。唯独左宗棠建议采用两京制,及仿明朝的南北直隶,北面为北京,南面为长沙。

众人皆以为左宗棠是湖南人,所以放不下长沙,不过他接下来的理由让人耳目一新,绝不是因为他是湖南人才希望保持长沙。

他的理由不复杂:建都北方的理由就是要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形成强大压力,以维护北境安宁,短时间内华国仍然需要这么做。不过,随着我军武器的更新换代、铁路等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会荡然无存,在北方建都的理由就不存在了。

而整个华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所以京师建在南方就可以更好地带动华国的经济发展,江宁、长沙才是首选,如果不选江宁,就只有长沙了。

这道理还真没问题。最后,吴天佑决定向群臣妥协,定都北京。改长沙为中都,皇城建设照常进行,只是放缓建设速度。

这天,外交部尚书张斯桂带着政务院专门制定的《大华帝国藩属国管理条例》来请示吴天佑,这个条例就是根据吴天佑的提议制定的,按条例上的规定,今后华国的藩属国分为藩国、保护国、属国三类:

一、藩国:臣服华国的国家称为藩国。藩国为完全独*立国家,只需每两年朝贡一次,华国对藩国提供有偿保护;

二、保护国:接受华国无偿保护的非独*立国家,是华国间接治理的领土,由华国驻军提供安全保障,没有外交权,关税一体化,并需要向华国缴纳定额税收,国王继任需要得到华国认可批准;

三、属国:是华国领土上的特殊自治区域,国王由华国任免。

当然,这仅仅是各类藩属国的定义,里面还有很详细的具体管理条文,吴天佑粗粗扫了几眼,也没有发现什么明显不妥,就先这样执行吧。

见皇帝没提什么意见,张斯桂上前说道:“启奏陛下,朝鲜派使团过来紧急求援,我国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