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在明朝赚大钱

作者:何物阿花 | 分类:历史 | 字数:216.7万

第323章 隔壁邻居

书名:我在明朝赚大钱 作者:何物阿花 字数:3681 更新时间:2024-11-16 16:51:18

在这个时代,男尊女卑不仅仅是社会习俗,而且早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男主外女主内,是沿袭了千百年的传统,男人出去干活赚钱,女人在家里洗衣做饭,就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普通生活。

刘二哥这个人虽然手脚勤快干活也很卖力气,而且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和吃喝嫖赌之类的勾当完全“绝缘”,但却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动手打老婆,而且是隔三差五的打,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刘二哥却表现极是反常:作为一个从来都不碰锅盆碗灶的大老爷们儿,刘二哥竟然一反常态的收拾起来锅灶,开始主动生火做饭了。

当二嫂子披着昏沉的暮色回到家的时候,刘二哥早已经煮好了饭。

“老婆辛苦了,肯定累坏了吧。”

就好像以前二嫂子伺候刘二哥一样,刘二哥很是殷勤的把饭菜摆上了桌。

二嫂子确实已经非常的劳累了,满脸都是疲惫的神色,但精神头儿却好的出奇,好似炫耀一般从怀里摸出一小角银子:“今日二奶奶把这个月的工钱给结了,总计是一两六钱银子……”

一两六钱银子,对于那些豪富之家而言,连一壶上好的“江南春”都买不到,但是对于刘二哥这样的升斗小民之家而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足足一两六钱银子啊,合算成铜钱的话,差不多也有两吊钱了呢。

比刘二哥的“工资”还要高出不少呢。

一两六钱银子,差不多没有买八十几斤粳米,或者是四匹最廉价的粗布,对于生活条件非常一般的普通百姓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呢。

这一两六钱银子,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儿,却是刘二嫂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个月的酬劳。

因为时下物件低廉,一两六钱银子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对于一个妇道人家而言,每个月一两六钱的银子,绝对可以算是非常高的“薪资水准”了。

刘二哥一辛辛苦苦一个月,都赚不了这么多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古今皆是如此。

谁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谁的家庭地位就会更高一些。

原本就有着浓厚大男子主义作风的刘二哥,早早的做好了晚饭:“娃儿他娘,真是辛苦你了,一个妇道人家如此的辛苦……”

纵观上下五千年,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这是万古不亘的真理。

但老婆每个月都能拿回一两多银子,确实让刘二哥汗颜。

刘二哥自己都赚不到这么多银钱呢。

伟大的导师说的这句话当然蕴含着无比的真理,所以一直都把老婆不太当回事的刘二哥才终于把老婆当回事了。

“咱们得赶紧攒些钱,给儿子讨老婆用……”

虽然刘二哥的儿子还穿着开裆裤呢,但刘二嫂已经开始惦记起了给儿子讨老婆的事情。

这事看起来好像无比的荒谬,但却最符合天地人心,甚至可以算是“天地大道”。

对于普普通通的百姓而言,金銮殿上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到底是谁,根本就一件无所谓的小事,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什么国家大事。

什么朝廷大事,什么千秋伟业,全都没有自己的小日子更加要紧。

今天晚上吃什么,远比朝廷的家国大政要实惠的多。

所以,当刘二嫂拿回第一个月的“薪水”之时,家庭地位立刻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两六钱银子啊,不是个小数目了。

尤其是对于刘二哥这种普普通通的升斗小民之家而言,每个月一两多的收入,绝对举足轻重。

“娃儿他娘,你辛苦了……”

刘二哥的这句话,绝非是什么客套话,而是对于事实的真实陈述:刘二嫂在二奶奶的印染作坊里头做工,每日里起早贪黑,也不过是为了赚取一些银钱罢了。

印染作坊里的活是那么干的吗?

每日里披星戴月,累的好像牛马一样,也不过一天几十文钱而已。

在这样的时代当中,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工。

二奶奶开办的印染作坊,只要她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招募数不清的人手,反正这个时代人工也不怎么值钱。

完全就是因为和陈长生在隔壁邻居的关系,找了小慧儿妹子去说和。

虽说二奶奶早已成为织造、印染行业的一方巨擘,但她终究只是陈长生的姬妾罢了,不能不给小慧儿妹子的面子。

好在刘二嫂还算是比较争气,不仅为人勤快手脚麻利,而且舍得卖力气,总算是在二奶奶的印染坊里站稳了脚跟。

其实吧,二奶奶对于那些印染女工的压榨一点都不比别人少,甚至是变本加厉,但刘二嫂终极是陈长生隔壁的邻居,又是小慧儿妹子介绍过来的。再加上刘二嫂本人吃苦耐劳,虽然她的薪水确实没有多少钱,但却通过日复一日的加班儿,依旧拿到了不菲的“工资”。

一两六钱银子啊,折算成铜钱也有差不多两吊了呢,就算是年轻力壮的壮劳力也赚不了这么多呢。

刘二嫂能赚这么多钱,完全就依靠废寝忘食的“加班儿”。

长时间的加班,早已让刘二嫂疏于对家庭的照料,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刘二哥在照看着家里。

刘二嫂把那一两六钱银子小心翼翼的放在那个黑陶瓦罐当中,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只要咱们再好好的干十年,就能攒下百十两银子,到时候就给大娃子讨个老婆,然后生儿育女繁衍子孙……”

对于普普通通的百姓而言,只要能吃饱穿暖,只要生活还过得下去,就有莫大的希望。

尤其是对于刘二哥和刘二嫂而言,两口子都能赚钱,而且日子一日好过一日,愈发的感觉这日子有奔头了。

“虽说在印染作坊里干活,实实的是很辛苦,每天都累的好像死过去一起,但咱毕竟的长生大兄弟的邻居,二奶奶总是要关照些个的……”

刘二嫂能拿到这么高的“月薪”固然是因为她本人吃苦耐劳,但更主要还是因为和陈长生是隔壁邻居的缘故。

二嫂子虽然淳朴,却她终极不是傻子,自然能够感觉到二奶奶对她的关照。

“其实吧,我早就看的很明白了,这印染作坊说起来是二奶奶当家做主,但二奶奶终究是二奶奶,到了最后还不是长生大兄弟的首尾?”二嫂子当然知道印染作坊背后真正的主人到底是谁:“若不是因为咱家是长生大兄弟隔壁的邻居,又怎么会轻而易举的到二奶奶的印染仿作去做工?”

在二奶奶的印染作坊里头,绝大多数都是女工,而且几乎全都刘二嫂这样的健壮妇人,究其根本无非就是两个字:成本。

女工的薪水非常的低,差不多相当于是壮劳力的一半。二奶奶这样的作坊主,其实已经具备了资本家的基本属性,自然要雇佣相对低廉的女工。反正印染这样的行业,男人和女人创造的价值都差不多,自然要优先选用女工。

其实吧,二奶奶也知道刘二婶和陈长生的关系匪浅,所以才会特意“关照一些”。

刘二婶当然明白这一层意思,干活的时候就愈发的卖力气了……

自己有一份还算稳定的收入,老婆在二奶奶的印染作坊也有一次相当不错的收益,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升斗小民而言,这已经可以算是相当不错的小日子了。

但刘二哥还是有些不知足:“生下咱家二娃子已经一年多了,你这肚子怎么还是没有动静啊?啥时候才能再添个三娃子哦?”

刘二哥家里仅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他还想着再多生几个。

“多子多福”是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谁家的子孙众多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儿,一家五六个孩子基本就是社会常态。

就在刘二哥和二嫂子准备再“辛苦一下”,再生下个三娃子的时候,二嫂子却做出一副侧耳倾听的神态:“当家的,你有没有听到啥子动静?”

“天色都已经黑了,能有啥动静,咱们还是赶紧上床去吧,争取让你早点再怀上个娃娃才是要紧的事情。”

“真的有动静,你听……”

这一次,连刘二哥都听到了一些淅淅索索的声音。

这些声音好像是从隔壁传过来的。

这么多年以来,小慧儿和刘二哥他们一家人,都是仅仅隔着一堵墙的老街坊,彼此守望相助已经好几代人了。

自从陈长生发达了以后,小慧儿和阿母她们就搬到了深宅大院当中享福起了,隔壁的那座宅院就成了无人居住的“闲宅”。

只要是没人居住,难免会招惹一些溜门撬锁的贼娃子,刘二哥竖起了耳朵,果然听到一阵细微的响动和有有节奏的脚步声从隔壁传来。

难道说,是有贼娃子来偷东西了?

明明知道隔壁的小慧儿和陈长生早已经已经搬走了,家里只剩下些粗苯的家具和几件三文不值两文的农具,刘二哥还是披上了衣裳,来到了隔壁的院落。

很想象当中的情形完全不同,并没有什么偷鸡摸狗的贼娃子,闹出动静的恰恰就是陈长生。

“长生兄弟?”刘二哥看了看陈长生,又看了看昏迷不醒的谷王:“你这是在做啥子呦?这是什么人呀?”

陈长生正把昏迷不醒的谷王往柴房里头拖拽,根本就没有想到热心的刘二哥会跳过墙头来观看,只能含含糊糊的说了一句:“这人是朝廷要犯,暂时先不方便送到衙门里去,我得先好好的审一审他。”

对于刘二哥来说,陈长生的这一番说辞实在是太正常了。

陈长生本就是安北所的指挥使,捉到几个朝廷要犯简直不要太正常,他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反而笑呵呵的凑了过来,主动帮忙抬起了谷王的双腿,把他弄到柴房里头:“长生兄弟,这人还需要你这个指挥使亲自审问,肯定是很要紧的江洋大盗吧?”

“此人罪行深重,恶贯满盈,你先审问吧,我得回去……”

“二哥,你先别走,”陈长生喊住了刘二哥:“二哥,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小忙。”

“什么事儿?你说。”

“二哥,麻烦你去到我家里去,把小慧儿喊过来……”

“小事一桩。”

“最好不要惊动其他人,就只告诉小慧儿妹子一人。”

“好的,好的,”刘二哥满口的答应着:“我这就去找小慧儿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