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贪和珅是怎样上位的
作者:农家三少 | 分类:历史 | 字数:63.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7章 常青谎报军情
恒瑞被常青飞起一脚,踢了个仰面朝天。这一脚把恒瑞给彻彻底底地踢醒了。
恒瑞爬起来,努力睁开眼睛,脑子清醒了一会儿,惊颤地说:“请大将军恕罪。刚才下官喝得有点高,现在清醒了,请大人开恩,饶了下官。”
常青现在也被恒瑞的酒气熏得迷迷糊糊了,一半清醒一半醉。他突然转变了态度,蹲在地上,扶着恒瑞的肩膀说:“参赞大臣,你脑子现在清醒了吗?”
恒瑞看着常青改变了态度,和蔼多了,就赶紧回答说:“回大人话,下官现在脑子真的清醒了。”
常青又问:“参赞大人,你还要你肩膀上的这颗头颅吗?”
恒瑞一听常青的话,胆子都吓破了,他磕头如捣蒜地说:“常将军,要啊,当然要啊。”
常青说:“要就好。那就站起来好好说话。”
常青说完,恒瑞才战战兢兢地站起来。谄媚讨好地说:“常将军以国事为重,时刻不忘皇恩,令下官佩服至极。相比常将军的人生格局,下官倍感汗颜。”
常青啐道:“现在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些假大空、冠冕堂皇的狗屁话。我们说正事吧!”
恒瑞连连点头说:“是是是,我们说正事。”
常青说:“恒参赞,现在我们是贼匪未灭,反倒惹了一身骚。柴大纪的诸罗之困未解,我们该怎能办?我们得想个办法启禀皇上,把我们剿匪不利的事情说得圆满一点,千万不能让皇上看出我们的破绽来。”
恒瑞想了一会儿,也许是酒精加速了他的思维进程,很快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他怯怯地走到常青跟前说:“下官到有一计,或许可以蒙混过关,不知当讲不当讲?”
常青说:“别卖关子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就直说吧,只要能为我们临阵脱逃的罪责开脱,你尽管说出来,本官听听,是否妥当?”
恒瑞又看了一眼常青,感觉到这句话还是不说为好。常青已经等不及了。他跺着脚,催促恒瑞说:“你倒是快点说出来啊,参议参议,你不参议,我可是两眼抹黑,束手无策。你再不说,弄不好,咱俩的脑袋就会一起掉落。”
恒瑞这才说:“常将军,你想想,皇帝他老人家不可能亲自到台湾来视察,肯定要派钦差大臣来了解事实真相。你想皇帝和谁关系最好,最信任谁,最宠爱谁?”
常青说:“当然是和珅——和大人了。”
恒瑞说:“对啊,皇上一定会派和大人为钦差大臣来台湾。将军与和大人又是什么关系啊,谁人不知,您老与和大人,那可是鱼和水的关系,没说的。和大人又是谁,就连朝中重臣阿桂大人都让他三分,李侍尧就更不用说了。这样一想,一不做,二不休,既然皇上想看到好的奏折,听到好的消息,我们就报喜不报忧,何不虚报战功呢。我们把战功先报上去,再拖延即日,寻找机会,另做他图。”
常青听完恒瑞的话,似有所动。其实,他刚才派人去叫恒瑞时,心里也有过这种想法,就是犹豫不定,不敢下决心罢了。害怕一旦包不住,露了马脚,那麻烦就惹大了。掉落自己的脑袋是小事,还可能株连九族,那可是整个家族被斩草除根的事,不容小觑。
现在恒瑞说出来,他反倒觉得很在理,也很有必要,躲过一劫是一劫,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光怕也解决不了问题。
不过常青一下子没有表示同意,他慢慢地说:“这个容我再想想。”
面对恒瑞提出的虚报战绩,常青拿不定主意,报还是不报报。如果报了,皇上知道了,犯的是欺君之罪。如果不报,那又该咋办?常青处在两难之中,不知如何是好?
常青站立在屋子中央,周围好像被一种惊恐的气氛包围着,他产生了一种幻觉,一会儿被乾隆皇帝指着鼻子大骂,常青,你这个王八蛋,你犯了欺君之罪,罪不可赦,立即凌迟处死,家人也要诛连九族。一会儿,他又被乾隆皇帝在大殿上褒奖,说常青大将军剿匪有功,赏赐各种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无数。
常青就在这种恍恍惚惚的近乎梦境的状态下,神志飘忽不定,他不知道哪个是现实情景,哪个是虚幻情景。
恒瑞看着常青拿不定主意,就又说:“大将军,现在这个状况,我们只能采取死马当成活马医。虚报总比不报强,只要你仔细考虑好,不要漏出什么破绽的地方,完全可以。俗话说,吓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你就不要犹豫了,报吧,听我的话,准会没错。”
常青在恒瑞地鼓动下,最后下定决心,铁了心,心里暗暗道:报。胜败在此一举,一切听天由命吧。
乾隆五十二年四月的一天,乾隆皇帝正在书房里看书,眼睛盯着书本,可是心思却在台湾战事上,不知道派去台湾剿匪的常青,剿匪情况如何。
这一直牵扯着乾隆皇帝的心,国家不稳定,自己如何给下一代人交班。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通讯设备没有这么发达,重要事情都要通过奏折传递,而传递的方式也就是快马加鞭,一封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送达。
台湾战事也就只能通过驿站传送的公文,传送过来。就在乾隆皇心思沉重的想着台湾战事的时候,一封从台湾来的奏折送到了他的案桌上。乾隆皇帝一看是台湾常青的奏折,便急不可待的打开奏折,御览起来。
奏折说:“启禀吾皇万岁,臣常青奉旨赴台湾剿匪,自臣入台以来,坚守府城,坚壁清野,使林爽文匪寇闻风丧胆,至今未曾敢露面和我们进行正面交锋,我们正在紧张的演练排兵布阵,准备随时与匪寇决一死战,将匪寇一举消灭干净。”
奏折上还列举了许多他们与匪寇进行战争的辉煌战绩,乾隆皇帝看罢奏折,龙颜大悦,喜不自胜,一扫自台湾战乱以来的阴郁情绪,当即召集文文武群臣,褒奖常青等人。
乾隆皇帝哪里知道,他已经被常青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