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养家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43.3万

第3章 卖完枸杞卖话本,终于赚到银子啦

书名: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养家 作者: 字数:3640 更新时间:2025-01-25 02:07:20

接下去两天破旧的小院里忙忙碌碌,一刻也不停,等熬制了十多罐梨膏宁繁便停了手,毕竟如今还没有找到销路,还是得谨慎些,十筒梨膏哪怕卖不了,留着自家吃或送人也不算浪费。

而宁二也终于收完了地,将四叔家的麦子与自家的高粱都处理完,一袋袋堆在院中看着非常喜人,但宁繁一见高粱就头疼,高粱面实在不好吃,他更喜欢大白米,也喜欢面粉制品,可惜家里都没有。

宁繁早早的起来,将晒干的枸杞用大荷叶包好放在竹筐内,又在上面放了些杂草,免得有不识相的人来窥探,而爹的竹筐内放了装有梨膏的竹罐,包着的油纸还是从村子长借的。

吃过早饭后宁繁便跟爹出发了,村中有牛车的人家若是要去镇上,便能花上一文钱搭车,但今日没有,所以只能走着去。

一个时辰的路程走得宁繁差点厥过去,这具身体不差,无奈宁繁在现代的生活放在古代恐怕堪称娇生惯养,路又难行,哪怕自己的竹筐已经被爹拿走了,但等到了镇上他依旧累的气喘吁吁。

先去了一趟四叔家,在城西平民区,租住的一间院子,不大,堪堪够住。

开门的是四婶孟氏,家中是做木匠的,有些底子,她抱着两岁的小女儿,“是二哥跟大郎啊,快进来。”

孟氏性子爽利,哪怕是镇上人也没有瞧不起穷亲戚,“莲儿快出来,你二伯跟表哥来了。”

宁莲是四叔家的长女,十分爱笑的小姑娘,脆生生的叫了人,而两岁的宁兰也睁着大眼睛,奶声奶气的学着喊,让人稀罕的不行。

“相公上工去了,得傍晚才能回来,你们先坐着,我去端碗茶过来。”

“不忙不忙。”宁二连忙道:“这麦子已经收了,只是家里没有板车送不了,得四弟回家拿才行。”

孟氏点头,“行,等相公回来我便告诉他。”

“我们还得去集市,就先走了。”爹深怕让弟妹觉得自己是来打秋风的,拉着宁繁就要离开。

“二哥,再坐会喝口水,这走了一路肯定累了,我蒸了馒头马上就好了。”

孟氏倒是真心实意想留他们,宁繁拉住爹,取出一罐秋梨膏递给四婶,将喝法与注意事项告诉她,这是新鲜玩意,她自然欣喜,但又有些不好意思。

“这新鲜东西你们拿去卖了也是进项,给我做什么?”

宁繁又推了回去,“家中还有,不差这一罐,对了四婶,你可知道哪家的医馆以及米行比较公道?”

“医馆?这是怎么了?”孟氏忙拉起宁繁的手去看他的脑袋,显然是想到了他摔了脑袋这一事。

“没事没事,只是在山里采了些草药,想拿去医馆瞧瞧。”

这么一说她就放心了,想了想道:“那就去街口的百草堂,那里的大夫心善,若是想买粮食就去周氏米行,价格公道不坑人。”

“多谢四婶。”

这就是镇上本地人的好处,了解各方面情况,否则跟个没头苍蝇似的乱跑被人给坑了都不知道。

想让爹去跟人谈生意明显是不可能的,宁繁能感受到自他进了镇上后就一直很紧张,这也是乡下人进城的通病。

但这样的城镇在宁繁这个现代人眼里显然非常的不够看,街道狭小拥挤,房屋陈旧,他没有敬畏之心,踏入百草堂与学徒说话一点都不在怕的。

“请问你们这里收药材吗?”宁繁长得不错,这会彬彬有礼,满脸的笑容,让人心生好感。

学徒打量了他一眼,见他衣衫虽然破旧却干净,人又斯文,虽然并不觉得能拿得出什么好药材,态度却是不错,“收的,不知你们带了什么,不同的药材品相价格自然也是不同的,我得先瞧瞧。”

宁繁拿过背篓里的荷叶打开,红彤彤的枸杞出现在眼前,枸杞被他洗的干干净净,又挑拣了两次,将破损干瘪的都挑了出来,剩下的都是好的,什么东西卖什么价他自然知晓,提前做了准备。

“咦,这品相不错啊,你们等等。”

学徒一溜烟跑进后堂,很快出来个老者,看着慈眉善目,学徒在旁边介绍道:“这是我们主家,姓黄,也是大夫。”

“黄大夫。”

黄大夫点了点头,转而又抓起一把枸杞细看,放在鼻下闻了闻,温和道:“不错不错,品相可算上等,只是枸杞并不算罕见,二十六文一斤如何?”

宁繁手中大约有十斤,那就是二百六十文钱,在这个做短工辛苦一天也只有十五文左右的时候,已经非常不错了。

“就听黄大夫的。”

黄大夫看了眼宁二,见他没有反应便知这小子是能做主的,这倒是少见,但他不是多事的人,便喊来学徒过称。

量过了称,十斤多的量,在学徒数钱时宁繁想了想,拿出竹筒递给黄大夫,“机缘巧合小子得到了一张方子,名唤秋梨膏,泡水可以润肺止咳,只是缺了些材料做出来的秋梨膏并不完整,黄大夫瞧瞧?”

黄大夫来了兴趣,打开竹筒拿勺子挖起一勺闻了闻,又浅尝一点,“秋梨本就有清热镇静、化痰止咳的功效,世人大多不爱吃苦药,但这秋梨膏却清甜,你若是能做出完整的便拿来我瞧瞧,或许可以售卖。”

意思就是半成品不要,但这也足够了。

“那我抓一些川贝与罗汉果。”

黄大夫有些诧异,这农家小子竟然还识得一些药材,倒是难得,“阿生,拿昨日送来的新药,药性好些。”

“多谢黄大夫。”

扣除川贝与罗汉果的价钱后宁繁拿到了二百一十文,放在怀中沉甸甸的,非常有安全感。

“大郎……我们卖出去了?”

走出药铺爹才敢小声说,这么轻松就赚了两百文钱,他看着自家儿子的眼神就跟在做梦一样。

宁繁肯定的点头,“爹,这只是开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宁二直觉的相信儿子说的话,却也觉得大郎似乎与从前不大一样,不论是那天对着他娘的态度,还是今天对着城里大夫的毫不怯场。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发现繁哥儿已经向前面走去,连忙跟上。

宁繁并不准备将秋梨膏拿到集市上售卖,而是准备发展长期稳定的拿货商,毕竟秋梨膏生意只是一时的。

第一个目标是糕点铺子,大的糕点铺人来人往,对他们这种一看就是破落户的乡下人十分瞧不上,伙计眼高于顶,根本不听他说话。

又找了家规模并不大但口碑还不错的糕点铺,店家答应先拿两筒试试,但给的价格并不高,十五文一筒,宁繁也不气馁,若是能多铺几家铺子积少成多也不错,但无奈镇子并不大,没那么多店面,最后他只能盯上茶楼酒楼之类的店。

先去了比较出名的春和楼,可惜没踏进去就被赶了出来,还是被赶到了角落里。

小二斜着眼冷笑,做一句会冲撞贵人,右一句穿这么破烂就去半闲居吧,一转眼瞧见穿着锦衣的客人,立马笑脸相迎,那态度真是恨不得给客人擦鞋。

而那尖脸的掌柜明明瞧见了小二这幅态度,却移开了脸,这是默许了。

果然什么时候地方都有狗眼看人低的人。

然后宁繁就去了半闲居。

“这位客人里面请。”

宁繁与宁二刚出现在门口就被小二给迎了进去,小二笑眼弯弯非常热情,哪怕他们看着并不像富人,穿着打扮格格不入也没有嫌弃。

“两位是一次来吧,大堂现下还有位置,需不需要什么茶水?”

宁繁四下看了一眼,客人不多,跟春和楼比确实生意萧条。

随意找了个位置,点了壶最便宜的清茶,五文钱一壶。

但宁二并不赞同,连忙阻止:“繁哥儿,我们还是走吧,太贵了,五文钱都能买一斤大米了。”

“爹,我都走累了,歇息一会吧,这钱能花出去就能赚回来。”而后又对小二道:“再拿一叠瓜子。”

瓜子三文钱一小碟,小二应了声,麻溜的跑了。

他爹皱着眉,非常的不赞同,哪怕今日赚了钱也不能这么花,“怎么还要瓜子了,你若是想吃我明儿去陈二叔家买些,三文钱能买许多。”

“爹,您啊就安心坐这喝茶,我心里有数。”

见宁繁这么笃定的样子,宁二也不再说话,怕说多了别人听见笑话他们穷酸样,却觉得回去后要跟繁哥儿好好说道。

宁繁不是会为了几文钱委屈自己的人,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若是活的不舒心还有什么意思?

小二很快就端着茶水跟瓜子上来了,“客人慢用。”

大堂的布局有些像是现代的剧院,说书先生面向着茶客,声音抑扬顿挫,时不时冒几句或文邹邹或慷慨激昂的话,很能带动情绪。

这个时代没有戏曲,但已经有了雏形。

比如这位,讲的是官宦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官宦小姐与穷书生偶然相识互相爱慕,却并不被家族认可,经历磨难,最后穷书生考上状元迎娶小姐,有情人终成眷属,与西厢记如出一辙。

宁繁倒是没太大的感觉,毕竟这类故事在现代早就被演出了花来,但显然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古人是很喜欢的。

比如他爹,此刻已经被故事所吸引,讲到坏人使坏他会义愤填膺,而讲到情深处,还有感怀的妇人暗自落泪,说明这类话本还是很有市场的。

但缺点就是剧情单一,没有给人太多想象的空间,很容易腻味。

一场终,并没有太多的人打赏,说书先生脸色也不大好看,下场休息去了,而茶馆里的人也渐渐少了。

“这《玉娘记》都不知听过几回了,怎么也没个新鲜的话本。”

隔壁一位富态的老者摇摇头,桌上摆着不少糕点与蜜饯,显然是这里的常客。

一个路过的客人闻言道:“半闲居已经许久没有新话本了,来来去去也就那几个故事,我也听腻了,不过我听说燕子街的春和楼里最近出了新的话本子,那叫一个精彩,明儿我就去那里听听。”

“你是说真的?说来我也许久没去春和楼了。”

“自然是真的,我堂兄已经去听过了……”

这是来砸场子的?但他的话确实也吸引了不少人,小二听见这话脸上的笑都僵了,眼见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连掌柜的都不得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