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漂美人
作者:烟水漪 | 分类:现言 | 字数:5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6章 竹箫:笙笙巧入竹雕小店
千万粉丝意味着什么,卫知吾很清楚。
那是堪比顶流的实力。
奇怪的是,卫知吾信了,他相信黎箫和竺笙可以做到,他们才是年轻人的希望,是榜样,是未来。
将这份清单珍而重之地折好,揣在兜里,卫知吾道:“名单太长,我不可能一一推荐。但我可以每个省挑一两个典型景区推荐。是否采用那要看景区方面的。”
有了这块敲门砖已经足够。
牛肉粉已经见底,青春席酒也喝了一半,“卫总,为我们的合作干杯。”
“黎少,恕我多问一句。想要这些资源,桑蒂酒店推荐,效果不会比我差。家族那边的关系,为何一点都不用呢?”卫知吾愿意和黎箫合作,其实也存了交好帝都黎家的心思。
“我对家族产业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所做的所有事,都是向我父亲证明,有意义的事就有生命力。没有家族的庇佑,依然可以做到很好。”
这就是黎箫。
在外人看来,他是纨绔,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了解黎箫的人知道,他从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卫知吾忽的想起了《少年中国说》。
他带着一纸清单回到了筑城。
黎箫看着手机,竺笙再没有回他。
哼,仙子总是不食人间烟火,不通人间世故的。
要体谅她。
**
仙子还在努力学习交规,已经上机考试了。
竺笙报的是七天速成班,好处是可以快速拿到驾驶本,坏处也是明显的,她这七天学习任务很密集。天将黑时,竺笙从驾校出来,本打算叫个车去客运站,却意外发现路边一个小店,芹英竹雕体验店。
好奇心驱使竺笙走进了这家小店。
进入里面才发现,别有洞天。
架子上摆了一个个精美的竹雕作品,碗口粗的楠竹,被雕刻成笔筒、香炉以及各种生活用具。上面的图案惟妙惟肖,竹子机理深刻。
店里有两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正在练习雕刻,边雕边轻声交流。
见到竺笙进来,一个女人起身,脸上带着热情的笑意招呼她,“小姑娘,要买竹雕还是体验?”
竺笙只是看看。可听到体验时,她还是为之一振。“请问大姐,怎么体验?”
“就是你想雕刻什么,我们会有老师教你做,当然这个工艺相当复杂。如果你想买,也是可以的。”
竺笙想到了黎箫的生日。
当初某人孔雀开屏似的,将手机密码和生日告诉她,像极了讨要礼物的孩子。
而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她在心中认可了黎箫,并感念黎箫付出的一切,这份生日礼物势必要极有诚意的。
竹雕,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姐,如果自己做,是和你学吗?”
大姐笑得羞涩,看看自己的双手,粗糙,还有伤痕,但她的笑容是由内而外的。“我哪行啊,我也是学徒,和陆芹英陆老师学的,不讨巧她今天不在。这样,你可以把自己想雕刻的东西说说,我们好准备材料,明天就可以体验。”
雕刻什么好呢?
竺笙稍稍思索,黎箫的名字有个“箫”字,“那就雕一支箫吧,上面再刻上几个字。”
“没问题。”女人拿出了个本子,记下要求,“说起来我们这体验店开业这么久,你是第一个要求自己动手做的年轻人,90后吧?”
竺笙点点头。
“竹雕比较枯燥,一坐就好几个小时,没个几年十几年根本不能出师。”女人好似许久不得人倾诉,拉着竺笙聊起了家常。
“我们陆老师本是东阳那边,木雕世家的传人,偶然机会来到赤水,被三母竹入黔的故事感动,也为这竹林之乡的风景打动,就留了下来。”
竺笙还记得,为了参加席酒杯独竹漂大赛,她和黎箫来到葫市,寻找合适的竹子,她也给黎箫讲了三母竹入黔的故事。
今天再次听到这故事,竟然倍感亲切。
“多亏了黎姓先人,咱赤水人吃竹笋,划竹漂,做竹编竹雕,把院子里都种满了竹子。”
女人的话题得到了回应,尤其还是这么年轻的女孩子,她的沟通欲瞬间爆棚。
“是啊,陆老师寻思着把木雕融入竹雕,既可以利用当地竹子把工艺传下去,还能帮着大家创富,就开了这么个店。她还招收了我们这些留守的女人,学习一门手艺。其实啊,陆老师还有个心愿,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竹雕,学习竹雕。陆老师还说,如果年轻人来学,免费。”
这样一个店面,免费教学,竺笙有点担心她能不能撑下去。
因为天下之事,有利才可长久。如果大家看不到利,兴致自然也就无法维系。
“大姐,我今天可以试试吗?”
“啊,行,行啊。”
事实上,竹雕的难度,远超竺笙的料想。她照猫画虎做了一会,手上戳了好几个口子,都流血了。看得那位大姐直眨眼睛,另一个女人则满心担忧,好不容易进来个年轻人,会不会因此望而却步。
“那个大姐,我是住在赤水下面红河镇的,我叫竺笙。最近几天在市里学车。学完之后就可以来练习。麻烦你们帮忙约陆老师。另外,我除了要自己做一个竹箫,还要在店里定做一个。防止我的手艺太差,拿不出手,送不出去。”
两个大姐如释重负,只要人还来就行,顿时喜笑颜开。“你放心,我们都记下了,明天一定要来哦。”
就这样,竺笙拖着疲惫的身体,坐上了回红河镇的大巴。到了镇口,就看到了一座——“望夫石”。
哦不对,是黎箫。
黎箫已经等了竺笙两个小时。
山不就我,只好我就山。谁让黎箫先心动了呢。
傲娇的男人到了笙笙家,发现笙笙不在。问奶奶,奶奶只说笙笙出去办事。再追问,奶奶就语焉不详了。“咦,笙笙去做什么了?我怎么记不起来了。”
黎箫看奶奶神色,担心她旧疾复发,不敢多问,便给笙笙发信息。
笙笙呢,惜字如金,就让他不要担心,快回来了。
于是黎箫就在镇子口等她,等到花儿都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