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作者:枯木总逢春 | 分类:历史 | 字数:7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8章 三叔,咱两做个交易
周家酒楼,二楼。
几盘臭豆腐和鸡排,摆在桌上。
房间里只有朱橚,朱棡。前者研究周乾的肥料配方,后面坐在桌前,夹起臭豆腐尝尝,又抱起葡萄酒喝几口。
“小五啊,大侄子这豆腐为什么很臭,但又很香。”朱棡筷子翻转,眯着眼睛咀嚼,享受着鸡排的酥脆。
“可能是大侄子过于聪明吧。”朱橚摆弄着肥料配方,拿小秤按照比例配着肥料。
朱棡嫌弃道,“小五你咋回事,三哥在这里吃东西,你在那边秤牛粪和鸡鸭屎,你拿旁边去。”
楼下后厨内,周乾看着周长平炸鸡排,靠着门框道:“别炸糊了,裹些面粉鸡蛋液。”
“虞王殿下,属下有事找您。”蒋瓛拿着一卷封好的卷轴道:“这是锦衣卫分布地点,陛下让您收好。今后我们都听您调遣。”
周乾接过牛皮卷轴,点头对蒋瓛摆手道:“办事规则,你们按照老朱之前的来就是,但是我这里的话,做事要快速,还要有效果,别给我脸上抹黑,否则我不客气。”
蒋瓛以为周乾会客气跟他说话,没想到他给了这几句话,这将来绝对是个表面谦和,骨子里狠的人。
“卑职明白,不会给虞王殿下脸上抹黑,定当办好差。”
“明白就好。”周乾笑道:“你好好的办差,有了功本王也好替你们在老朱面前请功。”
蒋瓛和其他人退下。
周长平看着周乾道:“我听说宫里不好待,你有事小心。”
“叔,你这恩义候当的真滋润,还能继续赚钱,不用操心。我再不把架子拿起来,会被人骑脖子上的。”
周长平听后道:“这不成啊,怎么能让人骑脖子上呢,不服就收拾,宫里不要你了,大不了你还回来,叔还把你养着。”
“怎么会。”周乾吃着炒豆子,摇头否定,他字典里没有回头路。
不过想到锦衣卫跟自己,这种感觉还是很爽的。
权力这东西会上瘾,尝到甜头就收不住了。
比如,以前自己每次还得边赚银子边买地做试验田,现在想要多少试验田就有多少试验田。
………………
周乾没想到的是,朱橚对他提出的农学社很感兴趣,随后又询问关于民刊月册的事情。
民刊月册做的久了,就会成为朝廷掌控舆论风向的好东西,不仅可以将农学新知识传播,各种知识也可以通过大明说书人口口相传来启蒙。
周乾漫不经心道:“五叔,明日我向老朱说声,让你留在京城,跟着我一起干吧。”
“留京城……”朱橚有些犹豫,按道理藩王不可以留京城,道:“大侄子,那开封府的事情还需要人打理。”
“不不不,五叔啊,你家有炖理藩事就做的很好,你随我在京城研究高产粮种,肥料,暖棚,不愁解决不了开封府百姓饥荒问题,甚至所有百姓都会吃饱饭。”
“这件事父皇会同意吗?”朱棡啃着鸡排,插话道。
“是啊,大侄子,父皇那里你还有说呢。”朱橚道:“他恐怕不同意。”
“五叔,你答应就成,皇爷爷那边我去说,你想大冬天可以坐在暖棚里培育蔬菜,粮食,西瓜葡萄,还不愁百姓没饭吃?”
“另外,民刊月册和农学社我也交给你,农学社在皇庄,待会儿我先带你去城外看看,这事你答应不答应。”
不给朱橚反驳的机会,周乾追着问他。
“…………”朱橚顿时就有种他被强迫卖身的感觉:“这不行啊,你那暖棚和我那野菜园没法比,我那个好几年了。”
“五叔,三叔,带你们去暖棚。”
周乾让蒋瓛准备马车,拉着朱橚和朱棡加快速度去了城外的暖棚,两侧都有来回巡逻的衙役。
刚进去便感觉热烘烘的。
如今十月末,但暖棚简直就是如春如夏,四面的墙壁保存着温暖,另一处的火室烟道产生的热量也在,温度不高不低,四季如春。
放眼看去,里面都是穿着整齐的农户,最里面还有屋子,干净整洁,床铺还有桌椅板凳,书房都有,单独开了扇门,直接通往外面。
朱橚和朱棡哪里见过这种超越大明如今的改造暖棚,纷纷道:“这里面可真暖和。”
“那本王的野菜也可以放进这里面培育?”朱橚原本就立志让开封府百姓有许多可以吃的野菜,这下直接满足他的需求。
“五叔,格局小了,温室暖棚种野菜有什么,种西瓜,种所有大明有的蔬菜。”周乾说着转头去朱橚,扭头却发现不见人影。
朱棡手指了指,周乾看过去才发现朱橚蹲在棚角处看秧苗和菜苗,他乐的用手指摸着,顿时觉得惊讶。
没想到西瓜苗已经开始开叶生藤蔓这些了,随后命人道:“这几棵苗木需要喝水,快给来些水。”
一旁的朱棡一脸尴尬的看着周乾说道:“你五叔哪里像王爷,他就像个什么也没见过的粗农。”
这几日有太阳,棚里光亮很好。
看到朱棡和周乾说话,朱橚弹了弹袍子的灰道:“大侄子,大侄子,你这暖棚果然厉害…………你看我什么时候过来啊,另外我的住处在哪里。”
“本王也想要一件屋子,这里有厨娘有衙役,吃喝不愁啊。”朱橚看着暖棚道。
“五叔,那间是我的屋子,你要是愿意,立刻给你安排。”周乾感觉朱橚是赶也赶不走了。
朱橚道:“那明日你便与父皇好好的说说,对了农学社在哪里。民刊月册我什么时候接管。”
“到了冬天可以吃吗?”
朱棡看了看周乾:“大侄子,小五现在赶也赶不走了。”
“我今晚就住在这里,把我那护卫也带来。”朱橚说道。
“额……五叔,民刊月册有几个编写印刷的文官,到时候跟你交接。”周乾笑道:“这试验田,需要严加看管,还有那十亩水稻,稻田鱼都需要好好的学学打理。
每七天还要给农官们安排个大致规划,北方和南方,西南山地,需要根据土壤,温度来决定种什么合适。”
朱橚道:“不如我待会儿便进宫去和父皇说说,本王对暖棚很有策略和感觉。”
啧啧,真香。
朱棡提到暖棚供暖时,周乾这才笑着道:“三叔,山西可是有不少的好宝贝啊。”
“什么好宝贝?”朱棡来了兴趣:“我怎么不知道。”
“煤炭啊。”周乾道。
从春秋战国开始,煤炭就成了很重要的东西,魏晋称石墨,唐宋称石炭。
明朝开始称煤炭。
周乾说出煤炭,朱棡自然是听的懂的,他道:“这该找朱桂啊,他不是在大同嘛,朝廷在那里开采的。”
唐代煤炭开采以长安和太原两地最盛,宋代炼焦技术已经成熟,北宋还有石炭场。
朱橚此时已经跑到其他大棚去了。
朱桂这个人不好打交道,而且做事有些恶,周乾就挑朱棡下手。
“在我心里,三叔可是和我最亲最英明的,你那封地可是风水宝地,我今后需要煤炭的地方可是太多了,还需要你帮我在山西挑选几名对煤炭矿脉有经验的师傅送到应天来。”
朱棡不解,但也没有多问,点点头道:“大侄子交代的好说,但是你那罐子臭豆腐送三叔,怎么样?”
周乾道:“好说,或许我可以给三叔培养个名厨,到时候让三叔吃吃大明没有的东西。”
朱棡典型的吃货,说今天回府就给山西太原去封信,让朱济熺给办成,顺便让把王府的厨子带来,在应天府学学厨,把周乾会的都学一遍。
“三叔,解池盐你知道吧。”周乾从怀里摸出张纸递给他:“三叔,给你这张配方可以将盐变得如玉如雪般晶莹剔透,回去给工匠试试,到时候制出盐来呈给皇爷爷。”
解池盐品质好,不需人力加工,历朝控制山西得都很重视,这里的盐会自然形成,明朝设的司盐城就是在山西运城。
朱棡道:“这功劳你三叔可不敢独吞啊。回去试试,若真成了如雪如玉的盐,受到你皇爷爷夸奖,你功劳大。”
盐铁对于朝廷来说,都是命脉。
周乾道:“本王不是白给,三叔要将解城寻盐源的工匠,还有寻煤矿脉的工匠送到应天来,越快越好。”
“要真材实料之人,希望三叔不要找那些滥竽充数的工匠,切记。”周乾笑了笑。
朱棡点头,若真是做出来更白更晶莹的盐,绝对是大功,最重要的是有美食尝。
临走时,朱橚直接赖在暖棚,表示自己在待一待。
朱棡则是跟着周乾又吃烧烤又涮火锅的,吃着吃着,他停下筷子:“大侄子啊,明天你可要小心些,会有麻烦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