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作者:枯木总逢春 | 分类:历史 | 字数:7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4章 武宪政要
“皇后娘娘叫我来,就是来恶意揣测我,恶意揣测你儿子吗。”徐增寿脸色很不好看。
“三哥,本宫言尽于此,徐家承蒙皇恩,姐姐她们也很知足。本宫从陛下还流落民间时便跟着他,到他如今坐上那奉天殿,深知不易,他是真的希望百姓能够过得好,你不支持反而教唆文墉如此之做,也不为徐家想想。”
“皇后娘娘,陛下只不过是因为你流掉的那个孩子愧疚你而已,你当他在意你,从文基和德宁同时出生,再到文墉,我可是从小看到大的,这会儿说我居心叵测。”
见徐妙锦要走,徐增寿又跟着嗡嗡道:“你不想听?我偏要说。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满朝文武谁同意,就大哥那个犟驴傻不愣登支持!
开发石见银山,我去讨要,陛下不给我。那皇后娘娘去要,陛下肯定会给你的,给外人采不如给徐家。”
听闻徐增寿还想要石见银山的开发之权,转过身,道:“谁也不能阻挡陛下的国策,宝钞与士绅当差纳粮皆是国策,石见银山采矿权,陛下想给谁就给谁,你说了不算,我也不会帮你问。”
无防盗小说网
说完转身离去。
门外内侍过来道:“徐大将军,皇后娘娘说,若是大将军您不想在宫里用膳,便差奴婢送你出宫。”
徐增寿道:“用,文墉呢?”
“皇后娘娘说,让殿下面壁。”
且说方孝孺在偏殿等候,徐妙锦走到廊下时,保持自己脸上微笑,见方孝孺发呆,道:“方学士找本宫有何事?”
虽然说帝后情深,找皇后娘娘未必就会帮忙劝阻,但是方孝孺仍然想要试一试。
登基大典这几日,方孝孺也是尽心尽责,不曾想陛下上朝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推到北方去,这如何说法,方孝孺便对着皇后大吐苦水。
“皇后娘娘,臣自问无愧于心,如今陛下登大宝,但是似乎想要逆祖宗法制而行。”方孝孺抹了把眼泪,哽咽着说道:“陛下斥臣去北方,到底是为何故啊。”
“你是说,陛下让你去北方为大明推广学堂,方学士不愿意去?”徐皇后望着对面的方孝孺,疑惑的问道。
“回皇后娘娘,臣,所言句句属实啊,陛下怎么能废除殉葬,这可是洪武爷在位定下的规矩,就连太上皇登基时都没有去改过。”
“可是,陛下不是洪武爷,也不是文康爷,他是当今皇帝,是大明百姓的天,殉葬活人,如此做法,岂不知是伤天害理。”
方孝儒道:“殉葬有何不好?后宫妃嫔同葬,大明皇宫少多少开支,又避免多少后宫丑闻。”
“方学士!本宫支持陛下废除殉葬是怜惜生命,不能没有子嗣就要一同殉葬,有些人可殉情,但有的人只想好好活着,为何要生葬,便是造孽,儒家的仁义,先生比本宫懂。”
“这……”方孝孺一时不知道如何去接这话,似乎是有那么些道理,可是士绅纳粮又该怎么说。
“陛下脾气不好,有些时候本宫也劝不住,所以方学士还是三思而后行才好,学士一番才华,教书育人做学问才是最好的上策。”徐妙锦语重心长的看着方孝儒说道。
方孝孺知道新帝手段,不过从他做太子时为了百姓来看,还觉得他是个好皇帝,事实上,登大宝就开始大刀阔斧废殉葬。
不过这可是皇帝啊,还是正统,又无从吐槽,只能求助于这位徐皇后,方孝孺默默地等着。
“后宫不得干政,这个规矩方学士应该比本宫懂,陛下常与本宫说,方学士乃是大儒,要用到大明最要紧,最需要的地方去。
陛下最看重的便是学堂,让学士去是为了教化学生。”
方孝孺忙道:“臣是愿意去教化学生的,只是……”
“那就好,此乃好事,本宫会与陛下提方学士的赤胆忠心的,让陛下早日安排学士启程。”
“皇后娘娘,臣不是那个意思。”方孝孺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他想留在京城教化学生,怎奈没说出口。
“对了,方学士,本宫前几日见琉球使臣送来一支百年人参,便送给方学士吧。”
内侍连忙去取。
方孝孺这会儿愣了,百年人参他连须儿都没见过,这次皇后娘娘竟然要赏给他。
等方孝儒捧着人参站在廊下时,才觉得哪里不对,他不是来要人参的,是来给让皇后劝陛下的,只是再回头哪里还有皇后娘娘的身影。
………………
御书房,朱雄英正在与郑和还有朱棡商议下西洋之事,便听见内侍进来传话:“陛下,徐大将军来了。”
“噢,让他进来吧。”
“臣徐增寿见过陛下。”
朱雄英靠在椅子上,将修改好的海图递给郑和,笑道:“吃饭了没有,待会儿一起用膳。”
徐增寿这次对朱雄英登基,封了徐家所有人,除过徐增寿,还让徐辉祖带了朱雀卫。
“陛下,臣想为陛下效力。”徐增寿直接了当:“愿赴永乐府开发石见银山的银矿。”
对于徐增寿,这家伙似乎总是有意无意散布燕王朱棣多厉害,多次轻视自己,对于自己是皇帝,觉得年轻便可拿捏般。
“愿意效力是好事,景昌愿意做事的话,也可以,只是石见银山的开采已经交由工部去办了,那些工匠官员明日就要起航,下次吧。”朱雄英回绝。
徐增寿道:“陛下,那臣愿意去北方开采铜矿,为大明效力,望陛下能够应允。”
朱雄英想了想,笑道:“那你先去皇后那里,你们兄妹也说说话,等朕处理完事情,再过来与你细说。”
想到自己晌午都去过了,这会儿再去只怕又要挨训,可是这皇命又不好违背,便道:“是。”
待徐增寿走后,朱雄英看了眼史官和文渊阁三位道:“眼下改元不久,大事众多,实在是千头万绪,诸卿该同心协力,各进其职,定可成。
时刻牢记宋元亡国教训,莫要一职数官,做事者寥寥无几,朕望三位学士收集天下之书籍,为朕编写武宪政要一书。
除却各类典籍外,朕命你们单独开一卷,名为武宪语录,可记下了?”
杨士奇道:“臣遵旨,只是陛下想要在这武宪语录中记些什么?”
朱雄英继续说道:“就记朕创造的一些新词语,比如效率,朕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告诫你们。
今天的事今天做,要快要好,若是府县有灾害,不能拖,谁要是做的不够快,不够好,大朝会时,朕就将他拉出来遛一遛。”
“还有一个词语,叫科技化,也就是将你们平时的事情,用具,都有可以遵循的原理,甚至靠那些农官与工匠来完成。
今日最后一个词叫规划,就拿郑和即将下西洋来说,多久能回来,如何去提高大明财政,还能号召藩属国。
大明直道,三年修完南直隶,五年修完沿长江淮河的府县!大运河的清理疏通,做事时,都要给朕写规划,做好了朕奖赏,做不到朕要罚。
大朝会便拿出你们的规划书,完成的政绩,完成最好的,给你们奖赏三千两,完不成规划的,自己去刑部领板子就是。
国税寺和户部分工而互补,各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你们每个官员的身上,谁的问题,朕就找谁。
今后议事,朕要看到你们奏疏后面的规划书,每件事的安排,预算,乃至自己的谋略想法,百姓之事用心,谁也不能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