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漂流人
作者:沐岚翊 | 分类:历史 | 字数:47.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七章 艰难登岸
李逸澜一声令下,三发炮弹呼啸而出,直奔进入了港口的三艘板屋船而去。
在备战的时间里,破虏军的炮兵已经将港口附近的重点方位炮击都演练过了,这时根本无需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测度,直接按照既定的计划开炮。
于是,三艘板屋船刚刚进港,迎面就飞来了三发炮弹!
“趴下!”船上指挥官还没来得及将指令完全发出,炮弹就轰中了板屋船。三发炮弹,有直接落到了甲板上,另外一发则击中了船外侧。
其中威力最大的,还是红夷炮弹,直接将板屋船轰开了一个大坑,在船舱内发生了爆炸,登时传出一阵哀嚎声。
板屋船整船能够容纳一百余水军,其中战船内部还需要几十名船工划桨调度,这一炮下去,甲板上的水军士卒趴下了不少,幸运地躲过一劫,然而战船内部那些船工就遭殃了。
船工损失惨重,这艘船就已经废了一大半了,现在只能是在港口附近转圈,努力在沉与不沉之间苦苦挣扎。
另外两艘船的情况略好,虽然也有损伤,但是还可以继续靠岸。就如同攻城战时登云梯,很少有攀爬到一半还可以反悔下来的战士,此时这两艘还能够移动的板屋船,艰难地继续往岸边靠近。
然而紧接着,火炮阵地中又发来了五发炮弹!由于两艘板屋船逐渐靠近,不再像刚入港口一般容易确定方位,所以这次只有三发炮弹击中了板屋船,而且都只打在了船外侧。
即使如此,这三发命中的炮弹,也让这仅剩下的两艘板屋船被打得在海面上转了两圈,险些颠覆,至少有二十多名士卒丧命于方才的炮击中。
“撤退!”船上指挥的水军虞侯,终于忍不住了,再这样愣头青一般,不压制敌方的火力就冲下去,就要人船俱亡。
士卒们如释重负,争先恐后地跳到船舱内部,接过在方才的炮击中丧生的船工们的工作,摇动着船桨,努力把船往回划。
......
破虏军火炮阵地上。
“炮击继续,不要停下来!”
李逸澜当然不会因为朝鲜水师的这三艘船丧失了战斗力,而放他们一马,这三艘船上至少有三百名敌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当然是能消耗多少敌军。就消耗多少。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第一批来的水师战船,竟然没有哪怕是一点点的火力掩护,就这样来送人头了,但对方既然白给,那破虏军就只能笑纳了。
抓紧时间装填之后,火炮阵地直接六发炮弹轰出,其中的四发命中了水师的板屋船,再经历了连续的炮击之后,板屋船上的士卒们终于有人先支撑不住,仗着自己懂水性,跳海逃生了。
只要有一个逃兵没受到即刻的惩罚,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再加上船体出现了进水的情况,逃兵越来越多。
最后,就连船上的水军虞侯自己也跟着跳水了。
尽管这样做违反了军令,但是从个人的安危角度上看,弃船逃生还是明智的,因为很快船就在炮火中缓缓坠进了大海之中。
......
派出去的三艘板屋船,还没冲到岸边,就都被对岸的火炮给击懵了,最终一艘都没能回来,南征军出师不利。
郑致和此时脸色不愉地走到了兵马节制使申方洋身边,刚想说话,申方洋就看似无心地说道:“虽然将旗在那,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这明使是不是真在炮兵阵地上,万一是疑兵之计呢?”
郑致和虽然不通战事,但是这个问题更多设计的却是政治上的考量,想了想,郑致和最终也是应和道:“确实,兵不厌诈,说不定明使此时都不在这个港口上呢。”
申方洋得到了郑致和的暗示,心中一宽,当即发出指令,改变了作战的方案。
南征军水师改变了自己的作战方略,从原先的三艘板屋船冲锋,改为猛船打前阵,板屋船居后,另外,其余还没来得及进港的板屋船,则集中火力对轰破虏军的火炮阵地。
加上了火力掩护之后,南征军的先锋船队境遇比之前要好上了一些,但是由于火炮阵地的选位巧妙,虽然南征军的火炮射击密集、气势汹汹,但是最终能够射到火炮阵地的也只有寥寥两发。
相比起申方洋想象之中,战船炮弹齐发,摧毁火炮阵地的结果,最终这些大量轰出的炮弹,只是起到了遮蔽火炮阵地视线的作用。
在付出了将十余艘猛船以及两艘板屋船的代价之后,南征军的第一批先头部队终于登上了岸。
申方洋活动了一下因为长久关注战况,而变得有些僵硬和酸痛的脖子,转过身来向郑致和汇报:“督师,我们的第一批部队已经上岸,等到接应上大部队之后,接下来就是一鼓作气拿下敌军了。”
......
与此同时,火炮阵地上的李逸澜也得到了汇报。
“每门大炮的炮弹都只剩下六到八发了。”
炮弹是有限的,而且也不能一下子将济州府的存量都搬到前线来,因此在创造了轰破五艘板屋船和十多艘猛船的成绩之后,破虏军的存量就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看着港口上正在陆续开进的敌船,李逸澜心中有些惋惜,但总得留下火力来对付对方的陆地冲锋:“停止炮击!调整角度,准备陆战。”
此外,一排又一排的铳兵和弓箭手都已经就位,做好了作战准备。
来自火炮阵地的炮击停止之后,南征军余下的水师开始小心翼翼地驶进港口,先锋部队已经摆好了阵型,只等待最终的一声令下。
方才震天的炮声,让洪宇亮已经设想好了破虏军阵地的惨状,直到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船舱之后,洪宇亮才发现原来南征军折了好几艘船,才得以登上岸!
这破虏军竟然有如此能耐?洪宇亮在济州待了五年,都没有发现过藏在济州士卒和百姓中的力量,此时的他,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