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嘉靖元年

作者:二两桃蹊 | 分类:古言 | 字数:89.3万

第三百零七章 不走(三)

书名:嘉靖元年 作者:二两桃蹊 字数:2133 更新时间:2024-11-16 17:48:42

于是信誓旦旦的跟百姓们保证不破倭寇,誓不还京。

王铮想着,即便是这一辈子都回不去了,她也能在东南沿海一带为自己的古老的事情寻,求历史的真迹。

不用非得担忧于朝廷之上。所以敢这样的跟百姓的发誓,不忘国事,也不忘家事。

百姓们听,王大人这样说,纷纷的拍手叫好,一百个相信王铮认为王铮不会辜负他们,甚至手拉着手回去。

觉得他们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所以这该是多久没有见到新的希望,才能够对一个陌生的大人,给予这般的信任

就像是他小时候从狼窝里被抱出来,见到了先生的那一刻,如同雏鸟见了亲生爹娘的那一刻,一模一样,这一辈子就认定了不会害她,一直会保护她。

完成他所有的承诺,成为所有人心中的信仰。

是的,王铮也有信仰,王铮的信仰,是她那知行合一的先生。

这么多年,苦也过,闹也过,什么样的日子都过过,可是先生自始至终就是那个样子。

不管王铮给他多少钱。不管王珍。是要临门的就上了性命,还是在朝堂之上,赢得了陛下的信任。

他总是那个样子,这样的先生是王铮的信仰,是王铮一辈子不能放弃的信仰。

云山苍苍,江水洋洋,先生之光,山高水长。

所以这样的信仰,永远不可能被坍塌。

王铮当时信着先生,就像信着所有可以相信的人王铮信着自己的爹娘一样。

她从来都不会认为先生会害她,因为如果想要会害她的话,狼窝里就不会有那样的相抱。

那一双勤劳的双手,护她于所有冰原之中的行走。如只是先生一个人的话,何至于饮冰卧雪,何至于隐姓埋名。

何至于拼尽了所有的脸面,为他寻那些个天下的大儒,一个一个亲自而来,教受着王铮。

那是皇室子弟们,都请不来的当代的名臣。

他们尽心尽力地教导着王铮,大儒们相互有自己的敬仰,相互有自己的底线

无数的人隐居山林,就像秋水先生那一样。

他们之间相互有着通讯,却又常年的不见面,但凡事老友有难,谁都愿伸手一把,将他脱出于深渊。

而自家的先生,就是用这样的脸面。求回来了王铮日后的渊博。

成了百家之集百家所长,成了百家之徒,练就了现在的王铮

现在的王铮究竟是个什么性子呢,王争都觉得自己真的像是魔鬼一样,她是从地里爬出来的魔鬼。

是自己认为如果还有下辈子的话,她坚决不会活成这个样子,可怜而又可悲。

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叫,却要勇敢的向前担着一身的责难,任何一个时刻都不敢停止,一分一秒的忘记。

但凡是大笑一场,都能想象着地底下,是不是不应该愧,对于那些个哀嚎的灵魂,不配快乐,不配幸福,不配有钱,所有与美好相关的词,她都不应该拥有。

她就应该伸出令人痛恨的双手,如同恶鬼一般,,将所有欠他们的全都拉到地狱里面去。将所有黑暗之中匍匐的,全都现在人的眼前,给他们原尚书府一个光明。

可是到现在这么多年了,她都没有做到。举了全家之力,到现在也没能查出个123。

说她不恨那都是假的。可是王铮最多的应该是害怕。

她害怕到老到死,自己都解决不了这样的事情,到老到死,没有面目去见地下的家人,到老到死。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假的。寻找不出的真相,让人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尚书府所有的旧事,被关在大门的后面,可这扇门在哪里,他们谁都推不开。

甚至连路都找不进去。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呀。或许有朝一日,若王峥真的等不得了。

那么刽子手,对不起,她一定会拖着他先走,而不是等着寻找幕后的指使。

刽子手是他认定的人,是不可以更改的人,小时候的王峥,曾悄悄的见过。

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知道王铮是怎么见过那样的事实,王铮也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提及,

即便是阿远也是一样,即便是先生也是一样。

先生只知道他的仇敌在朝堂之上,先生只知道王铮的仇敌,目标很大位置很高。

可是先生也曾问过王铮究竟是谁。想要倾尽自己的力量,再帮她一把,可全都被王王铮否决掉了。

先生,我自己的仇,自己报。

手刃仇人,才是最痛快的事情。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一等,等来的真相,却是王铮想不到的真相。

不光没有想到,甚至连找也找不到了。真相越发的复杂,是王铮看不到的复杂,找不到的复杂。

本来以为自己还算是聪明。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可能到头来自己才是被愚弄的那一个。自己才是那个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那一个。

如果没有去巫苗的那一趟,她还会被蒙在鼓里,如果没有见到王翦一家子的那一瞬间,她还会被蒙在鼓里,像一个没头的苍蝇一样,胡乱地转着。

以期望找到最合适的时机解,决自己心中的仇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都变成了假象,变成了表象,真正在幕后操纵的人,到现在都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

倚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对百姓信誓旦旦。打着包票的说不破倭寇誓不还京

是自己心中真的这样的认为。虽然王大人说话,向来在朝臣们的心中没有什么真正真实的分量。

大家甚至都不愿意相信,可是王铮自己却知道自己说的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

哪一句是他故意骗人的。哪一句他一辈子都不能辜负。

而如今,在他看来,自己对百姓的承诺,是一辈子不能辜负的,即便是死他也要做到。

沿海一带的倭寇成为大明祸患已久。是老尚书一辈子的遗憾,虽然他们家中并不是武将。

可是,整个大明的朝廷,凡是有一点良心的官员,谁又不为大明,如今的困境而感到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