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草蜢
作者:猫怕凉 | 分类:历史 | 字数:101.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5章 缸之名
去过故宫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发现,在故宫之中摆放着许多围栏保护了起来的水缸,数量达到了两百多个
(挺破旧的,因为当年八国联军把那缸上的金漆都刮走了)
虽然北京的冬天的温度也很低,但是故宫里的这些大水缸却是不会结冰,这也不是有什么迷信的说法。只是一个是原先为了保证供水所需,到了冬天的时候,温度很低,水很容易便会结冰,因此故宫中的人便会在吉祥缸的外面套上棉套,或者在水缸的底部垫满小石头,从而和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方便生火融冰。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以木柱、木梁,木窗为主,十分容易引发火灾,而在家里放口水缸正好能及时灭火,所以会在院子里放水缸,具体数量根据庭院大小决定,这是古代人的智慧
还有中国人讲究风水,有水为财之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之话。所以老宅无法依山傍水时,就会摆放水缸充数。
另外一个古时没有自来水,饮水条件较差,所以有条件的家里会放上这样一口缸来存水吃。有的老宅还会在水缸里养鱼,也是为了取有余(鱼)的意思。
还有的老宅在水缸种植花草树木或者养莲,既能装饰庭院又能保证水质不会变臭影响空气
就是缸里冒出的水泡,让倾城想起了一个方法
随即请求送她出去的太监宫女帮忙传话回去,说刚才圣人要的东西她应该有办法做到。
这些人本是不敢怠慢的,但是倾城若做不到,他们去通传,这后果会被牵连
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倾城还是被送出了宫
叫你来就来,叫你走就走
这就是权利与地位
回到凤飞居,老远就看到一个人,孤傲地站在门口
倾城认出那是谁,下马走到切近行礼
“那诗是你作的?”
倾城摇头“不是”
“悲天悯人,荡气回肠,想来你姑娘家,作不出来”
“自然”
“他在哪?”
“没有”
“何时的人?老夫要去祭拜于他”
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魏征本人。倾城来长安的所作所为,让他极为欣赏。又因为倾城的回信让他欣喜,故肯不惜名声一见
“找不到的”倾城摇头
“什么?怎么会?”魏征不信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一生都在为国鞠躬尽瘁,最后落得身首异处,并贴上乱臣贼子的罪名,连收尸都无人敢去”倾城一笑“魏公想想伍子胥”
“倾城姑娘可愿教老夫?”魏征很想知道这人的过往
“魏公要做这样的人?”倾城盯着魏征的眼睛
而魏征毫不避讳来见倾城,就是他找到了一位知己,可是现在知己未见已古,那他要继续做下去“然”
倾城默默摇头“都不会有好下场”
“莫要质疑老夫人品”
“倾城要进去了”说完便抬步走向凤飞居内“魏公敢来否?”
“老夫光明磊落,有何不敢?”
魏征随后也进入了凤飞居,就这么尾随倾城到了她小楼院前,一堆人眼巴巴看着魏征会不会进去
哪成想,倾城进去了,魏征压根没犹豫也进去了,其他人想去看看,被倾城的鳞卫阻拦,这些人只好门口看着里面倾城与魏征坐在院内
上了茶水,倾城请教魏征如何看待当今圣人与他的关系
魏征名言: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效
这话引得倾城轻笑
魏征问“姑娘以为老夫言语不诚?”
倾城没回答,讲了个故事“有位七岁少年,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那少年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这是司马光砸缸(为什么我会想到是司马缸砸缸?)
魏征点点头“喔,这小小少年不错”
“他叫司马光”
“那姑娘想说什么呢?老夫洗耳恭听”
掉缸里的孩子固然倒霉,而且也没留下名字,实际上,这个小孩子复姓上官,他的原名现在已无从知晓。(因为有说他后来是个酷吏)
不过从各种野史和宋人的笔记里得知,这个小孩子后来的名字叫上官尚光,但“尚光”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本名。“光”字是司马光的名字,而“尚”字意思是尊崇、尊敬。显而易见,为了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这户人家的大人把这个孩子的名字改了,让他一辈子都要记得尊敬报答司马光
司马光的父亲是当地的县令,而被司马光救出来的这个孩子,两家是有亲戚关系的,小的时候他们就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两个家族同样也因为这件事情关系来往的更为密切,为了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尚光家族送给司马家金银财宝都是一箱接着一箱的抬的。
上官尚光,并没有像司马光一样读书考试,他选择了经商这条道路,最后也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当他最后离开家乡的时候,为了纪念当时司马光的救命之恩,特地在那里为司马光修了一座亭子,名字叫“感恩亭”。上官尚光为司马光而改名,并且终身记得他的恩情,这段知恩图报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只是司马光却不是一个救人图报的人,司马光长大之后,从来都没有和自己的妻子孩子说过这件事情,但是上官家族却永远的将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但凡司马光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上官家族的任何一位子孙都会尽心尽力的帮助司马光,这份恩情都被记载了上官家族的族谱当中,成为了流芳百世的美名故事
魏征点头笑言:“知恩图报,挟恩不求。真是佳话呐。这故事好,老夫喜欢,那司马光做官如何?”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倾城
“喔?比之老夫也不多让”魏征很欣赏这样的为人
“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未积攒下什么银两。当发妻去世之后,竟然无以为葬,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
魏征怎么感觉在暗示自己呢?“这,这”
“他最后为朝廷活活累死了”
“老夫不怕死”魏征认定倾城是暗示自己清廉刚正没有好下场
倾城让来拿纸笔,写下:父要子亡。
问魏征应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