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也修真
作者:肃裕 | 分类:历史 | 字数:77.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八章 闲事
待刘焉走后,灵帝面带微笑的向张让问道:“阿父,我这族叔送了多少财物于我?”灵帝自身长时间的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让宫内府库的钱粮一天天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而国库则为国之根本,灵帝自是不敢随意动用,因此这些臣子“上供”的财货就成了灵帝的主要收入来源。
毕竟税收和他国朝贡的钱粮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收入宫内的府库,且还要分出大头存入国库之中。
这样一来,长时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灵帝,早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中。
如此这般,灵帝自然是对臣子送上的财货十分的在乎,这可是关乎他自己是否能够继续着他那奢靡生活的根本所在。
毕竟灵帝若不是为了支撑自己奢靡的生活,也不会让张让等人收受贿赂,买官卖官了。不然就凭张让这几个阉人,也不敢自作主张地向灵帝提官要位。
这一切都是经过灵帝刘宏的默许后,才让卖官贩爵成为洛阳的常态。而那些黄门本就是为灵帝办事,灵帝自然会从手指缝中露些汤汁予他们。
就像猎户带着凶猛的猎犬进林捕猎一样。每当打到猎物后,肉与毛皮猎人留作自用。而猎物那些剩下的骨头残渣,猎户一般都不吝丢给为捕猎奔走的猎犬。
听到灵帝问话的张让,低着头拱手对着灵帝回道:“陛下,宗正大人带来了两车蜀锦。钱粮莫约有着十几车,看来宗正大人这次可是下了狠心啊。”
听完张让的话,灵帝开心的大笑了起来,那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这西苑河池之中。
看到灵帝今朝的心情不错,张让开始举荐些“贤人良士”起来。君臣二人一前一后一唱一和地往深宫走去,像极了猎户带着猎犬巡山的模样。
此时的刘焉父子坐着马车回到了自家府宅,一路上刘焉沉默着没说什么。
刘范心中打着嘀咕,害怕刘焉生气。毕竟刘焉这父亲并不想让自己领这受苦受累的活计,自己却在灵帝面前没有规矩地开了口。虽说灵帝并未惩罚自己肆意开口插话,反倒是很高兴自己能接受骑郎将这个职位。
刘范本以为自己的父亲并不高兴,甚至做好回来挨骂的准备,没想到刘焉倒是看得很开。
跟着刘焉到了他的书房,刘焉只是让他日后好好操练骑卫护卫陛下,其他的一概不谈,就这样的随了自己的心意。
从书房出来后,刘范开心的背扣双手,迈着大步去演武场寻刘仁去了。
来到演武场,就看着自己的二弟稳稳地扎着马步,一旁的刘仁则是吊儿郎当地吃着瓜果。时不时用他那双带着剑眉的双眼瞥向刘诞,似在起着监督的作用。
看到这样的刘仁,刘范没好气道:“你让我弟这七八岁的孩子这样锻炼,你自己在一旁悠闲地看着,这样不太好吧?”
听到声音后,刘仁转头看到刘范说道:“练武就得从娃娃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道理你应该懂的啊。我这也不是没事做,你去宫里的时候我到医馆看过了。那里还没修缮好,我得过两天才能开工。”
刘仁二人在演武场内掰扯着,远在益州的吕宇却没两人那么轻松。
吕宇用着先前在村子里刘仁教过的训练方法,训练最近召集完毕的三千名壮丁。这些壮丁都是陈大人从乡野间抽出的兵丁,明面上是为了防止匪患组建的骑兵队,实际上是刘仁和刘范所组建的私人武装。
这件事要从之前陈大人看完信说起。
那天陈大人看到吕宇带着乡勇们站在自己身后很是诧异,随后吕宇示意他审阅自己手中的信件。
陈大人慢慢打开刘仁留下的信件,看了一会儿,胆小的陈大人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刘范信中所言大概意思是让陈大人做自家的门生,而且和他陈诉朝堂上阉党认钱不认人,何大将军刚愎自用且重视门第。唯独他刘范与朝堂上两派不同,而且自家有着宗室的优势。
让陈大人分清利弊后做下决定,如果愿意投拜门下便按信中所写一般留下吕宇等人、建立军屯;训练、组建骑兵等到日后为自己所用。如果不愿,便让吕宇等人追上自己的车驾。
本就出身小门小族的陈大人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次攀上高枝的机会,毕竟自己本就有“把柄”在刘范手中,且陈大人自己心中早就对宦官的仗势欺人和何大将军的狗眼看人低颇有怨言。
如今有大人物抛来橄榄枝,陈大人自然是乐意接受的。毕竟刘范代表的可是刘焉,怎么能让人不重视呢?
在这之后,陈大人便向上级申报一队三千人的骑兵编制,说是用于清剿马匪。使了些钱财便很快地得到了批准,而那军屯之策就更为简单,在陈大人自己的治下自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毕竟上头那些官员不是忙于享乐,就是忙于剥削,哪有时间关注下面郡县的新政。这样一来二去,陈大人所管制的汉中郡慢慢地实行起军屯的政策。
在陈大人选择投靠刘范后,他与吕宇便成了同僚。因此也是时常和吕宇商讨些细节,这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了起来。
这陈大人本是洛阳边一小族的旁系,名叫陈冉。早年凭借着些许机遇在洛阳城中官署做过小吏。只因善于钻营,官位节节高升。
在洛阳城中呆的久了,这陈大人自然讨厌那种朝不保夕的感觉。毕竟在这城中没什么靠山,官位很难再有所进。
于是陈冉拿出自己在洛阳积累多年的身家,向阉党换了个偏远郡所的郡守。
到了治下,这陈冉也没做什么坑害百姓的事情。只不过为人懒惰,常常不理政务。而且常常向那些乡绅们伸出毒手,换着法子讨要“钱粮”。
在京都多年的陈大人自然是知道百姓大部分只够温饱,只有那些乡绅大族才有用不完的钱、吃不完的粮。
因此在治下,陈冉常常劫富接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