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多少事
作者:然籇 | 分类:历史 | 字数:36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五八六章 顺势而为、少变多曲
杜英当然只是和张玄之开个玩笑。
现在的张玄之,是统领参谋司最好的人选,他想要撂挑子,杜英还不见得会同意呢。
张玄之方才所说的,也正中杜英下怀。
杜英轻声说道
“那么水渠应该如何修筑才不会让水漫上堤坝呢?”
“顺势而为、少变多曲。”张玄之微笑着回答。
既应该顺应潮流,还要尽可能的减少频繁的变数以防引起不满,与此同时还应该尽可能通过蜿蜒曲折的方式一点点的实现自己的目的,实现事务的螺旋上升。
杜英若有所思。
张玄之和梁殊则对视一眼,都督现在已经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显然是为了未来能够在天下范围内推行关中新政而准备。
他需要掌握一个尺度,一个能够让百姓们欣然接受,并且不会因此而反过来牵着都督府鼻子走的尺度。
张玄之的回答,显然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
不过他们也相信,杜英的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一套想法,他只不过是需要别人的想法作为修饰。
而杜英刚刚就把讨论的重点直接落在了“民”上,倒是让梁殊和张玄之都有些感兴趣。
作为一个未来的帝王,也是现在北方山河实际上的土皇帝,都督所考虑的竟然不是应该如何汇聚自己的权柄,而是百姓,顺从百姓的想法并且引导百姓的行为。
从古至今,百姓对于皇位上的人来说,其实只是一个用来塑造自己形象的工具罢了。
这个工具可以是百姓,也可以是臣子。
只要能够让臣子得到好处,那么就算是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样会有一群人为皇帝陛下歌功颂德。
司马氏立国以来,走的就是这样的道路,他们不但让臣子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甚至不管他们是自愿还是不自愿,臣子们得到的好处甚至更在司马氏之上,而司马氏的皇帝,只要做的不太出格,那么世家们就会尽可能的为其掩饰,争取塑造出来一个垂拱而治的圣德明君形象。
历史上,诸如那位道君皇帝,走的也是这样的路线,至少在那一朝,世事的舆论也只是认为这是一位风流多才的皇帝,看到的是在他的治理下汴京城呈现出的盛世繁华,却看不到这繁华之下涌动的狂风暴雨。
所以说的残忍一些,百姓对于皇帝来说,甚至都不是必须要维护的,臣子完全可以成为百姓的替代,而且只要皇帝不想要汇聚太多的权力,那么臣子们是可以帮助陛下把上上下下都打点清楚的,皇帝真的可以实现垂拱而治。
只不过这样的垂拱而治下,到底是大同社会,还是藏污纳垢,那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的杜英,在都督府上下看来,显然是不想走这条道路的,可是杜英若是想要集权的话,也不应该过分的侧重于百姓,百姓手头上掌握的力量多了,就有可能有野心家诞生,登高一呼,保不齐会掀起怎么样的风雨。
而臣子们掌权,则是世家上台执政的典型,所以杜英也万万不可能允许这种事发生,他可以把权力下放到臣属们身上,但是也随时可以把权力收回去。
对此,都督府的官吏们心知肚明,他们既然选择跟着杜英走下去,就是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也是因为如果他们不走上关中新政这条路的话,恐怕在世家体制下更难获得足够的晋升空间。
寒门子弟,可不配走到如今他们所处的位置上,一言就可能搅动整个天下的风云。
如今杜英显然已经在着重考虑“民”在未来关中新政中的位置,这意味着杜英并不打算把民和臣当做维系自己统治的工具。
那么他打算将民当做什么呢?
同样的疑问,几乎同时在张玄之和梁殊的心中升起。
不过他们现在并没有细细思索的时间,因为使者们已经陆陆续续走了上来。
走在最前面的常琚邀功似的指着远处的剑阁说道
“剑阁目前在梓潼各家的掌控之下,还请都督稍事休整后,放心前行,我家家主已在剑阁之后的城镇内设宴等候。”
其余的使者难免都露出不忿神色,可是也没有争辩。
杜英结合之前六扇门传来的消息,心中了然。
白水关和葭萌关太远而且已经近乎荒废,所以剑阁作为现在入蜀的第一道门槛,谁先抵达剑阁并且抢占关城,那么谁就能成为第一个见到杜英的人。
杜都督肯定会对第一个邀功的人印象深刻,最后保不齐就会倒向第一个人。
常家仗着常琚拜见杜英的时间更早、收到消息的时间也更早,显然是跑了一个第一,并且还在竭力拖延其余势力抵达剑阁的时间,从而导致其余各家的使者对常家的这般行径怨愤满满。
不过常琚浑不在意。
人在汉中的时候,他对杜英是不是存在更大的野心存有怀疑,但是家中回复的消息表明,家主、族老和家臣们认为,杜英现在于河北还在和鲜卑人缠斗,在中原仍然和大司马对峙,其实已经是两线开战了,更不要说在敦煌方向上,杜英也可能会有所动作。
所以关中凭什么支撑起来新的战线?
再加上杜英表露出来的态度本来就已经很明显了,所以家中逐渐达成共识
没有什么深层次的阴谋,杜都督只是想要进行一次武装游行罢了。
既然如此,家中竭力欢迎和配合就是。
到时候杜英快快乐乐的走,家中能够从杜英那里得到支持,对付世家之中不听话的那些人也就更加顺风顺水。
宾主尽欢,莫过于此。
家中的判断,说服了原本将信将疑的常琚,因此现在常琚屁颠屁颠的跟在杜英的后面,生怕杜英不知道,冲在最前面迎接的,正是他们常家的人。
正是因为这种对于家族的信任,导致常琚并没有察觉到,梁殊和张玄之偶尔投过来的怪异目光。
杜英颔首,表示对常琚的满意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日得见,名不虚传!得赖有诸位相助,本郡公才能从容入剑阁啊!”
常琚微笑,已然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都督且宽心,过了剑阁,此去梓潼、南下成都,再无如此险要矣!”
一边说着,常琚一边前行带路。
王师将士们随他一起向剑阁攀爬。
巍峨雄关,看上去也不再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