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悠梦笔记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6.9万

第八章 书院考试·难得佳作(上)

书名:悠梦笔记 作者: 字数:2624 更新时间:2025-02-02 02:10:25

青云书院,院长室的隔间是一个可容纳四至六人的小型课室。从知味斋吃过午饭,文斐带着苏攸攸四人来到书院,便被安排在此处考试,时长以四柱香为限由文斐与院长文重亲自监考。

每人两份考卷,小李逵是丙组与丁组两份全做。苏攸攸与萧渐遥林若溪三人比他年长,则是从乙、丙两组考卷当中各选其一即可。

古代书院的考试内容,在苏攸攸看来,不外乎语文数学和政治,当然琴棋书画那些艺考除外。

这几份考卷也不例外,有字词填空释义,文章阅读归纳,也有算学题,却唯独没有政治题目,不过这些需要谈经论道的政治题目,通常是给那些饱读诗书、即将面临乡试会试的学子们准备的,只有甲组考卷才有,乙组、丙组在日常课业中虽有涉猎,却不在这入学考试的范畴。

苏攸攸选的是乙组考卷,之所以选这个,倒不是她不屑于去做难度较低的丙组,而是因为乙组考卷中的一道算学题目吸引到她:

巍巍古寺在山林,

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人共食一碗饭,

四人共用一碗羹。

共计八十四只碗,

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题目本身没什么难度,她只是觉得有趣,三个和尚共用一碗饭,那是怎样的场景?

很快解完这道题,又三下五除二地将前面的小题答完,仅用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

最后一题:以近日所见,做五言绝句一首。

好家伙,非命题作文啊!

苏攸攸执笔思量起来:近日所见,无非文府和青云书院,还有从文府到书院的一番景致,金陵城,朱雀桥,乌衣巷……

不如就偷个懒吧!

想到此,苏攸攸提笔蘸墨,在纸上一挥而就。

最后检查一遍,题无遗漏,字迹工整,完活!

偷眼瞧了瞧邻座的小李逵,见他正在奋笔疾书,两份试卷已答完近半。

坐在前面的林若溪,也埋头专注于纸上,而她邻座的萧渐遥,则是用手支着脑袋冥思苦想中。

原想等着他们一起交卷,但坐了一会儿,不知是因午饭吃得过饱,还是这暖洋洋的天气使然,竟有了些许困意。苏攸攸揉了揉眼睛,怕自己真就这么睡着了很不妥,还是出去透透气吧,遂率先交卷出了屋。

鉴于昨日之事,书院里很多学子都见过她,因此也不敢贸然走远,只在附近转了转。午后阳光正烈,苏攸攸有些耐不住初夏的热气,只在外面呆了一小会儿,就又回到了院长室。

百无聊赖中,她打量着这间充满书卷墨香的屋子,率先吸引她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幅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工工整整一篇诫子书,瘦劲有力,字字严谨,却又不失秀润之风。

一看落款才知,原来这字出自师父的祖父、太上皇的启蒙恩师、青云书院的创始人文承道。

“请问,院长何在?”

苏攸攸正仰头欣赏墨宝,听到有人问话,转头看向门口,一位少年,长身玉立,手拿一本册子,正探寻地看向她。

这人她认得,正是昨日在藏书阁见过的段宵,阿遥的倾慕之人。

苏攸攸心里合计着,阿遥也不知何时能出来,之前她不惜违背母亲偷偷溜出府,就为了远远瞧上他一眼,现在这人近在咫尺,不让她见一下也说不过去。眼下估摸着距离三柱香的时间也差不多了,遂开口道:

“院长正在里屋会客,学长不妨在此稍后片刻。”

段宵收起眼中疑惑,点点头,彬彬有礼道:

“这位同学可是新入学?之前不曾见过。”

语声清润,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苏攸攸只是礼貌地笑笑,并未答话,实则是不知如何作答。

段宵见她如此,回以一笑,也不再搭话,找了个位子坐下。

就这样两人都静默了。

这尴尬的气氛,苏攸攸是再熟悉不过了,经过前世各种社恐经历的锤炼,她委实见惯了这种场面,不但能够泰然自处,而且还深信那句话:

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果不其然,段宵等候了片刻,站起身来,朝门口迈出步子,苏攸攸见状,心急如焚,阿遥啊,你倒是争口气呀!

情急之下,苏攸攸挽留道:

“学长请留步,院长应当不久便来!……”

话音未落,只见门口又进来一人,与段宵打了个照面。

段宵见到来人,招呼道:

“文二公子。”

文之宣却只盯着他后方的苏攸攸,怔在那里,一时没反应。段宵看看他又转头看看苏攸攸,终是选了文之宣,看着他手中的册子,硬着头皮笑道:

“咳咳,文二公子也是来送名册的吧?院长暂且不在,这是甲组的报考名册,烦请文二公子一同转交院长,邺行便先告辞了。”

段宵说着将手中册子递与文之宣,临走前还不忘礼貌的向苏攸攸点头致辞。

苏攸攸见他还是走了,面露失望神色,心道阿遥啊,我尽力了!

而这明晃晃的失望写在她脸上,让对面的文之宣一览无余,再联想起她先前迫切挽留段宵的话,不禁眉头轻蹙,拿着两本册子向院长的书案走来。

站在书案旁的苏攸攸这才瞧了一眼文之宣,原想同他打个招呼,但却发现此人不知何故竟摆着一副臭脸,便打消了说话的念头。

不但如此,还刻意往旁边挪了两步远离他,心道,人人都说文二公子如何斯文有礼,可为何她怎么看都不像呢!又一想,适才他若是不来,那段宵就不会走,也不至于让阿遥错失良机,加之又想到昨日之事,苏攸攸登时就不爽了,一时的情绪全部都写在了脸上。

文之宣见她刻意挪了步子远离自己,眉头蹙得更紧了,本就白皙的面庞越发青白。

正在二人互不搭理之际,里间课室的门开了,呼啦啦走出来五个人,神情各异。

文重手中拿着一叠考卷,与文斐有说有笑的出来,见到苏攸攸,笑意更浓。

萧渐遥像霜打的茄子,一副恹恹的表情。小李逵却是气定神闲,但在师父文斐眼皮子底下,倒也规规矩矩。

林若溪依然温婉有礼,拉着萧渐遥朝苏攸攸这边走来。因为是在院长办公室,几人也不喧哗,而是聚在一旁的角落里,偶尔窃窃私语。

文之宣一时诧异,先向已落座的文斐和文重见了礼,文重看到他,不由板起脸道:

“何事?”

文之宣忙将两本册子交与文重。

“这是甲、乙两个年组今年秋闱乡试的报考名册,请父亲过目。”

文重接过册子,大体翻了翻,又想到一事,道:

“丙组可有人报名?”

“丙组有报考资质者共三人,其中两人前不久才考取秀才,自认学识尚浅,不足以参与乡试,且等三年再考。

还有一人,倒是可行,但今日告假未来上课,纪先生说他会亲自过问,晚些时候再给院长答复。”

“哦?你可知此人姓甚名谁,年方几何?”

“此人姓谭名卓字怀安,今年一十三岁,江州人士,是由纪先生举荐而来,入学仅三个月,但听闻两年前便已考取秀才。”

文重点头道:

“嗯,后生可畏,如他这般,青云书院自建院以来,也只有寥寥几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