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北魏天骄

作者:沈不渡 | 分类:历史 | 字数:57.6万

第二百八十六章 舒口气

书名:北魏天骄 作者:沈不渡 字数:0 更新时间:2025-01-25 02:08:17

高欢率军出发了,他的动作非常快,以至于让外界怀疑,这到底是蓄谋已久,还是一件突发事件。

不过留守邺城的始作俑者高澄,对于挑起这场大战却没有半分羞愧,与之相反,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能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剩下只能留给他爹高欢去战场上决胜了。

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高澄明明闯了大祸,却如释重负。

这就要说到高澄在东魏到底是什么角色,以及高澄这些年来到底为这场大战付出了多少努力进行准备。

高澄是高欢的嫡长子,虽然其军事能力不如高欢很多,但行政能力却远超高欢。

高澄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被高欢叫去谈论时事政务,每次高澄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参与军国要务的筹划。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澄自请入东魏朝廷辅政,那时候他才十五岁,比元冠受初露锋芒时都要小。朝臣们虽然听说了高澄年轻老成,见识不凡,但总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

可高澄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便他脱离了高欢嫡长子这个身份,其自身的才能也足以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物。群臣们当看到高澄驾驭全局,有胆略、有气魄,在朝堂上做宰相时听断如流,处理问题及时妥切,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

从此以后,高欢管军,高澄管政,成为了父子二人的分工。

高澄是一个极其果决的政治家,他在主政东魏的这几年里,做了很多事情,他的努力使东魏仅仅只有河北山东两地,且高欢只能控制河北的情况下,国力没有被西魏大幅拉开,而是平定尔朱氏后迅速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

而高澄的改革,大部分都借鉴于西魏苏绰主导的各项改革。

高慎被高澄以吏部尚书的名义撸掉了御史中尉后,高澄推荐的是自己的心腹崔暹作为御史中尉,崔暹在河北进行了大规模的反贪行动,严厉打击那些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尤其是窃据高位的权贵,有许多人被绳之以法,官场风气大有改观,人心为之一振。

当然了,位置空出来自然有高家的人顶上去,贪官的家产抄没了自然会进入高家的口袋里。在高欢授意,高澄主持的这场反贪行动里,最大的受益人就是高家,高家巩固了自己在河北的统治,各地刺史、太守都成为了高家的自己人,并且用没收的财富大力扩充军队。

高澄除了反贪,还干了很多颇有成效的政事,很是值得细细说道一番,而不了解这些年东魏内部的改革,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东魏能维持到现在不落下风的。

高澄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麟趾格》一改北魏《停年格》论资排辈的官场风气,从具体内容参考了西魏苏绰主导的行政体系改革,让东魏在上层建筑上没有落后于西魏,同样,这也是为了给提拔高家的亲信提供法律依据,便于高家全面掌控东魏,从而有效地整合东魏的战争能力。

同样,高澄也模仿了昭武五铢,进行境内的币制改革,回炉各种民间货币,铸造了永安五铢。为促进其流通并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高澄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将永安五铢作为标尺,悬在市场的门上,以称量入市货币的轻重,比永安五铢轻的都不能用。

反贪、官员晋升体系改革、币制改革,西魏办的事,东魏一样没少办。除此之外,高澄还做了清查田亩、垄断盐铁等事情,来给政府最大限度的开辟财源,为扩军备战提供财政保证。

在高欢击败尔朱氏后,花了流血的代价大力整治了河北汉阀,其中原因便是这些汉阀不缴税,也不上报部曲数目,导致东魏的户口数目和税收锐减,又拥有大批私兵不受朝廷管辖,严重影响到东魏的国家稳定。

高澄主政之后,几次派封隆之等人在河北清查户口田亩,打击汉阀隐匿人口。其结果便是户口增加,百姓回到土地上耕种,缴税给国家,国家财政税收也因此充裕,清查过程中打掉了那些地方豪强,他们的财产也被充公,给朝廷提供了不少军资,被搜出的奴隶和充公的私兵也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东魏的盐铁改革,铁自然不必多说,军国重器必须由国家控制。而盐则是生活必需品,当时私盐泛滥官盐产量远远跟不上,而私盐则利用市场交易偷逃高额盐税。崔暹建议在海滨盐场大量增灶煮盐,而高澄则听从度支尚书崔昂的建议,关闭盐市,允许民间私盐卖给官府,只收取少量盐税,此法平衡了官府与私人在盐务方面的矛盾,令双方获利。

经过这一番改革整顿后,东魏政治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勋贵势力受到抑制,高澄作为高欢继承人,从此地位彻底稳固。

除了内政,外交方面高澄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在高澄主政的这段时期内,东魏与南梁关系比较和睦,双方的使节往来频繁。

然而,为了显示各自的“国威“,东魏与南梁的使节都竭力在言辞、才学方面争锋,常常出现热烈辩论的场面。无论是梁使至邺城,还是魏使至建康,都是如此,久而成为惯例。高澄也因此召揽了一大批文人学士,作为谋士给他出谋划策,或者直接安插到各处为官。

只有知道高澄这些年做的事情,才能理解为什么按理说东魏的人口、地盘远不如西魏,在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情况下,军队数量应该远远小于西魏才对,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东魏为了在无形的军备竞赛和有形的生存危机下存活,高澄一切行政改革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维持武力均势,东魏的财政支出年年赤字,以河北一地养活着足足十万的野战军队和数万地方守军。

正是这种穷兵黩武式的付出,给了东魏敢于向西魏主动发起战略决战的勇气。

该做的一切事情,高澄都做了,包括那次强暴未遂,包括把满腔怒火的高慎调到要地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