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1270宋末求生

作者:我有懒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33.9万

第117章 流浪的武士(二)

书名:1270宋末求生 作者:我有懒猫 字数:3386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2:01

“赵大哥,那人醒了。”

“醒了?去看看。”

赵大海这是第二次来到东瀛,此行他的目的就是来长崎采购硫磺的,河畔镇的硫磺也消耗得七七八八。

正好,此次北上是要去胶州去接人,上回在胶州遇到了一伙流民,被他给“救”了,带回去之后,发现了河畔镇的好,这次主动请求随船北上,说是还有不少同乡,正在生存的边缘苦苦挣扎,求高山让他们回去将乡亲们一并接来。

但是在去胶州之前,还要先去一趟东瀛,结果在快到长崎的时候,见到在海里漂着的东瀛人。

既然遇上了,就没有不救的道理。

一走进船舱就听见有人在用他听不懂的话在喊叫。

小野次郎自从掉落悬崖就陷入昏迷,也不知道是得了谁的庇佑,既没有淹死,也没有被海浪排在悬崖的石壁上撞死,被海浪托着渐渐漂里海边,手中还死死地抓着他的武士刀。

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能听到海浪的声音,自己也在随着周围的环境晃动,得知是在船上。

可是这是什么船,他从来没见过,与东瀛自己的那些船完全不一样。

看清周围之后彻底清醒过来,惊恐地发现自己的疾风不见了,着急的他顾不得自己所在究竟是哪,到处寻找,可就是找不到,急得他大喊大叫起来。

赵大海看着眼前这个东瀛人,不知道他在喊些什么,却不能任由他这般。

让人将之摁住,才上前问话,“诶!东瀛人,可听得懂汉话?”

倭人有不少人能够听懂汉话,从唐起,倭人人就在不断学习汉文化,学习技术,从华夏大地偷师了不少,如果不会汉话,还如何学习,就算不会说,也要懂得认识汉字。

小野次郎只会一点点汉话,这还是因为其父曾经接待过从大宋来的商人,父亲也给他讲过那个伟大的国家,耳濡目染下,能简单说上几句。

得知眼前的人是从那个国家来的,也就稍稍平静了些,磕磕巴巴地用那蹩脚的口音,介绍起自己,并表示感谢。

然后又想起自己的刀,急忙问起自己的刀的下落。

他是掉落大海的,最怕的就是刀已经沉入海底,那样将再也无法找回,也将终身愧对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族。

用满怀希望的眼神看着说话的宋人,只希望刀还在。

赵大海听得直皱眉,好半天才弄懂这人说的意思。

这时,有人拿来一把刀,这刀他认识,倭刀。

他不喜欢这种刀,虽然很锋利,也利于劈砍,但是太轻、太短,用起来不爽利。

小野次郎看到自己的疾风,心中激动,就要过去拿回,才想起此刻他还被人反剪双手,动弹不得。

他只能苦苦哀求,乱七八糟说了一大通话,才让赵大海明白是想要回,说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东西。

赵大海让人松开他,看了好一会,才将刀递了过去,也不怕他会拿到刀之后暴起伤人,单看他那样子,赵大海感觉自己可以一个打几个。

被放开的小野次郎本还有些忐忑,害怕要不回来,可见刀递了过来,才惊喜得涕泪横流,又不停的鞠躬致谢。

他将刀抱在怀里,刀鞘已经不见了,他便将衣服的下摆割了下来,将刀妥善包裹起来,又再次紧紧地抱在怀中。

本就有些滑稽的他,如今的形象更加可笑。

又是一番鸡同鸭讲般,搞清楚了小野次郎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落海。

说是欠了钱,逃避债主追杀,失足掉下悬崖。

赵大海心中不免又轻视了几分,想着等到了长崎就将人赶下船,自己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正这时,有人来报,长崎到了。

长崎不过是海边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只因它的地理位置在西海岸,靠近大宋和朝鲜,也是一处良港,成为了通往大宋的重要港口,不断朝海外发展,经济地位一直得到幕府的重视,也成为了幕府一直压榨的原因。

说是如此,可在赵大海看来,甚至不如河畔镇来得要好。

港口设施陈旧,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贫困潦倒,想要寻找一切机会赚取一天的口粮。

这里是是倭寇的一处据点,如果不是有人引荐,他不是很想来这里。

长崎位于九州岛,并没有硫磺的产出,想要购买硫磺,最好还是继续向东,到本州岛去。

可是那人再三保证,能搞到大量硫磺,说与本地的大名有联系,还要引荐他去见城主。

见不见城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是否真有硫磺,就怕白跑一趟。

这人名叫赵之孝,与赵大海是本家,早年就听说去了东瀛,上次赵大海来这边时意外遇到。

此时在东瀛生活的宋人已经不少,在异乡能遇到故国之人,倒也有几分亲切,坐下来一细聊,才发现俩人拐着弯还能扯上亲戚,又更加亲近了一些,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赵之孝已经在码头上等了好几天了,算算日子也就在这几天。

这几天他越等越急,就怕事情出了意外,他可是在城主面前做了保的,才有城主花了大价钱买来硫磺。

硫磺已经运到仓库半个多月了,只等赵大海来运走,城主都找他过去问过几次了,再不来恐怕城主就要找他麻烦了。

如今总算来了,压在他心口的大石总算得以卸下。

“我的好兄弟,你们可算来了。”

“哈哈哈,让贤弟久等了,我家郎君说,采买些硫磺,本不过是花些铜钱就能办成的是,只是若如此,便落入俗套,就让我们多等了俩日,带来了些好货,好与你们交换。”

俩人见面一阵寒暄,赵大海就直奔主题。

“硫磺呢,在哪?好让我辨辨品相如何。”

赵之孝听他口中说有好货,心里好奇,便将他拉到一旁问道,“这先不急,确是上好的硫磺,只是你口中的好货是何物,拿出来也叫我开开眼。”

赵大海也不多做介绍,让人搬来一尊小得多的座钟,正是经过工匠们不断地修改优化,如今只有半人高大小了。

其做工更加精细,选料也更加上乘,绘制的色彩图案也更加精美。

仅这么一放在赵之孝面前,就让他咋舌,“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这雕工,这绘色。”

“还不止这些,稍待。”

说完赵大海将上方一处旋钮顺时针拧了十几圈,座钟开始运转,又将对应的时辰略作调整,等上了一会,就看到那小人开始击鼓摇铃。

赵大海解释道,“此物名为座钟,可用来指明当下时辰,只需将此旋钮拧紧,便可运转自如。”

赵之孝看了老半天,忍不住惊叹道,“哎呀呀,真是巧夺天工的珍宝啊,想来此物并不多见吧。”

“确是不多,但为了此行,我家郎君特意让我带来了十个,用来交换硫磺,怎么也值个两三万斤。”

这么精巧的东西,世间只此一家,高山也不准备做低端市场,只希望这东西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奢侈品,因此对技术的保护可谓是做到了能做到的极致。

不仅有独立工坊,工坊周围有专人看守,能够进入工坊的工匠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给的工钱也是相当高的,如果要用铜钱计算相当于每月能拿到五到十贯。

座钟总共定下了五种大小型号,最小的正是赵大海这次带来的这种,最大的也有两人高。

按理来说越小越费工时,加工起来更难,可是这种最小的用的材料就普通了些,不像其之上的信号,未来计划用上花梨木、檀木什么的名贵木料,甚至可以定制类似纯金那种极度奢华的,只是现在还没铺开市场,先从最小的来。

因此,这种最小的也定价两百贯,按照现在硫磺每斤至多百文的价格,完全是绰绰有余。

赵之孝也被赵大海口中的两三万斤给吓到了,只怪之前着急去找城主,忘记约定好数量,而当时赵大海也没在意,只是随口提了一句至少要一船。

看着赵之孝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没有那么多。

“不是吧,总不能我带着许多货物来,还要带回去吧。”

“兄弟说笑了,两万斤没有,七八千斤还是有的,而且你这物究竟作价几何?”

“我也不瞒你,两百贯一尊,至于你能从中得利多少,我是不管的。”

其实船上还有几百石粮食,是用来压舱底的,自己吃能吃多少,关键是要去胶州,还不知道会招来多少流民。

这些粮食也不是不能拿来卖,只是东瀛粮价也不高,卖了不划算,赵大海也就没提。

高山也希望能从这里得知,可以和东瀛做些什么交易。

东瀛之前从大宋进口的货物主要是以丝、绸、各类纺织品、书籍、字画、文具、茶、砂糖、瓷器、漆器、中药材、香料、皮革等为主,丝绸河畔镇自己都不够用,书籍、字画、文具也不可能卖给他们,这样算下来只有砂糖、瓷器、漆器、中药材、香料、皮革可以选,座钟也用上了漆器的工艺,是他想用来在东瀛上层社会流通的货物,瓷器已经在试制了,但是吕宋的土不好,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相差,香料南洋倒是不少,未来可以和蒲家抢抢生意,还有就是这次带来的一百张鹿皮,不知道能不能打入东瀛市场,再就是新产出的糖霜,在东瀛一定会有很好的销路。

但是这些高山并不清楚,还需要做市场调研。

赵之孝只是个中人,赚的也就是一个中介费,如今听赵大海所说,更加坚定了想要完成这笔交易的想法,便问道,“好兄弟,你们可缺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