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草妖精
作者:晋王孟伯仲 | 分类:玄幻 | 字数:6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一章 山城
窗外景色变幻,列车内那些看厌了沿途景色的游客纷纷闭目养神,白瑞树也有些看厌了,坐在座位上百无聊赖。
对睡眠环境没什么要求的游客已然入眠,但白瑞树并没有这样值得羡慕的能力,只能盼着列车早点到达山城。
……
僵坐了五个小时之后,白瑞树顶着莫余在脑内的喋喋不休,踏上了山城的土地。
混凝土是个好东西,不需要太高的工艺水平,只要有人闲的没事把手头能够接触到的原材料一番混合,总会发明水泥。
所以当白瑞树从列车上走下时,第一眼看见的还是和东湖火车站站台等同的水泥台面。
离乡千里的忧虑因为见到自己熟知的事物而消减了大半,站上站台,两人隐隐有种错觉,仿佛自己并不是坐着火车去到了千里之外的土地,而是绕了东湖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
自出站通道离开山城火车站,眼前景象才是山城的景象。
如果说东湖是正常发展的没什么特色的城市,那么山城可太有特色了。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说,适合人类居住的聚居地应该是开阔的平原地区,并伴有充足的天然水源。
地球上的川蜀地区,如果不是有都江堰和四川盆地,又有躲避兵灾的需要,想要形成大规模的人类聚居区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选择依山建城往往是无奈之举,只不过银河共和国的山城更特别一些。
这片土地自身并没什么特殊之处,这里有的资源别处也有,就算从行政区划方面的考量出发,一定要在这片方圆几十万平方千米的地方设定一个城区,不远处那条河流流经的地方更适合设立城区。
但,这儿是最初的修真者大会举办地,也是法典和传法堂的发源地。
也是修真第一人莫余在蛮荒世界唯一待过的地方——不论是白瑞树脑中待着的莫余还是银河共和国所说的在深渊征战的莫余,在蛮荒世界的时候都只在山城逗留。
虽然修真者大会还有银河共和国的政府机构很快搬离了山城区域,去找了地势更好的环境落脚,但山城依旧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有游客就有旅游业,有旅游业就有服务人员,有服务人员就有……
总之,这儿成了一座旅游名城。
狼妖画师就隐居于此,也导致山城的艺术气息越来越浓郁,一群有志于艺术的人们来到山城,开办诸多艺术展。有些不满足于流动艺术展的,就地结庐,硬生生在盆地四周建起了一片片的美术馆。
山城的旅游业,支柱有二。一是满山遍野的历史名迹,二是百花齐放的艺术世界。
回望车站,倒像是一座宫殿。
一条大路从车站前横过,一辆辆私家车在车站前来来往往,载客大巴则是每过五分钟发出一班,至于组团旅游的队伍,则有专车接送。
白瑞树和钱小白都没订车,此时看着车流滚滚,一时半会也愣住了。
如果有目的地,此时拦下一辆出租车倒也不是不行,可两人来山城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想要到处走走看看,见识见识山城的人文风貌罢了。
两人提着行李袋,在山城的街道上行走,去找旅店落脚。
……
房间自然是两间相邻的单人房,虽说两人已经有“私定终生”的意思,但现在就住在一起显然不太合适。
有莫余在白瑞树脑袋里,白瑞树怎么说也得找个把莫余丢出去的办法,再谈别的事。
……
“这就是我当年放法典的地方,但这玩意看着怎么这么怪?”莫余看着纪念堂里的石板,这东西和当初的法典长得不一样。
“据说是后来仿制的法典,原件被保护起来了。”白瑞树看了眼展牌上的标语。
法典诞生地建起了一座纪念堂,墙上挂着说明用的文字和图画。
前来参观的游客紧紧盯着放在正中央的法典复制品,思索在那个时代,莫余究竟是怎么想到设立法典的。
在最初的十几年中,莫余常常有惊人之举,一些在当时看不出奇异之处的举动,在后世被一群“莫学家”深刻剖析,其中“设立法典”就是着名的特殊操作,作为“莫学家”们的圣地,法典纪念堂周围常常坐着一群苦思冥想的学者。
他们打算以参悟法典的形式让自己的思维更接近当时的莫余,从而窥见莫余心理的一鳞半爪,从而让自己离修真第一人的精神世界更近一点,站到最强修真者的身后,为银河共和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是可惜,无论他们多么认真地参悟法典,将每一条法条解读出十几层的隐线,也不可能将思维接近当时的莫余。
谁又能想到,名为修真第一人的莫余,其灵魂竟然是来自一个没有修真力量的世界呢?
法典纪念堂如此,历法纪念堂也是如此。
历法纪念堂周围端坐参悟的人比起法典纪念堂来说只多不少,白瑞树和钱小白两人作为单纯想着游玩的游客在这些悟道者中反倒显得另类,只是匆匆看了看墙上的说明文字,还有当时莫余留下的手稿,就离开了历法纪念堂。
“我当时的字真丑……”这是莫余故地重游的感想。
对“莫学家”来说,山城是他们的圣地,几乎每一处莫余留下过痕迹的地方都会建起一座纪念馆,由几代人寻根溯源,在纪念馆的墙壁上写下说明文字和图解,意图将莫余的一举一动解析透彻,让人们更贴近当时的莫余。
银河共和国的众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莫学家”的特质,如果不是莫余现在正待在白瑞树的脑海里,恐怕白瑞树在山城能玩得更高兴些。
每走到一处,脑海里的“始作俑者”就会叽叽歪歪地说自己当初“应该怎么做”或者“不该这么做”,实在是影响情绪。
本来还想以参观圣地的态度去游览,这下好了,敬重是敬重不起来了,就当是陪长辈旅游了。